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4051385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高三物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考点1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考点名片 考点细研究:本考点的命题要点是:(1)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2)用列表法、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3)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器材;(4)实验误差的分析。其中考查到的如:2016年全国卷第23题、2015年全国卷第22题、2015年广东理综第34(1)题、2014年全国卷第22题、2013年天津理综第9题等。 备考正能量:本考点命题多集中在打点计时器使用、平衡摩擦力、纸带处理上,尤其是瞬时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及数据处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等。 基础与经典 1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符合

2、实际的是() A通过对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B通过对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C通过对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D先不改变小车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力,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可以得出加速度、质量二者之间的

3、关系,所以D项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为某些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B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 C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D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 答案AD 解析题中甲图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牵引力为0时,小车已有加速度,丙图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丁图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导致图线不过原点,当小车质量m减小到一定值后才有加速度,乙图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 3(多选)在“探究加

4、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悬挂物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B为减小小车、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需把小车运动平面起始端略垫高 C实验结果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是为了减小误差 D实验结果采用a­坐标作图,是为了根据图象直观地作出判断 答案ABD 解析实验结果采用描点法画图象,不是为了减小误差,而是根据图象可直观地看出物理量间变化的情况和依赖关系,故C错误。 一、基础与经典 4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

5、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6、分别为甲、乙,由图可知,m甲_m乙,甲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AD(2)远小于(3)小于大于 解析(1)实验中细绳要保持与长木板平行,A项正确;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细绳绕过滑轮拴在木块上,B项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木块,C项错误;平衡摩擦力后,改变木块上的砝码的质量后不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项正确。 (2)由整体法和隔离法得到绳的拉力FMaMmg,可见,当砝码桶和桶内砝码的总质量m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M时,可得Fmg。 (3)不平衡摩擦力,则Fmgma,ag,图象的斜率大的木块的质量小,纵轴截距的绝对值大的动摩擦因数大,因此m甲乙

7、。 5.如图所示,是某次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图中A为砂桶和砂,B为定滑轮,C为滑块及上面添加的砝码,D为纸带,E为电火花计时器,F为蓄电池(电压为6V),G是电键,请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 (1)_; (2)_; (3)_。 答案(1)B接滑块的细线应水平(或与导轨平行) (2)C离电火花计时器太远 (3)E电火花计时器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不能接直流电 解析B接滑块的细线若不平行导轨,则滑块及上面添加砝码所受的合外力则为细线拉力的水平分力。滑块离滑轮太近,则打点计时器上打下的点迹太少,不便于分析数据,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应为交流电源,不应用蓄电池。

8、 6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t1、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 答:_。 (2)若取M0.4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 Am15gBm215g Cm340gDm4400g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次牵引力

9、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用t1、t2、D、x表示)。 答案(1)取下牵引砝码,滑行器放在任意位置都不动;或取下牵引砝码,轻推滑行器,数字计时器记录每一个光电门的光束被挡的时间t都相等 (2)D(3)a 解析(1)如果气垫导轨水平,则不挂砝码时,滑行器应能在任意位置静止不动,或推动滑行器后能使滑行器匀速运动。 (2)实验过程中应满足滑行器与挡光片的总质量M远大于砝码的质量m,即Mm,故m4400g不合适。 (3)由v1,v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关系式vv2ax,可得a。 二、真题与模拟 72016全国卷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10、。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

11、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n12345a/ms20.200.580.781.00(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

12、变大 答案(3)0.39(0.370.41均可)(4)a­n图线如图(5)0.45(0.430.47均可)(6)BC 解析(3)实验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小车初速度为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sat2,结合图b得加速度a0.39ms2。 (5)由(4)知,当物体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得加速度a与n成正比,即a­n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a­n图线的斜率k0.196ms2,平衡摩擦力后,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nm0g(MNm0)a,解得an,则k,可得M0.45kg。 (6)若未平衡摩擦力,则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小车

13、的加速度,即nm0gM(Nn)m0g(MNm0)a,解得ang,可见图线截距不为零,其图线仍是直线,图线斜率相对平衡摩擦力时有所变大,B、C项正确。 82015广东高考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_(填“靠近”或“远离”)计时器下端;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实验。 (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填“b”或“c”)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 答案(1)靠近打开打点计时器开关释放重物 (2)b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