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浆试验大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4071348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帷幕灌浆试验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帷幕灌浆试验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帷幕灌浆试验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帷幕灌浆试验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帷幕灌浆试验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帷幕灌浆试验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帷幕灌浆试验大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1.1工程概述 11.2工程地质 12 试验目的 23 试验依据和试验内容 23.1试验依据 23.2试验内容 24 试验方法 34.1部位选择 34.2参数选择 34.3 系统布置 34.3.1 风、水、电布置 34.3.2 制浆站 34.3.3 排污系统 34.4 灌浆施工方法 44.4.1 施工程序 44.4.2 工序施工方法 45 成果报送 86 人员配置 87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98 质量保证体措施 99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010文明施工管理 101 概述1.1 工程概述玉屏县白岩河水利工程位于排坡河上,排坡河属沅江水系,舞阳河二级支 流,发源于 万山

2、特区赶场坝, 自东北向南流, 经瓮袍、 两河口、白岩河、沙坪江, 跳岩入车坝河, 最后在抚溪江注入舞阳河,干流全长35.5km,总流域1897km?,天然总落差 394m 工程位于贵州省东部铜仁地区玉屏县田坪镇境内,坝址处地 理坐标为东 经 10903 49,北纬 2723 52,距县城 31 公里,有一条长 2.5 公里的公路直通 水库坝址区, 该公路与铜仁至玉屏的主干公路 201 国道交汇 于玉屏县长岭,交通条件 好。白岩河水利工程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水库校核洪水位41939m,正常蓄水位为414m总库容1361万m3,相应库容为950万n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最大坝高 64m 设计总

3、灌溉面积 36100 亩。该工程等别为川等,工程规模为中型。 水源工程枢纽永久 性建筑物大坝、 溢洪道、 取水口等建筑物级别为 3 级,次要建 筑物按 4 级设计,临时性 建筑物按 5 级设计;供水工程对应的供水对象其重要性 为一般, 供水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 为 4 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 5 级,临时性建筑 物级别为 5 级;灌区工程灌溉渠道及渠系建 筑物过水流量均小于 5m3/s ,建筑物 级别为 5 级。库区栏木桥泵站总装机容量为 2775kw, 泵站规模为 W 等小(1)型, 其主要建筑物为 4 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 5 级。1.2 工程地质本工程位于白岩河大桥上游450m处,轴线方向为

4、N36W,河床断面为左缓右陡。 右岸地形较陡约为50 ,左岸地形变化较大,在394m高程以下地形坡度约45。,以上地形 坡度约1020河谷为不对称“ U型横向河谷,河床无阶地发育,河漫滩宽813m河谷 总体发育方向234 ,坝轴线正常高水位4140m高程,河床自然宽高比B/H=30 : 1,开挖 宽高比 B/H=2.8 : 1,其中 394m 高程以 下自然宽高比 B/H=2.5: 1,开挖宽高比 B/H=2.5: 1 ,开挖宽坝线岸坡基岩裸露, 河床覆盖层较厚,岩层为单斜构造,整体倾向 右岸偏上游,产状为N57Vy SE/15。坝线左岸基岩裸露为 3z 白云岩,为相对含水层,溶蚀晶洞较发育,

5、局 部地段覆盖 层厚度0.5m,为残坡积含碎石粘土,强风化层厚度3.550m,弱风化下限垂直深度 1723m水平深度为1.025m,河床发育F 1、F 13断层,受断层影响,河床第四系冲 积堆积层较厚3.5812m,为崩塌巨块石、块石、砂卵石,河床处理两断层破碎带间,岩 体较破碎,据钻探资料,存在夹泥的溶蚀残裂隙及层面,强风化层厚1520m,弱风化下垂直深度2023m坝线右岸地形相对较陡约50。,基岩裸露,局部覆盖层厚10m,为残坡 积含碎石粘土,基岩为3z白云岩,强风化层厚度3.045m,弱风化下限垂直深度3540m 水平深度 为 1.63.0m。2 试验目的(1 ) 检验钻孔间距,检验钻孔

6、深度是否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2)检验各段岩层的透水情况,和吸浆情况,决定最终灌浆深度和排数;(3)确定合适的灌浆方法,浆液变换等;(4)检验灌浆压力是否会过大,造成库的漏浆和抬动;(5)确定机械设备安排、人员安排、施工用水泥和人员安排是否合理;(6)如果使用外加剂确定外加剂的配比和数量;(7)验证设计灌浆参数在本工程上的适用性。3 试验依据和试验内容3.1 试验依据(1 )水电水利工程钻探规程 DL/T5013-2005;(2)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DL/T5331-2005);(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DL/T5148-2001 );(4)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

7、DL/T5100-1999;(5)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SL264-2001 ;(6)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 DL/T5125-2001 ;(7)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JGJ63-2006;(8)设计图纸;(9)施工合同文件3.2 试验内容(1 ) 根据设计和监理要求编制灌浆试验的工作大纲和工作计划;(2)浆液试验;(3)制定钻孔、冲洗、压水试验和灌浆工艺等项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4)制定灌浆质量检查与灌浆效果鉴定的方法和标准;(5)灌浆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试验成果评价及编写试验报告。4 试验方法4.1 部位选择本次固结及帷幕灌浆试验选择在灌浆区河床段进行,具体位置现场选定

8、在坐 标 X5X6 范围内,实验后不再进行重复施工。具体位置由设计代表和监理工程 师在现场确 定。4.2 参数选择灌浆压力及分段 帷幕灌浆试验采用的灌浆压力及分段参数见表 4-1 表 4-1帷幕灌浆压力及分段表段次段长(m)I序孔压力值(MPa)n序孔压力值(MPa)川序孔压力值(MPa)120.250.350.50250.500.600.75350.750.851.00451.001.251.505及以下571.501.501.50浆液比级帷幕灌浆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水灰比采用3:1、2:1、1:1、0.8:1、0.5:1五个比级,开灌水灰比 3:14.3 系统布置4.3.1 风、水、电布

9、置 考虑就近从系统干线上进行接用,管线的具体布设走向根据试验区具体位置 因地制宜 实施,试验区内设置分水盘和配电柜进行接用。灌浆试验采用系统风,主要由1台200kw的电动空压机提供。4.3.2制浆站固结及帷幕灌浆试验采用集中制浆站制浆,制浆站内设置ZJ400型制浆机、,同时布置JJS-2B型配浆搅拌机、BW250灌浆泵、HTA-u二参数灌浆自动记录仪等灌浆 设备。4.3.3 排污系统在试验区及制浆站四周通过开挖形成断面为03 x 0.3m排污沟,施工废水排至趾板上游集水坑中每班安排人员对排污沟及集水坑进行及时清理,将固相沉淀物装袋后统一运 至指定弃 渣点。4.4 灌浆施工方法441 施工程序

10、总流程:工作面清理一孔位放样一钻孔-1序孔灌浆-U序孔灌浆一川序 孔灌浆一质 量检查一下一单元灌浆作业。 灌浆段施工流程:钻孔及冲洗 一压水试验(裂隙冲洗)一灌浆作业。4.4.2 工序施工方法4.4.2.1钻孔(1) 帷幕灌浆先导孔、灌浆孔、质量检查孔均采用ZD-1A型地质钻机,配金刚石或 复合片钻头进行造孔,开孔孔径 91mm,埋设89mm孔管,孔管以下采用76或 56金刚石钻头分段成孔。物探孔采用100B型潜孔钻机进行造孔。(2) 钻孔孔位、孔深、孔径、孔序按施工图纸要求和监理人指示执行。孔序严格按照三序加密原则进行,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cm,孔深符合设计要求。详细记录实际孔深

11、,钻孔结束应会同现场监理负责人进行检查验收、 检查合格、并由监理人签认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3) 钻孔记录钻孔记录:钻进过程中,主要对钻进时间和进尺、岩层岩性、返水颜色等数 据进行认 真记录;特别对所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生掉钻、坍孔、钻速变化、回 水变色、失水、涌 水等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向监理人汇报。(4) 灌浆孔应进行孔斜测量,孔底偏差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详情见表 4-2 帷幕灌 浆孔孔底偏差值。表 4-2帷幕灌浆孔孔底允许偏差值孔深(m)2030405060允许偏差(m)单排孔0.250.450.701.001.30一或三排孔0.250.500.801.151.50(5) 对有

12、取芯要求的孔采用双管钻具钻进,岩芯获得率要求不小于 80%, 所取岩芯应统一编号,填牌装箱,并根据现场监理的要求,对每箱岩芯保存并且 拍照留底,绘制钻 孔柱状图并进行岩芯描述,做好钻孔记录。4.4.2.2 钻孔冲洗 灌浆或压水试验前必须进行孔壁和裂隙冲洗。冲洗方法为:钻灌段 成孔后,将钻具提离孔底10cm用清水进行初步冲洗;把灌浆管及栓塞下到位置后,用清 水加压进行脉动冲洗,冲洗压力不大于本段灌浆压力的 80%该值若大于 1MPa, 则采用 iMPa 冲洗至返清水止。4.4.2.3 压水试验及裂隙冲洗帷幕灌浆孔在岩石裂隙冲洗结束后进行压水试验,或结 合裂隙冲洗进行简易压水试验,压水试验采用“单

13、点法” 。试验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 水试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压水时间20min,压水试验稳定标准 为: 在稳定的压力下每 5min 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 以透水率(Lu)表示;采用1MPa,并保证抬动观测值在允许范围内。遇有软弱充填物和遇水性能易恶化的岩层中,应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4.4.2.4帷幕灌 浆灌浆方式 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灌浆管路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能承受 1.5 倍最大灌浆压力。一般采用钢丝管 进行管路连接; 孔内灌浆塞应阻塞在相应灌浆段顶部以上50cm处,当该处地质条件不能

14、有效防 止漏浆时,灌浆塞只能上移。 孔内射浆管距孔底不得大于 50cm; 抬动变形观测采用千分表进行,要求变形值在 00.2mm 以内。 灌浆施工过程中要准确计算栓塞放置部位并做好记录, 以防出现漏灌,终 孔段如大于 5m 小于 6m 时可并为一段灌浆,大于 6m 时必须分段灌浆。浆液制备灌浆材料采用P.O42.5水泥,水泥细度宜为通过80u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 浆液采用ZJ-800型高速制浆机制备。要求如下:浆液配比经试验确定,经监理工程师审 批后用于施工;浆液纯拌和时间不小于30s :浆液自制备至用完时间不大于4h;寒冷季节施工制浆站及灌浆管路需设置保温设施。炎热季节施工采 取防晒

15、及降温措施。浆液温度保持在5 40C。若采用热水拌和,水 温不得超过 40C。浆液变换帷幕灌浆水灰比采用 3:1、2:1、1:1、0.8:1、0.5:1五个比级,开灌水灰比 3:1。浆 液浓度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变换原则如下: 灌浆压力保持不变,吸浆量均匀减少或吸浆量不变,压力均匀升高时,不需要 改变水灰比。 某一比级水灰比浆液的灌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浆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 压力和吸浆量均无显著改变时,可换浓一级浆液灌注;对于“显著改变” 的理解可以量 化为“注入率约为初始注入率的 70%”。 注入率大于30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灌浆结束标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 继续灌注6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