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说课材料靖煤公司二小 牛玉梅我要说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课文《一枚金币》,我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七个方面作简要说明一、【说教材】《一枚金币》所在单元的主题是“金钱”金钱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敏感的问题也是个现实的问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每个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一枚金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篇情节简单却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辛勤劳动,省吃俭用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心痛与无奈,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给别人,除非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母亲两次给儿子金币蒙骗老人,都被老人识破后扔进火炉,最后母亲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当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出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全文有两处“受不了”,第一处是老人眼见长大成人的儿子不愿意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而“受不了”第二处是儿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被父亲扔进火炉,伤心与气愤使他难以忍受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疏通课文,学习1—8自然段,通过理解“懒惰” “省吃俭用”等重点词语,了解儿子与父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以及故事发生地原因。
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二、【说目标】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课时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2、通过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体会这篇童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三、【说教法】 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以“一枚金币”为线索,围绕儿子三次把一枚金币交给父亲的情节进行教学,主要采取了两种教学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本篇课文通过一个童话故事,揭示出一个道理哪怕是一枚金币只要是自己辛苦挣来的,也是宝贵的结合本文对话多的特点,各种形式的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感受在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时,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置于儿子的位置,从而得到最真实的感受,更深切地体会人物情感,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教给学生两种学习方法:1、抓重点词句进行学习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继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课文内容,如文中“当牛作马、苦差使、抓”等词语,让学生明白这些重点词语对于表达文章中心起到的关键性作用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五、【说教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100元钱,问:如果这钱是你辛辛苦苦挣的,丢了你会怎样?如果有人把这钱给扔进火炉里烧了,你又会怎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的故事这种导入让学生先体验了文章主人公“受不了”的心情,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三次扔金币的过程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复习旧知后提出,老人说儿子只要挣一枚金币就把财产留给儿子,儿子会怎么做呢?这样用复习旧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既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又可以使学生立刻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
接着要求学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9—28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表格,让学生合作完成表格,了解儿子三次交给父亲的一枚金币的来历,父亲三次怎么说、怎么做以及儿子三次的不同反应三)、重点研究儿子为什么“受不了”让学生对照三次父亲扔掉金币儿子的不同反应质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再围绕儿子“受不了”这一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①儿子为什么“受不了”?②老人扔了几次金币,每次儿子都“受不了”吗?儿子第几次“受不了”了?③第一次、第二次老人扔了金币儿子表现怎样,为什么会是这种表现?④前两次儿子受得了是因为金币是妈妈给的,得来不费一点力气,为什么第三次扔了金币他就“受不了”了?提出这个问题后让学生读23——26自然段,问他们读懂了什么?⑤那些词句体现了儿子挣钱辛苦?体会“当牛做马、苦差事、从火炉里抓金币的‘抓’”等词,引导学生丰富文本,想象儿子为挣一枚金币付出的劳动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使学生感悟到挣钱的艰辛,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相机板书……⑥如果你是儿子把辛苦挣来的金币送到父亲面前你最想得到什么?⑦这时肯定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和夸奖,但是父亲仍然扔了金币,现在你知道儿子看到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时的心情会怎样?谁能带着这种感情读25、26自然段。
这些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心情,从而深切体会儿子看到父亲把他辛苦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时”受不了”的心情,轻轻松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因为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形成角色认同,利用这点我让他们与角色置换,将自己置于儿子的位置,会得到独特的感受和体会,更容易理解人物情感,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使学生在受到语言熏陶的同时建立起金钱与劳动的正确认识(四)交流感悟,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1、前两次金币来的轻而易举,所以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儿子都是一笑了之,第三次父亲同样的行为儿子“受不了”了,不顾一切地用手去火炉里抓,这说明了什么?2、指导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欣赏文章内容交流讨论:老人这么做想让儿子明白什么?你从中又明白了什么?3、父亲的目的达到了,这时父子俩肯定特别激动,他们会说些什么?4、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对母亲的看法,你想对父亲、母亲、儿子说什么,谈谈学完课文的体会和感受五)、总结:再次出示100元钱,问学完“一枚金币”这篇课文后,你再看到这100元钱,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采用这种前后呼应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
六)作业《课标》指出,作业的布置要有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我留了两个选做作业,①写写你今后会怎样花零花钱②续写文章,从这以后,一家人怎样生活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作业完成,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六、【敎后反思】1、学生对照表格提问时,当我听到他们对儿子为什么也“受不了”这个问题感兴趣时,没有继续追问其他孩子还有没有问题,就进行下面的教学2、由于时间关系我十分不忍地打断了孩子们谈感受和体会的发言七、【板书设计】辛勤劳动 受不了 懒惰成性父亲 儿子 省吃俭用 花钱如流水 扔 笑 扔 笑 受不了辛苦挣来的 扔 大叫、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