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净天地神咒解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16KB
约10页
文档ID:516139114
净天地神咒解_第1页
1/10

净天地神咒解 净天地神咒解净天地神咒解  道教历来传统都是以经传法,很多符咒都是籍着经典的传授而流传净天地神咒出自出于唐代或北宋上清北帝派经典《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经中以天尊与妙行真人的对话,道出北酆鬼魔王出行人间,枉杀生民使得大限未终而横折的阴魄积聚不散,托结在幽途,这些茫茫的冤魂甚至盘结上冲天界而酆都罗山绝顶之上虚无北界,有北帝灵君统领北方无鞅大力魔王、天丁力士、阴景飞雷电吏,甚有威力,非北帝不可摄伏六天魔魅若人诵北帝神咒,无求不克者,诸魔鬼退散,即生神气,专志坚固,无诸滞碍,所求合道而持北帝神咒除了可扫除魔鬼、瘟疫、血光秽气氛氲皆以外,还可以祛除心魔、外备百神,心窍开爽,常获欢喜愿念和合等感效  北帝曰:诵吾神咒,行吾此道,守护科禁,吾当与北方三十洞天君、天蓬大将军、十极八景大神、飞天猛兽隐蔽不离生人,围绕侍卫,令一切爱念无所滞碍诵此咒或七遍或至四十九遍、一百二十遍讫,即啄齿鸣天鼓、击天磬各三十六通,又更诵此后咒三遍或七遍,即行寝卧无妨,名净天地咒所居秽恶,常念解秽辟尸咒:洞中玄虛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靈寶符命 普告九天乾羅怛那 洞罡太玄斬妖縛邪 殺鬼萬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持誦一遍 卻鬼延年 按行五嶽 八海知聞魔王束手 侍衛我軒凶穢消散 道氣長存急急如律令①          。

  可见净天地神咒原只作为天蓬咒的辅咒使用宋以后编集的道书《太上三洞神咒》卷三所载的净天地咒,比起《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记载的净天地咒多出许多字,应可视为北帝派道法在时代流传过程中的衍生道法在历史上由简便向繁复不断地演变着,不同的时代,都会往道法中留下那个时代特有的烙记宋代是道教法术体系一个根本性的转捩点唐宋代以前的上层道教法术多以护养形神为主,而宋代以后由于吸收、援用了梵咒,道教自身的法术系统开始对强大的神通——雷法产生了疯狂倾斜各个道派大量的神咒都被穿插进梵音密咒,似乎缺少了就不能显出该咒功能效应之神秘强大,也似乎成了该时代各道派中的一个共识《太上三洞神咒》在净天地咒开头便增加了“唵敕吽吒”的雷音梵咒,从此可窥见一斑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两句并未见于《伏魔神咒妙经》中,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阐述该神咒用处而加编的目录或提纲洞中玄虚”亦有写作“洞中虚玄”后有大净天地神咒出,则为“洞中虚玄生一炁,晃朗太玄摄万神”,是在原咒基础上增加三字作为解释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中的八方大力威神是指:  东方威神,青气元君杨方大将,木德之精九万兵马,青龙将军青旗为号,徧绕东方  诛灭青瘟之气,馘戮腐木之精。

  南方威神,赤气元君汪想大将,火德之神三万兵马,火龙将军赤旗为号,褊绕南方  扫荡赤瘟之气,殄灭炎火之精  西方威神,白气元君周良大将,金德之神七万兵马,白龙将军白旗为号,徧绕西方  驱除白瘟之气,沉断死金之精  北方威神,气气元君张罡大将,水德之神五万兵马,黑龙将军黑旗为号,徧绕北方  斩断黑殟之气,焚烧溷池之精  东北方威神,青黑气元君袁易大将军,青黑旗为号青黑众神兵,徧绕东北方  诛减青黑鬼之精  东南方威神,青赤气元君高光大将军,青赤旗为号,青赤恶神兵遍远东南方  诛灭赤青鬼妖精  西南方威神,白赤气元君萧常大将军,白赤旗为号,白赤诸神兵徧绕西南方  诛灭白赤气鬼妖之精  西北方威神,白黑气元君何当大将军,白黑旗为号遍绕西北方  诛灭白黑气鬼妖之精  八方威神乃是遍布天上天下能够荡散凶妖,能够疾捉疾缚,斩馘不祥②  “灵宝符命,普告九天”,灵宝符命,陈耀庭教授认为是《五方灵宝符命》,又称灵宝五符而笔者检《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则见“灵宝符命品”,所录的符图实是拆经为符,基本皆是以《度人经》中二字、四字为一符因此笔者以为,咒中所言的灵宝符命,实则应指《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③  “干罗怛那,洞罡太玄”,有些经中记作“干罗答那”。

陈耀庭教授认为此处解释有二类三种一则是神灵的名称,理由是在《荡秽朝科》中破五方厌秽时,焚香奉请“干罗怛那,洞罡太玄使者,斩妖缚邪神吏”但不采取这样的解释,因为陈认为除了在该科仪中,其他科仪和各种有关道教神灵名称的记载中并未见记载另一种是将其作为经文解释但在意义理解上又有两种,其解释略有区别一种认为,干罗,天网的意思,纵横向空间描述宇宙怛那,疑即怛刹那,瞬间的意思,纵横向时间描述宇宙罡,即刚强的罡炁另一种认为,干罗,即天罗,天网,此指原始的天网,为形成诸天的模型.答那,疑为答落,《度人经》有“答落大梵”,根据唐李少微注,答为天上宫阙名,而落犹如落落,按次为李少微一家之说又疑“答落”本为双声词,犹后世“答喇”,今言耷拉,下垂貌答那、答落、答喇皆音近  洞罡,罡通纲《元洞玉历》称劫运初开时,只有大梵之气即道炁弥漫于上下,有“元纲流演,三十二天”元纲,即元始的星纲,为诸天的纲纪,虽有其体实无其形,洞达无碍,故称洞纲(罡)太玄,太通大,玄通元,有本源的意思最极致的本源,所以可理解为道体④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第二神咒品》中“大光明圆满大神咒”有五山神咒,分别为东山神咒、南山神咒、中山神咒、西山神咒、北山神咒,皆为召龙制水的秘文。

元始玉文,《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认为是指《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乃元始天尊所说,出于空洞自然之中,五老掌录,秘于九天灵都之宫,是五篇符咒文字而《道法会元卷九十四·雷霆歘火张使者秘法》中载“中山神咒,‘嚤呢叻赫勅嘘呜’,诵为神咒,书为元始玉文”⑤,则排除了上述两者的可能在《太上三洞神咒中》版则演变成“中山神咒,太乙玄真合象威灵,玄明独运呼风震云,冒黎我社,使有雷霆,荡除三界,无道神明卢杀利亨,虚刹炎辉”;“元始玉文,日月同行五气交腾,车轮淼淼速破妖氛,肃清八极天朗气清,星斗交辉雷霆震威诛戮凶恶电掣雷轰摄唵吽吒唎,不得留停”⑥  “持诵一遍,却鬼延年”却鬼延年,又有作“却病延年”早期天师道认为,人之所以得种种疾病,是各种不同的鬼魅所致,以禁咒杀鬼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认为将导致各种疾病的元凶制伏祛除,寿命自然康宁凶邪鬼魅制伏,万民自然得度但后人认为道教不应言杀,所以前者“杀鬼万千”被改为度人万千,“却鬼延年”改为却病延年,实质意义还是一样的  “按行五岳,八海知闻”,一般认为五岳则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但《道法会元卷二零五·太上混沌赤文女青诏书天律》中载,“诸称泰山、东岳是二所。

不想今多称泰山、东岳为一局又载“经云,在天为五帝,在地为五岳正义曰,此正指言五方帝按今岳帝,皇宋方进帝号,恐非古五帝按路真官仪,天心正法旧仪,五岳皆是以公侯自宋朝加封帝号之后,法官相承⑦但文中却无清楚表述五岳名称故只能够以“古已有文,当俟高识之士详考”留下悬念八海按陶弘景《水仙赋》云:森漫八海,泓汨九河指的四方四隅之海五岳八海指遍布水陆,无所不存,无所不在  “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灵宝本章中载,即是东方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黄天魔王,横天担力《玉清隐书》云,五帝大魔王领官属与天同生,恼乱学人,不欲成道,但又自矜与诸天上帝齐其圣功后,因龙汉开图,乃服元始之化故步虚颂云,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诸天由是而言,若修学之士坚持素志,功积行着,则魔王敬奉反其道而为之,就可以慑服魔障⑧  “凶秽消散,道炁长存”原清代《道藏辑要》将“道炁长存”作“道德全成”,使得有后人误以为原句为“道德全成”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四有入室修诵净天地咒则要求:“微吸四方真炁,略吹遍身,即想天地清净,再存婴儿,变我身为元命真人冠裳简履,如元辰本命纳音服色。

存想既定,然后凝神就座次存自身,威仪整肃,心礼十方,自东为始,每方心拜一拜讫东向平座,默念开经玄蕴咒”⑨宋元之际道书《太极祭炼内法卷中》认为“吾何以动天地,吾何以动鬼神”,皆是“一念之密运,与至化以潜通者,皆不出于吾心”立至诚为本至诚者,无毫发杂念,念极纯之一心也⑩也就是说,一切法术都离不开人心的造化一切法术的灵验与否,都是在于精神是否高度集中因此在“微吸四方真炁,略吹遍身”以后,专注精神存想天地清净,自己的精神清静就可以感应到外在的环境——天地亦得清净这是道教法术理论中要求修行者身心是否与天地、大道契合,来判断法术实施效果的天人感应思想表现,是对应感巫术的进一步升华属于北帝派道法的净天地神咒在《度人经》、《上清灵宝大法》及《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中都能够找到相应与相关的说明及解释,可以推断上清北帝派与灵宝派之间应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留待日后进一步的研究  此咒作为北帝神秘之法,若世人经常能够持行,可以制御诸恶、添福益算,并且可以延年度厄、禳灾却祸,救护生人,无有枉死横死等等此咒更是男女长幼皆可奉行由于净天地神咒有如此广泛的适用性,后世便将净天地神咒收编在日常使用的诸多经典前,成为道教日常最常运用到的经咒之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