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9514662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创新救助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 独山县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独山县坚持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通过整合社会救助资源,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救助方式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了与县情民情相适应、覆盖城乡、规范完善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救助效益最大化,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1、整合救助资源。一是重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独山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独山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社会救助有关内容列入县委、县政府“十件实事”

2、之一。二是在县、乡两级建立了由党委、政府主管领导任召集人,民政、财政、教育、劳动、司法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总体领导和协调。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救助覆盖。今年以来,省、州共下拨社会救助资金420万元,县级财政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社会救助资金逐年增多,2016年县财政共安排城乡资金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四是投入资金5万元,在全州首家建立“爱心慈善超市”,搭建以“慈善捐助”和“爱心超市”为平台的社会互助渠道,定于每周一分系统、分社区开放。目前,发放价值万元的爱心购物卡700张,日常用品760件;接受慈善捐款近6000元、衣物700件、

3、食用油55公斤、家具14件套,发放款物万元,有效解决156户498名困难群众生活困难。 2、创新救助机制。一是率先在全州启动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按照人均保障65元/月、人均补差25元的标准,按月发放。二是发放救助金实行“四公开、一监督”,即公开救助对象、公开救助标准、公开发放数量、公开发放程序、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社会救助工作透明度;低保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全部实现银行代发。同时,发放过程中实行“四证一卡”,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特困群众救助证、农村五保供养证、灾民临时救助卡,有效确保了民政救助资金在拨付和发放过程中平稳运行。三是在各

4、相关部门及乡镇设立专门的社会救助咨询公开电话和举报信箱,接受救助咨询和投诉。四是建立特困农户、特困职工、特困居民走访联系制度,通过开展联户责任帮扶措施,帮扶困难群众摆脱贫困。 3、健全救助制度。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为依托,建立适应各种救助对象需求的救助制度。先后建立和完善低保家庭助学、助医,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制度,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减免、医疗补助、大病救助制度,社会捐助与帮扶制度,灾后重建及灾民救济制度,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等。同时,逐步提高各项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4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人均月补差83元,比上年增长

5、17;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至人均625元以上,进入当地群众中等生活水平行列。 4、探索救助模式。一是全面实施“敬老工程”,在建成上司示范敬老院的基础上,计划扩建基长镇中心敬老院,并对其他乡镇敬老院采取合并、拍卖的方式,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探索集中供养新路子。二是加强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硬件建设,实行统一办公设备、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工作流程,抓好县、乡网络建设,实现县、乡联网;成立县减灾工作机构,提高救灾应急能力,实现查灾及时、核灾准确、报灾迅速、救灾到位,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不发生非正常情况。同时,加大救灾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储备能力达到35万元以上,为应急抢险救灾提供必要

6、的物资保证。 二、取得的成效 1、城市低保进一步规范。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县在册享受城市低保的户数为1775户3875人,共发放低保金万元,同比增长20%;开展了低保信息化管理业务培训和数据录入,初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不断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依法实施救助,共救助522人次。 2、农村低保工作进展顺利。自启动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以来,全县共896户1687人纳入了农村低保救助范围,共计发放低保金万元。 3、其他各项救助工作稳步推进。至10月底,下拨救灾款万元,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其中投入资金万元,新建和维修房屋827间。同时,投入万元,为46名重点优抚

7、对象解决住房困难,其中“522”特大洪灾受灾群众全部搬入新居。发放农村特困群众救助资金万元,同比增长%,救助9180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万元,救助397户481人。实施城市特困医疗救助救44人,救助金额万元;实施农村特困医疗救助76人,救助金额万元。为1374名重点优抚对象代交农村合作医疗差费13740元,解决医疗难问题。有20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大中专学生“帮困助学”,受助总金额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乡救助体系逐步健全、救助机制日益完善的同时,当前全县救助工作仍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贫困人口基数大,社会救助任重道远。独山县贫困人口还有万人,贫困的家庭因主要劳动力残疾、

8、长期患病以及缺乏家庭经济来源等造成生活困难,救助工作难度大。 二是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城镇困难居民医疗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基层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建设相对滞后,社会救助网络还不够完善,救助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救助资源和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共享,农村公共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高,有时出现极个别特困群众可同时得到总工会、残联、民政等多个部门救助,极个别仅有1个部门救助。 五是个别特困群众思想落后,不思进取,存在“等、靠、要”思想。 四、下步工作措施 1、建立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一是坚持应保尽保、公平公正、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健全以政府救助为主导

9、,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济、农村五保供养等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医疗、住房、教育、救助就业、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社会互助为补充,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二是不断完善集中供养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好供养对象的医疗保障等问题,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敬老院建设,增加社会开放度,逐步将敬老院办成农村社会养老的重要机构。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结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村救助对象就医难等问题。四是大力实施城市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程,解决城镇特困群众医疗困难问题。五是适时调整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健全价格上涨

10、动态补贴制度,提高低保动态管理水平。六是认真做好灾害救助工作,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群众抗灾自救能力。 2、不断健全专项救助政策,加大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力度。一是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教育救助制度,继续实施农村特困家庭危旧房改造工程等,进一步扩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范围,确保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和“扩面提标”的目标。健全教育救助制度,结合全省义务教育免收杂费部署,探索分层分类资助机制,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进一步扩大教育救助范围,合理确定资助标准,确保困难家庭子女接受基础教育;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力争救助管理站建设项目挤进国家民政救助盘子。二是制定完善税

11、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公共就业服务、再就业援助平台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健全就业再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三是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严格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3、进一步健全灾害应急机制,创新社会扶助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应急分级负担、救灾经费专户管理的工作体制,规范救灾物资发放,保证发放程序的公正性和发放过程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灾害的监测评估、紧急协调、社会参与的灾民紧急救助体系,不断增强紧急救灾的能力,确保灾民及时得到救助。二是大力倡导慈善意识,鼓励保护慈善义举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和“

12、慈善捐助”等活动,进一步抓好“爱心慈善超市”工作,扩大捐赠规模,规范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三是继续做好困难职工帮扶结对工作,开展帮助贫困学生的爱心助学,残疾人扶贫和助学活动,以及继续实施城乡困难群众“白内障免费手术”工程等。 4、加强基层救助工作队伍建设,健全社会救助网络。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一支守纪律、高素质、肯于奉献的工作队伍。举办民政业务培训班,适时组织乡镇社会事务办同志出乡出县进行考察学习,切实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业务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动态管理。通过拉网式排查,将城乡困难群众分为城市低保人口、农村特困户、五保户供养对象、优抚对象、贫困学生、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10大类,输入电脑,建立台帐,形成分类动态管理机制,使新产生的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助,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群众能够及时退出救助范围。三是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救助资源,形成综合配套的政府救助合力。开发和整合民间各方面的救助资源,形成社会合力,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整体水平和效益。继续支持和发动社会各界组建民间慈善组织,构筑起贫困群众与社会联结的桥梁和纽带,建立社会广泛参与救助平台。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