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
2、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系统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改变 “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 教学结构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结构的变革, 必然要求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发生相应的变革。1.教学内容的变革学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 识 唯 一 来 源 的 局 面 被 打破, 学生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浏览专题网站、 访问数字化图书馆等形式获取
3、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合作、咨询等方式,从教师、学生、社会上的专家处获得信息, 极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宽度。 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改变了传统的文本性、线性结构的呈现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及三维模型等多媒体形式和超链接的结构形式进行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的表示方式,以此丰富学生的感官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2.教师角色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处于中心地位, 优点是便于知识的系统化传授, 缺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 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但多数
4、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作为辅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演示教具,教师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改变。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发生变革,逐渐构建了 “主导主体” 教学结构, 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新型数字化教学环境中, 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上, 成为课程内容重构组合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情感的支持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术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3.学生地位的变革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层次整合过程中,通过创建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
5、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新型数字 化 教 学 环境, 使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 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变革为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主动学习, 学生通 过 行 动 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参与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获得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简单接受和吸收,转变为主动地意义建构,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4.媒体作用的变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媒体在教 育 中 的 作用, 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教学媒体观。 信息
6、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层次整合中,媒体首先是教师的教学工具, 主要作为情境创设工具、情感激励工具、 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 测评工具、教学管理工具等;其次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通过认知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构表达、绘概念图、迁移应用、实施交互等变换处理,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深层次认识;最后是环境构建工具,通过网络通讯及虚拟现实等技术,营造支持情境创设、 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 协作学习的新型数字化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二、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革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既是充分发
7、挥信息技术优势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也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1.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上并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 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学,学教并重。指导信息整合的理论一是支持教师讲授为主的教与学理论,如斯金纳(B.F.Skinner)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加涅(R.M.Gagne)的基于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理论、 系统方法
8、与教学设计理论、 奥苏贝尔学与教理论等, 其中以奥苏贝尔学与教理论为代表, 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动机”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支持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与学理论, 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 Lev Vygotsky)的“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 、 皮亚杰(Jean Piaget) 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布鲁纳(J.S.Bruner)的发现式学习理论、 伽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情境认知教学理论等, 其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 建构主义
9、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建构获取知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是极大的冲击。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2.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发挥上并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能体现学 生 主 体 地 位 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 信息技术在与学科课 程 整 合 的 过 程中, 必须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首先, 要充分认识和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改革传统 的 课
10、 堂 教 学 结构, 不能简单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也不能过分夸大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二者应协调和互补,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其次, 大力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 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的支持,进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后,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采用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整合教学模式, 根据技术支撑环境的情况,
11、 可采用基于多媒体演示的课堂整合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课堂整合教学模式, 根据选用的教学策略的不同,可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和 “探究性教学模式”等。3.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实施上互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主体是课程,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中要扬弃传统教学手段,活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和兼用。 目前,许多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重视现代信息 技 术 的 运用, 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少多媒体课件从上课一直用到下课, 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
12、屏幕主宰课堂, 由原先的“人灌”变成了“机灌”。 只有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使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法浑然一体, 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才能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 是 简 单 的 结合, 不是被动的融入, 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 在整合过程中,强调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高度和谐与自然, 最终达到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4.真实媒体与虚拟媒体选择上择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 正确处理真实媒体和虚拟媒体选用上的关系。 在情景创设或教学过程中,选用时能用真实的,就不用虚拟的,若用虚拟的
13、,必须要做到虚拟为真实服务。 针对中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很多教师都想到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虚拟模式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如用图片、 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定理形象化, 抑或把那些微观的事物加以放大,以便于学生感知、理解。 诚然,恰当的图片、动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记忆,然而本可以现场参观、考察、实践的内容, 却偏要放在多媒体上来“整合”, 这就脱离了生本教育思想。 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而使学生不能观察、比较、体验,教师煞费苦心搜集的“海量”信息脱离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 让学生头晕目眩, 眼花缭乱, 主次不分,更使学生丧失了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就失去了基本的教学应用价值。综上所述,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深刻地变革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和媒体作用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保障。只有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律,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才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