《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单元第二单元年级高一年级上册单元课时数6课时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德育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教学方法和措施:1、朗读教学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2、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
2、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3、比较鉴赏法。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所需材料及资源1、多媒体课件2、课文赏析3、朗读示范磁带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教学过程 荷塘月色 第1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
3、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2、品味文章“语言美”。(1)勾画精
4、美传神的词句。(2)揣摩体味分析运用修辞的妙处。(3)品味文章中的叠词。(4)品析文章中一些精当的动词。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五、学生随朗读带再次进入文章情景,感受画面美、语言美。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4、5、6段。 荷塘月色 第2课时教学要点:继续赏析文章的情调美,讨论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物;自由质疑,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或师生一起商讨。教学过程:一、 检查背诵个体抽查、集体背诵。二、赏析文章的情调美,感受这种情感的独特性和时代性1、体察文中景物描写的感情色彩,分析景物描写中寄予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生成板书,内容如下:2、揣摩关键词句,深切领悟作者的
5、思想感情,感受这种情感的社会性、时代性。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媒体显示作者的背景资料)3、教师总结:作者融情于景,寄景抒情。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的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默默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画面美,而且富有情趣美。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评价文中的“我”。教师总结:散文的情既有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又有社会生活、时代风云留下的痕迹,既有独特性又有时代性,这种情感是通过精巧的构思、精致的写景、精当的语言深婉迂曲地表现出来的。四、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
6、互动答疑解惑。五、放录音,再品全文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写一篇写景的散文2、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 故乡的月色(庄园)。板书设计:我的空中楼阁 知识目标:1、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2、 感受语言的优美旋律和深厚意味。能力目标: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我的空中楼阁第1课时教学要点: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画面美。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今天,我们再一起参观一间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二、解题李乐薇(1930-),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 (略)三、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选好欣赏点四、品味文章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语言、五、赏析课文的画面美(绘画美)六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七、布置作业我的空中楼阁第2课时教学要点:欣赏课文的情趣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 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教学过程一、
8、检查学生对个别段落的背诵情况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三、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深刻理解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四、再读课文,重视意境,构建学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五、课堂小结:一篇优秀的散文,就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我们主要鉴赏了本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调美。既感受到了形式的外在的美,更领略到了内在的意蕴的美。台湾作家李乐薇通过对自己生活中的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寄寓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的追求。其实在滚滚红尘中,在茫茫人海的都市里,人们又何尝不想靠近可爱清纯的大自然,走进这样一个适于心灵散步的
9、“空中楼阁”,因为那里人和自然达到了十分的和谐,人的生命个性达到了百倍的张扬。六、布置作业: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一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雪 梅 竹 松树 绿草 大江 高山 太阳板书设计:我 与 地 坛(节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2、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能力目标:1、学习、借鉴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2、体会作者截瘫后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真切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德育目标:1、体悟珍爱生命、珍爱健康、感悟亲情、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2、体悟残疾人的艰难,培养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
10、义精神。教学重点:寻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死”到“生”的复杂感情,由此去解读文章的内涵。教学步骤一、 导入播放悉尼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夺金时的镜头剪辑,约两分钟。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看,我国健儿那种顽强的拼搏精神,那种身残志不残毅力,是我们这些正常人都感到汗颜。人生难免会遇到种种挫折,但不论存在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向他们一样去拼搏去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一位残疾人作家用十五年的时间参悟的生命价值-我 与 地 坛。二、感知内容,体悟感情三、讨论分析,思考内涵四、整体驾驭,突破难点五、感悟母爱,拓展延伸教师播放MTV白发亲娘,创设氛围。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歌词,谈谈自己对母亲的
11、理解,对母爱的认识。六、练习巩固,发散思维七、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抒情散文,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残疾后由自伤到轻生到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气和力量。全文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地坛荒芜中的生机,使他萌生了生活的信心;后半部分写伟大的母亲给了他寻找生路的勇气,作者用与苦难抗争的生动事例,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与疾病抗争,追求新生,开拓幸福的人生之路,是文章宣扬的主题,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得教益。八、布置作业花 未 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川端康成及其创作概2、理解本文所阐述的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能力目标:1、体味作者从自生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联
12、类引申的写法。2、体味作者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德育目标:努力培养自己的美感,善于感受和沉思,与自然的交流真正达到精神敞开的境界,做一个生命丰盈、高雅的人。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2、鉴赏本文语言,深刻体会其内涵。教学难点:1、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意图。2、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引读提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法,学生自主质疑,学生摘句交流,品味文章语言。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二、作者简介:老师分发打印好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川端康成的简单身世和主要作品、写作特点等等。(略)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1、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2、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四、引读提高媒体显示要思考的问题,共同交流探讨。把握文章的写法。五、摘句交流,共同学习研讨精彩文句。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本文与前三篇文章有和不同,比较并说出看法。2、美文荐读:日本岛崎藤村的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