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铁木健之父究竟是谁参会发言最终稿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20页
文档ID:518360247
铁木健之父究竟是谁参会发言最终稿_第1页
1/20

ﻩ 铁木健之父究竟是谁(参会发言最终稿)·   铁木健之父究竟是谁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南地区铁氏改余氏族人对“铁氏改余氏”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至今三十年有余研究经历了从寻亲合谱、收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研究、利用研究培育人脉、利用现代网络工具更广泛收集汇总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研究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甚至有突破,硕果累累至今,虽然族人统一认同我们是由铁氏改余氏、九子一姑是肇姓始祖、肇姓始祖的父亲是铁木健但是,对共祖铁木健之父、之祖父、之曾祖父是谁的问题没有统一认识尽管各地区铁氏改余氏研究者们依据各自掌握的族谱、牒页、碑文对古迹进行实地考察,专程赴内蒙对元世系等进行深入研究,但各地区研究者们对铁木健之父是谁的结论却大相径庭主要有5种悖异不同的结论:ﻭ 1、认为铁木健之父是大名王禾忽主要研究者余德连、余安黔、余子栋等铁改余全国中心、川渝地区) 2、认为铁木健之父是真金主要研究者余大清等贵州遵义;四川部分地区)ﻭ  3、认为铁木健之父是铁篾赤主要研究者余庆珊、余少凯、余先庆等云南、贵州、四川部分地区)    4、认为铁木健之父是忽必烈。

主要研究者  5、认为铁木健之父是铁子高主要研究者云、贵、川各地修家谱者西南地区多公房、多谱记载)ﻭ   下面是我们对上述观点进行的具体分析     (余永华余显礼)ﻭ  一、秃鲁不是铁木健,铁木健之父不是禾忽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川渝地区的铁氏改余氏族人,认同大名王禾忽是铁木健的父亲原因是余一海等十余人于1934年纂写出版的四川青神余氏族谱,开列了元朝宗室世系表,其中有“秃鲁又名铁木健”的字样除了四川青神余氏族谱外,西南地区任何铁氏改余氏族谱均没有相同的元朝世系表记载,内蒙古皇室后裔保存的元宗室世系表中也没有南平王秃鲁又名铁木健的记载事实上,“秃鲁又名铁木健”,是当年余一海等人从收集到的数本青神余氏断残抄谱本中发现记载有成宗“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的手抄余一海等人对此记载“虽不敢改,终未敢信他们“考元史成宗纪,不但无封其弟为南平王之事,并十三年中北平王、西平王均有记载,唯独南平王三字毫未叙及觉成宗时并无有南平王其人者他们查元诸王表,明确记载的南平王只有秃鲁一人同时,余一海等人认定“铁木健为南平王”是确定不移、不能怀疑的事实,因此就推论,南平王秃鲁就是铁木健这就是当年“秃鲁又名铁木健”的来由。

相应的,秃鲁之父当然就是铁木健之父,就是禾忽ﻭ    这个推论最大问题是,历史上成宗没有弟名铁木健,也没有“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从这里还可以得出“铁木健既不是成宗弟,也不是南平王”的结论可余一海等人却只相信“铁木健为南平王”的结论ﻭ     《元史》的记载,确实说明了“铁木健不是成宗弟,也不是南平王”,秃鲁不是铁木健的结论南平王秃鲁又名铁木健”的说法不能成立关于秃鲁,《元史》是这样记载的    1.《元史·本纪第七》载至元九(1272)年春正月庚辰,赐南平王秃鲁银印及金银符各五辛巳,移凤州①屯田于盐、白二州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70页ﻭ 2.《元史·诸王表》载:“秃刺·至元九(1272)年封南平王,ﻭ    银印龟纽,仍赐金银符各五”同上,第1563页)ﻭ  3.《元史·诸王表》载金镀银印·驼纽”级虚位“南平王”无人名,无受封年限及金银符等同上,第1563页ﻭ 4.《元史·本纪第九》载:“至元十三(1276)年正月戊子,中书省臣言:王孝忠等以罪命往八答山采宝玉自效,道经沙州,值火(禾)忽叛,孝忠等自拔来归,令于瓜、沙等处屯田,从之同上,第  5.《元史·列传四十二·汪世显。

惟正》载:“皇子安西王(忙哥剌)出镇秦蜀,召惟正还至元)十四(1277)年冬,皇子北伐,而藩王土(秃)鲁叛于六盘,王相府命别速带领兵进讨,惟正为副,别速带不习兵,师行无纪,惟正为正部曲,肃行阵、严斥候、凡军政一倚重焉进次平凉,简巩兵锐者八十人与俱至六盘,土鲁先据西山,惟正分安西兵为左、右翼,巩兵独居中,去土鲁一里许,皆下马,手弓土鲁遣百骑突阵惟正令引满毋发,将及,又命曰:‘视必中而发’于是矢下如雨,突骑中者三之一,余尽驰还,土鲁军遂走惟正麾兵逐之,三逾山,至萧河,擒叛将燕只哥,复进兵,土鲁亦就 6.《元史·列传四十九·李忽兰吉》载十四(1277)年,承制授延安路军管军招讨使十五(1278)年,秃鲁叛于六盘山,忽兰吉以延安路军会别速台,赵炳及总帅府兵于六盘,败秃鲁于武川,俘其孥②同上,第2132页)  7.《元史·列传五十·赵炳》载至元九(1272)年,帝授炳京兆路总管,兼府尹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十四(1277)年,加镇国上将军,安西王相六盘山守者构乱,炳自京兆率兵往捕,甫及再旬,元恶授首③(同上,第2158页 我们看完前面《元史》资料,总的印象是:    其一,从1、2点史料看,好像是一个人两次受封,可是仔细一看,是有区别的。

《本纪》“赐南平王秃鲁银印及金银符各五”,没有龟纽《诸王表》“秃刺是银印龟纽,仍赐金银符各五”因为前面已有“金银符各五”,所以就用“仍赐”加以区别,两者的区别在“龟ﻭ   92页ﻭ    擒安西王至,惟正迎谒,王历称其功同上,第2021页ﻭ    钮”、“仍赐”而且是同一年受封,因此,疑他们是两人 另外《诸王表》“金镀银印、驼纽”级虚位“南平王”虽无人名及受封年限,其级别比前者高两级,我们认为应该是另有其人ﻭ   其次,南平王秃鲁究竟有无封地秃鲁受封的第二天就“移凤州屯田于盐、白二州”(即带兵种地)据前引三位列传记载情况看,秃鲁是六盘山的守将是没有封地的散王,哪里如青神谱所云:“封南平王,食邑湖广麻城县”呢ﻭ   其三,禾忽、秃鲁父子俩的叛乱在《元史》里记载有两次,一次是1276年,禾忽在沙州叛乱被平服;第二次是1277年,秃鲁在六盘山叛乱,被汪惟正、李忽兰吉、赵炳率兵彻底打败,并被擒获在《汪惟正传》里对这次战事记述最为详尽如:“至萧河,擒叛将燕只哥、复进兵,土鲁亦就擒”《赵炳传》里的有“甫及再旬,元恶授首”的记载,这说明秃鲁在被捕后10天就被斩首在《李忽兰吉传》里“败秃鲁于武川,俘其孥”。

孥”,指子女,这里是妻子和儿女统称俘其孥”,说明在秃鲁在被俘或“授首”时,妻子和儿女已被俘 纵观以上情况,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版青神《余氏族谱》中蒙元世系表里“南平王秃鲁又名铁木健”之说,有违史实它不能作为证明铁木健是谁的任何依据ﻭ   同时,南平王秃鲁又名铁木健,与各地铁氏改余氏家谱记载也不合ﻭ  首先,各地家谱记载:铁木健之“九子一姑”出生于1300年以后④,但历史已经记载:秃鲁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经被斩首,何来“九子一姑”呢ﻭ    第二,就退一步说,“授首”不是斩首,假设秃鲁当年没有被杀,可他在1278年在武川被擒时已有妻室儿女与铁木健之“九子一姑”出生于1300年以后不符 第三,再退一步来看,“授首”不是斩首,假设秃鲁当年没有被杀,他在1300年后已生不出“九子一姑”按青神谱《南平王考释》云:“(1272年)赐南平王秃鲁,早在世祖时也,况能率所部从ﻭ 征,至少亦必十七八岁”实际上,秃鲁出生于1245年前后按青神谱记载,根六公生于1312年,长寿谱秀二公生于1313年,威远谱根九公生于1342年根九公出生时秃鲁已经97岁了,还有“根十姑”呢。

ﻭ     第四,再再退一步说,“授首”不是斩首,假设秃鲁当年没有被杀,1346年带领寿英女平辽东的铁木健也不可能是秃鲁有谱记载说,“木健祖于1346年与寿英女一道奉命平辽东吾者野人,水达达之乱见《铁改余氏重庆总谱》第10页)如果铁木健是秃鲁,此时铁木健已经101岁,还能带领寿英女平辽东吾者野人真不可想象   因此,南平王秃鲁不可能是各地铁氏改余氏家谱记载中的铁木健铁氏改余氏之九子一女之父亦绝不是秃鲁秃鲁的儿女也绝不是铁氏改余氏之九子一女秃鲁又名铁木健与《元史》和铁氏改余氏家谱均不合    内蒙古大学蒙史研究专家宝音德力根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岱玉,在2021年《补证及部分诸王研究》一文中指出:他“考查了南平王土鲁的世系、出镇六盘山与云南、发动叛乱等情况,认为今天云南铁改余氏族谱所称其家族为秃鲁之后乃是虚美之词今云南有铁改余氏蒙古人,自称其祖宗为元代皇族,南平王土鲁为他们的直系先人从他们的族谱所记录的南平王秃鲁的几个儿子均为元朝进士、任太守的情况看,这一支蒙古人可能是随土鲁出镇云南后留居当地的部属后人修谱,不懂元代诸王不出仕不尚科举及元代无太守之职的情况,胡编乱造ﻭ  余一海等人在《重修族谱叙》里曾无奈地指出。

献贼祸川,族人星散,祠毁于火,谱亦飘零矣遍访族老辈得断残抄谱数本,互勘校对,始悉当日历祖”由此可知,青神谱在1934年付梓之前所掌握的修谱信息,是如此的匮乏余一海等人作出“秃鲁又名铁木健”的错误结论,情有可原但在资料和信息都十分发达的今天,还不愿意认真研究,仍错误地将一个不存在的“秃鲁又名铁木健”,演绎为“九子一姑”的父亲,实在难以令铁改余氏族人信服仍在那里以讹ﻭ   正式册封在弘吉剌氏察必皇后于1281年去逝后的第二年(1282年),忽必烈(67岁时)纳察必皇后之侄孙女弘吉剌氏南必为皇后南必皇后伴随忽必烈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并生下皇子铁蔑赤据史料称:“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八十高龄的忽必烈去世,此时的南必还不到三十岁,只好在宫中苦苦度过她的下半生通过对这些线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铁蔑赤应生于1283年至1294年之间据铁氏改余氏各族谱记载,铁木健四十无子,其长子秀一公生于1305年至1310年之间1283年至1294年之间出生的铁蔑赤,至少在1303年至1314年间才能生出铁木健,在铁木健“四十(1343年--1354年)无子”的情况下,不可能在1305年至1310年之间生出秀一公。

ﻭ 第二,从《余氏家谱》记载的铁木健的事迹看,铁木健之父不可能是铁篾赤据余之刚著的《余氏族谱跋·祖德流芳》记载:“世祖封木儿为晋王,又封木见为两平王,至成宗皇帝加封东路不花元帅如果说铁蔑赤是铁木健之父,出生于1283年至1294年之间,铁蔑赤20岁生子,铁木健应该出生在1303年至1314年之间,成人(18岁计)于1321年至1332年之间这时,世祖忽必烈(1215年-1294年)早已不在人世,怎么能封铁蔑赤之子铁木见为两平王呢况且元朝没有两平王这个封号;元朝的第二位皇帝成宗(1265-1307)也不在人世了,又怎么能加封铁木见为东路不花元帅呢铁篾赤是铁木健之父,与铁氏改余氏各族谱记载的历史逻辑不合ﻭ  (余永华余显礼)ﻭ  四、铁木健不是铁篾赤,铁木健之父不是忽必烈ﻭ    有的铁氏改余氏研究者认为,铁篾赤是铁木健的另一汉语译音铁篾赤就是铁木健,是忽必烈与南必的幼子这一说法也没有根据ﻭ    首先,从历史记载的铁篾赤的年龄看,铁木健不是铁篾赤如前   所述,铁篾赤应出生在1283年至1294年之间,如果铁木健就是铁篾赤,“四十无子”,不可能在1305年至1310年之间生出秀一公,1313年生出秀二公,1312年生出根六公。

根据秀根公的年龄和铁木健“四十无子”的情况分析,铁木健应该出生于1260年-1270年之间,与铁篾赤不是同时间人     其次,从铁木健与铁篾赤的事迹看,铁木健不是铁篾赤《余氏家谱》记载,铁木健被世祖封为两平王,或被成宗封为南平王和东路不花元帅而铁篾赤没有任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