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朱成玉《睡在炊烟里的母亲》学校散文阅读及] 炊烟里的母亲.docx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72KB
约4页
文档ID:520939938
[朱成玉《睡在炊烟里的母亲》学校散文阅读及] 炊烟里的母亲.docx_第1页
1/4

[朱成玉《睡在炊烟里的母亲》学校散文阅读及] 炊烟里的母亲 ①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一片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 ②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稀里糊涂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③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三个儿子,三颗骄傲的星星三个女儿,三件贴心的棉袄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也许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示自己 ④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 ⑤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⑥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肯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覆盖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肯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⑦那时,我就是个喜爱疯跑的孩子,也是喜爱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可是,母亲依旧会坚决果断地、深深地吻下去。

⑧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很多后生的眼睛偷偷地端详过 ⑨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松软的巾帕里 ⑩驼背的母亲,离土地越来越近我担忧有一天,她的头会低得触到地面,那是母亲的句号假如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 11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热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仔细真地做饭,从来不应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观察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很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蹿出来为母亲鼓掌 12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自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由于,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13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14今夜,我惦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盼望家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歪由于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1.给加点字注音 蠕( )动 佝偻( ) 褶( )皱 一茬( ) 祈祷( ) 2.请问第②段与第③段在内容上是否冲突?为什么? 3.文中划线句“假如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许多句子富有诗意美与情感美请赏析第11段中“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一句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6.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rú lóu zhě chá dǎo 2.不冲突母亲因年迈总是遗忘自己生活中的事,但却忘不了自己的孩子,对比中更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疼爱。

3.写出了“我”对年迈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与敬重,剧烈抒发出“我”对母亲的怜爱和美妙祝福 4.修辞手法:比方、排比;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甘愿为一家人做饭的喜悦场景,做饭一景足以见证母亲持家的勤劳付出 5.不辞辛劳、疼爱孩子胜似关怀自己 6.示例:题目形象地突出了母亲勤劳的品行,具有“文眼”的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