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课例研修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973184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小的船》课例研修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小的船》课例研修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小的船》课例研修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小的船》课例研修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小的船》课例研修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的船》课例研修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小的船课例【背景】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困惑【主题】一年级阅读教学怎么做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如何把优秀资源转化成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情景描述】前后二次教学的关键片段【问题讨论】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的本位是什么?如何把语文教学的本位落实在阅读教学中?【我的历程】小小的船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中一篇韵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课文描绘的场景很美,但是要让一年级的孩子体会到这种美也很难,“美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让孩子在短短的四句话当中

2、体会这种美,把这四句话讲通、讲精,我着实思索了好久。为此,我还上网寻找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案例,心想:网上的案例都是其它教师经过认真斟酌的,我只把别人案例中的精华部分利用起来,那不就是一堂好课了?不过事与愿违,当我把别人的案例中经典部分搬到自己的课堂时,才发现我根本引领不了我的学生进入那样的境界。孩子们成为了一个个木偶,被我一会儿指到这里,一会儿又指到那里,到头来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师:那为什么要把“小小的船”和“弯弯的月儿”,放在一起呢?生不知所措师: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懂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当中加上一个什么字,就能够把这句话联系起来?生:加一个“和”字。生:“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

3、师:不对,老师告诉你们,这里应该加一个“像”字,连起来就是: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我们一起来读!生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师:弯弯的月儿像小船,还能够像什么呢?(香蕉、镰刀、电话)师:那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不说像镰刀、香蕉呢?生不知所云师:想一想,如果是小船,我们能够怎么样?但如果是香蕉,我们就能吗?生没有反应师:我们坐上小船玩一玩能够吗?生:能够师:那谁能用读告诉别人他已经坐上了小船?生读,没有感情还是同样的几个问题,不过我的孩子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上到后来,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好让学生反复地把课文读了几次就宣布下课了。为什么别人那么优秀的案例,课堂

4、上出现的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在我的课堂里却悄然无声,截然相反呢?难道我的孩子不如他们的孩子聪明、可爱么?当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王老师的办公室,与他一起探讨的时候,王老师反过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读过这首儿歌?你的问题设计为什么总是用“为什么”,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合适吗?我一下子愣住了:是的,我从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过孩子们会怎么样来看待这几句话。在他们的眼里,这几句话代表了什么,有着怎么样的童趣?我所想的都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怎么样才能出精彩,怎样的设计才有创意,怎么样的问题问得有水平孩子的认知点在哪里?孩子的基础在什么地方?孩子们的兴趣何在?如何利用孩子的起点来设计孩子们

5、喜欢的教学内容?这些我都一无所知。我把一年级的阅读课看得太复杂、太复杂!甚至我都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该达到怎样的目标?看似简单的四句话究竟该让孩子们了解到怎样的水准,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定位?把别人的原原本本引用而来是语文教学的本位吗?回来后,我把课文反反复复地读了几次,思前想后,决心要借班重新再上一节,把问题重新再实行设计:不再问为什么了,让孩子多想象,充分感受到夏夜星空的美丽。教学片断二:师:看看这幅图上的月儿,儿歌里是怎么写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师:哦,在月儿面前加上了弯弯的。一起读一读生齐读师:读着弯弯的月儿,你感觉这个月儿怎么样?生谈感悟师:带着你的感悟自己再来读

6、一读生自由读师:老师觉得这个词很面熟,好像我们在哪里学过,你们记得吗?生: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师:哦,孩子,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老朋友找出来了,那你能不能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歌里找一找,还有没有这样的好朋友?生找: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好能干,把前面学过的东西都记在心里,还能联系后面学的内容,这真是很棒的学习方法。那我们一起来把这几个词读一读。生读: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读得真有节奏。我们把这些词两个两个连起来读,听一听谁还能依然读出节奏感。生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真好,听起来特别舒服,我们来分工,

7、女孩子读前面这个词,男孩子读后面这个词。师:这些词读出来真舒服,朗朗上口,把它们送回到儿歌里,读一读生读儿歌师:听到你们读得这么有趣,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读改的儿歌(改儿歌: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的星星蓝的天。)你觉得怎么样?生皱眉头,嚷:不可爱,不好听,怪怪的。师: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这样的奇妙,多一个字就把小儿歌变得如此的可爱。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配上音乐)读儿歌师:你感觉到了吗?儿歌中写的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生:就是指弯弯的月儿师:在这位小朋友的眼里,弯弯的月儿成了小小的船,可以坐上去玩,你们想上去吗?在这个教学片断里,我所采用的方式很简单读,在不同的读

8、的方式中来感受叠词的韵味,我的目的很简单,让孩子通过读来体会叠词的作用,感受儿歌的韵味。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知道他们在心里认可了这个可爱的叠词,感受到叠词带来的美。为此,当我把儿歌中的叠词去除之时,他们都皱起了眉头,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好听,不可爱,怪怪的。尽管他们的认识只是从他们自己的感官角度来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会变得怪怪的了,但是他们已经在无形当中体现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到的目标吗?【我的反思】反思这二次的教学经历,由依赖网络到依靠多媒体再到依据语言文字,教学在一次次地走近语文课的本质语言文字。第二次下来,一位年长的老师对我说:“这一次真的是返璞归

9、真了。”很多时候,我们年轻的教师拿到一篇文章,最先想的是去上网搜索资料,其次是选择剪贴、确定好流程。最后是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语文的最本质往往被我们抛到了脑后。为此,我们课堂上精心准备的问题,学生总是答非所问,于是我们把时间化在如何引导学生答出自己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上。然后一方面还要担心多媒体出问题,诚惶诚恐中,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课堂的纪律怎么样等等问题。但当我们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然抛弃时,我们会发现我们40分钟可以跟孩子们读很多次文章,可以把优美的句子、生动的描写反复地品味很多次。当我们依赖原生态的教学手段时,我们会发现,原来课文这样写就有他的道理,原来我们的文字是那么的美妙。一字之差,就能感受到如果我们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态去研读每一篇课文,我们会发现文字背后的美丽风景,找到语言的自然美!然后,我们就能运用我们最原始的手段,让自己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这美丽的文字中,感受文字,品读文字,享受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