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赢发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2129943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赢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赢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赢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赢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赢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赢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赢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赢发展一、问题的提出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建设, 是体现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 社会、体现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特色、 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 技工院校加强专业建设, 是提高学校自身适应力、 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目前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还不甚合理、不甚科学,主要表 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技工院校的专业相互重复设置,大致 雷同,造成办学资源的恶性竞争。 一些学校为了扩大招生的规模 与方向, 过多开设一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专业, 如计算机技术应 用专业与财会专业等, 进而产生高入学低就业的现象; 第二方面, 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多而全, 没有学校自己的重要专业, 均衡发 展每

2、一个专业,体现不了特色专业,导致专业建设资源不足、发 展缓慢的现象; 第三方面一些学校没有针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情况,没有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随意设置专业,不仅造成 学生就业困难, 而且造成企业缺乏大量的实用型、 技能型人才的 现象。 1专业建设必须分析当地经济结构的特点, 了解劳动市场的主 要的需求、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学生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开 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 业优势。现在,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基本能体现对学生知识、 能力、素质的培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专业内涵建设才能解决。 2二、加强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专业建设主要包含专业课

3、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队伍、 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 质量和学校发展的前景。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进一步优化专业结 构和布局为使专业设置、 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和 学生就业需要是技工院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把专业 做强、做精,只有把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人才培养的 质量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满足市场、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对 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实现共赢发展的途径专业建设只有充分考虑市场、 企业及学生等多方面需求, 才 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笔者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以多维需求为 导向,实

4、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实用性专业 经济学认为,需求决定供给。 就业市场有什么样的人才需求, 就需要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对于技工教育, 这种联系更加紧 密,就业市场的变动直接影响其专业建设。 就业市场由一系列职 业和岗位组成, 所需人才标准也各异。 由于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 和变动性, 职业和岗位的要求也随之变化, 需要就业者具有灵活 的应变能力以及适应性, 理论扎实同时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这 也给培养人才的专业提出了更多要求。 因此, 技工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要不断跟踪人才市场动向, 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和人才市 场的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设置突出社会

5、适应性、灵 活性和区域性特征的专业, 使设置的专业能主动满足和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需求。要形成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 链对接产业链, 专业链对接岗位链的格局。 技工院校要及时淘汰 一批不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 新增一批市场需求旺、 就业前景好 的热门专业。比如,目前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依托 信息技术和知识传播的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70%。技工院校就要依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景, 紧紧抓住机遇, 设置类似酒店 管理与服务专业、航空服务、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计算机应用 与维护、动漫设计与制作、 平面广告设计等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 只有专业设置合理,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满足市场和企

6、业的需 求。2.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 力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其核心内容就是职业院 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进行合作。 在培养人才过程中, 建设完善 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课程的选定、课程标准的制 定、专业教材的编写到评价体系的确定, 都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技工院校要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 应积极建立以企业为基础 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方面,定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论课 与实践课的比重,在确保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实践课时,以 适应学生去合作企业顶岗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 实务性 的东西多讲,理论

7、性的东西精讲;在课程开设方面,要适时地根 据企业需求增减一些课程,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适应企业对人 才的需求; 在教学管理方面, 企业应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 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将教育标准、 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 此外,在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上,要选用适应时代经济发展要求、 科学实用的教材, 也可以与企业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和 实践指导书。3. 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技工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经常和一些学 生进行沟通, 通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总结发现, 技工院校专业 建设不能深度发展的原因之一 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发展需求没有得到重视。

8、学校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多元技 能、职业素养不能充分体现,如毕业学生缺乏吃苦耐劳、从基础 干起的意识,面临较困难、挑战的任务时,不能果敢的去面对, 更多的是选择逃避, 缺乏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变换的能力和 综合素质。 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声望和成就,直接关系到技工院 校所设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就是积 累本专业的无形资产,是打造品牌专业的活广告。因此,专业建 设应以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 标,把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 实现学生全 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发展需求存在的问题, 笔者

9、提出解决问题的策 略 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注重学生多元技能和学生综合素质需求的培养。 43.1. 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 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 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清楚认识地到学生个 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 寻找发现学 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 开发学生的潜能, 为学生创造多种多 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 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 使其扬长 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目前,随着国家劳动力市场 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 人才培养规格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 考试、竞赛及职业资格考试,争取“一生多证”,如计算机

10、等级 证书,英语口语等级证书、会计证书等,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 力。同时,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给学 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空间, 使学生能够合理的、 全面的进行 自我评价、完善自我;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多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在变得多元化, 全面发展就 意味着学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3.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中, 不但要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需求,而且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注重培 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最有效的途径是注重校企合作文化, 校 企合作文化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

11、点, 表现校企合作精神 的价值取向,如通过学习企业先锋模范工人的事迹,培养学生爱 岗敬业和责任意识,强化学生诚信务实,使他们既懂得“做事” 又懂得“做人”,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型人才。利用校企合 作的特殊文化氛围来教育、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 时,开展形式多样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例如,通过 经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通过开展拓展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并增强学生 的归属感和自尊感。结语技工院校专业建设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 必须树立正确的多 维需求理念,只有充分考虑多方面的需求, 专业发展才有生机和 前景,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现技工院校办学社会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企业及学生互惠共赢、共同 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