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工作小组活动计划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404804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工作小组活动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少年工作小组活动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少年工作小组活动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少年工作小组活动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少年工作小组活动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工作小组活动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工作小组活动计划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组计划书小组名称:阳光下成长导师:柳玉芬组员:董方也 马可心 初星秀理念根据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沈阳市总人口为810多万,0-14 岁的儿童人口为79 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9.77%,虽然国家颁布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等几部法律,虽然保护了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但是儿童在其 健康成长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就存在很多方面 的问题。比如说学习、网络、亲情、自我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就十分突出,这些问题有时候是 家长和学校都无法处理好的。而且社区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很多社区功能未能很好发挥,尤 其是在儿童工作方面的知识以及理

2、论相对比较缺乏。在学习方面。第一,是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望子成龙,要求过高。要求过高的后果 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 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第二,严重的家庭问 题。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第三,儿童的自 身问题。儿章心理发育不成熟,儿童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幼稚、缺 乏积极的进取精神。自信心缺乏,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创造力和 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数的父母所压抑,所以孩子不仅不能 为自己的独诗性、

3、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感到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第四,学校中的问题。 学习负担过重,学校生活过于紧张,学校的纪律过严而刻板;孩子在学校中常常受屈辱。第 五,恶劣的学习环境,父母不爱学习,学习条件太差,学校和社会风气不好。在网络安全方面。据调查在我国3.84 亿网民中,未成年网民人数约占1/3,网络对儿 童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和有害信息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父母关系方面。第一,对自己的孩子使用暴力。对于孩子的施暴行为在法律的层面 上有所改善,但风俗中基本上还是肯定这一行为。所以,不难看出对于孩子施暴还是一个比 较基本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孩子还

4、是不得不在残酷的暴力施加下度过童年,比如最近网 络上曝光了很多虐童事件。事实上,孩子还是需要理解和认同的,也许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 看起来很简单。但这样做会引发很多问题。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亲情疏离。其次这种殴打 会引发了孩子的仇恨心理。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毁灭性质 的。包括一些犯罪或者自杀都于童年的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 存在所谓的“代沟”。父母孩子整天一起生活,可以对话,可以见面,但是心灵的距离却真 实的存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代沟,实际上也不能完全算代沟,其中有很多原因。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问题。第一,因为从小受到了来自家长的过度保护;这造

5、成他们 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力薄弱,处理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差。第二,由于幼儿年龄小、生长发育不 完善、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但又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在心理健康方面。孩子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对儿童的心理教育是 很重要的。而孩子都需要一个美好的童年,儿童处于心理发育不成熟阶段,一些微乎其微的 事都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在学会感恩方面。现在每个家庭大多一个孩子,几代人都把关爱完全的倾注在了孩子 身上,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给他提供最好的机会,可以说父母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就是想为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环境。现在很多孩子把父母辛辛苦苦为他们做的一切视为理所 应

6、当。要学会感恩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重要。要让他们感谢父母为他们的付出,这样他才会 珍惜把握在他自己手中的一切,不会去任意践踏。也可以通过感恩,让她学会感恩老师,感 恩朋友,感恩周围关心帮助的他们的人。有颗感恩的心,才能让儿童的成长更加健康。这个小组在第一次活动之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组员们彼此认识,消除陌生感,为以后 更好的开展小组活动做准备,同时加深组员间的沟通。然后有了第一的破冰游戏之后组员们 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沟通,于是我们安排的第二次活动时从组员的情 感认知角度出发,主题是感恩父母,引导组员共同讨论以后将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以 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7、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跟着是第三次活动,主 题是如何学会安全用网。现如今是一个网络十分发达的社会,人们处处都离不开网络,作为 00 年代的组员来说对网络更是不陌生,因此学会如何抵制诱惑控制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在 最后一次活动中主要是让组员们分享一些自己感受,说说自己在整个小组活动中收获到了什 么,其实这也是小组成员和小组领导者双向沟通的机会。此外,使用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可以帮助面对类似问题或者是有共同需要的组 员,得以建立一个支持的网络,从组员间的互相支持中,得到更大的信心,从而使作为祖国 花朵的组员们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而且,通过此次的小组活动,也是组员将相互学习的一 个良好的机会,从被人

8、的身上学习到其长处而为自己所用。这样,既能达到小组的成立之初 的目的又能使小组成员在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下进行。理论架构社会支持网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 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 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 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 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 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

9、或者利用 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 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需求层次理论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 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 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 现;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 励作用。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

10、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改变,逐渐形成新 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真实地表现自我、分享自己的 观点和经验。这样组员就能够充分分享利用这个资源,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理层 面达到一定的改变,提升自己的兴趣,并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工作人员还要抓住每一个 机会,对组员的积极行为和态度及时给予正面的称赞和评价,使该行为或态度得到满足,加 强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都不免存在交换利弊等。同样,在 小组互动时,每个人都会选择一种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方式,在人类关系 中就一直存在一种交换的关系,人们的付出就是

11、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得到。所以工作者要使每 一位组员认识到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明确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组员的积极性。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 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该理论看来,人一出 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就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它既强调 学习过程的认知参与,也强调学习过程的全人参与。社会互动 理论着重于学习的社会环境, 把教师、学生、活动之间的相互活动看作教学的灵魂所在,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 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互动小组模式理论 互动小组模式理论,

12、小组的目标在于小组成员的交互影响,共同活动,分享情感。这一模 式强调人与人的交互反应关系,强调成员的互相帮助,强调个人必须从群体生活中学习。小 组互动有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自我与发展健康的人格。小组成员相互依赖并分担相互帮助的 责任,有助于满足小组成员娱乐、交往与感情交流的需要,也有助于面临共同问题的人进行 信息交流,获得心理支持,学习正确的态度与行为,从而缓解个人的危机和问题,小组成员 在小组中分享责任与小组经验。小组工作者是案主与小组或小组与机构间的居间协调人,他 利用机构内外的资源,促进小组成员的互动及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镜中自我理论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

13、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在与他人的互动 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发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 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我们根据镜 子里的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情。同样,通过他人这面镜子, 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 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 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 体。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

14、他人对自己的 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指出,小组是一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这些成员是小组系统的一部 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这个小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时,试图保持一定的 秩序和稳定的平衡。小组成员在这个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小组是一个整体,每一个 组员的决定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活动。工作者以各种小组活动将组员团结在一起,保证小 组目标的实现。在小组活动时,工作人员要尽力将组员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努力培养组员之 间的凝聚力,特别是注意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让组员与组员、组员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融 洽,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社工必

15、须通过增强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有时会利用其他系统影响 小组。小组的成功有赖于小组成员互相适应或互相配合的程度、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他们 维持小组的凝聚力、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同和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念。人际互动理论 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 行为动作的交流。互动是一个过程,是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组成的。人际互动 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的领域,它在结构上更强 调角色互动。人际需要理论 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 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

16、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 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 体想要与人接触,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 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 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 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满足他们的人际需要。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 为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同时,该 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和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有赖 于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的行为结果的 影响,即自我调节的影响。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设立目标、自我评价,从而引发动机功能来 调节行为的。人格发展理论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段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