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403604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北饮食文化差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北饮食文化差别内容摘要: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它对一种地区的饮食文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国内幅员广阔,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别大,这是形成国内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南北饮食差别的重要因素。核心词:北方 南方 饮食 差别 对于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别,此前也只是从课本和电视上理解一点点。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在此之前历来没有出过省,有幸来到安顺这个南方都市,从此深刻得感受到了南北文化的巨大差别,下面就我感受最深的饮食文化为例来谈谈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别。来此之前,对安顺的饮食也有一点理解:以米饭为主,辣是菜的一大特点。素来就有“贵州人辣不怕”的称呼。但我目前才懂得有一定的理解、思想上做好接受的准备和现

2、实中完全接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自己也比较喜欢吃米饭,吃辣椒也算厉害,自觉得会很适应这边的生活。可到了这边才懂得现实和想像的差别是如此的大,当时的自信满满一点没了,甚至有点接受不了。众所周知,北方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南方盛产稻谷,以米饭为主。直到到了这里我才明白“为主”的意思。在河南,面食的种类诸多,做法也是各式各样,有蒸有煮有煎有炸,因此也不觉得面食单调。但这里的为主真的是主食,每天吃,顿顿吃,全是大米饭,有点让人接受不了。下面我们就从几种小方面来谈一下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别。第一、 南细北粗。南方的饮食从外观上来看做工比较精致、细致;北方的就比较粗糙某些。南方人对吃很有讲究。什么菜和什么菜搭

3、配,什么东西怎么做好吃等等这些都是有讲究的。单单拿安顺的辣椒来说就有糊辣椒、糟辣椒、酸辣椒和油辣椒之分。而河南则没有这样多讲究。只要吃得舒坦、吃得称心就够了。 第二、南方人注重菜的本味,而北方则注重调料的味道。南方的菜就是注重菜本来的味道,菜里只放少量的盐,刚来的时候,感觉菜没什么味道,目前感觉也挺好吃的,南方的菜需要仔细品。而北方的菜则不同,要放多种不同的调料,北方人吃菜就是吃,不会细细品,北方的菜讲究色艳味重,这就是北方的口味重。第三、 粥的做法也是大相径庭。北方的粥以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粥为主,里面最多加枣子和葡萄干,而南方的粥不仅放多种蔬菜、并且火腿肠、肉、皮蛋都全往里放。第四、 就烹

4、饪措施来讲,无论是烤、是焖、是蒸、是炖,还是炒、是拌,南人均有一套繁杂而讲究的程序,追求的是个鲜、嫩、香、滑,以求满足味蕾的各类微妙体验。北人在用料、刀工和花色上,很难与南人相抗衡,但唯独火候,北人方有资本和信心一争高下。譬如北京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肉等,就非常讲究烤烧的用料和烤工。与南人挖空心思揣摩用料相比,我觉得北人在饮食方面“物尽其用,功尽其美”的理念更值得倡导。南北饮食文化差别也体目前某些小细节上。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祛湿,北方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南方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干辣、酸辣。北方人把吃读成“痴”,痴痴

5、地只管吃。南方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夹”,叫“塞”。 主食的不同,导致了整个饮食构造以及吃法的巨大差别。总的来说,北方饮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细。南方人喝茶也叫饮茶。南方人饮多种各样的茶,北方人只喝花茶就够了,觉得花茶既香且浓,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方人专门放进去骗北方人的。北方人不懂欣赏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龙井、碧螺春,觉得太淡,要细抿慢嚼才似乎有那么点味,不适合牛饮。 南方人喜欢吃腌肉,不管什么肉都腌。腌猪肉,腌鸭肉,腌鸡肉,腌鱼,灌大肠.数不胜数的肉,被她们挂在墙上风干,那个壮观,让北方人叹为观止! 北方人冬天喜欢炖肉,炖羊肉,炖猪肉,炖鸡肉.然后放在盆里

6、,每次吃的时候舀一点。究其因素,是由于南方温暖,腌肉放的时间长。北方寒冷,炖肉也易于储存。以上就是我理解到的有关饮食方面的差别,究其因素我觉得有一下几种方面:(1)、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们择食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国内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属北温带、暖温带气候,降水较少,大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粮食作物为小麦、谷子等旱作物,因此风味食品以面制品为主。淮河以南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沛,水网密布,水稻广泛种植,因此风味食品大都用米制成。 气候的冷热干湿以及不同的土质影响人们饮食习惯和口味。 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大体概括了国内不同地区的饮食特点。气候、土壤对人们饮食习惯

7、和口味有重要的影响,同步也阐明食品调理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川、贵、湘人素来爱吃辣椒,但又有不同,川、贵重干香辣,而湘则重清香辣。川、贵的气候湿润,吃辣可以协助人们祛除风湿。众所周知,贵州有多种民族,许多民族喜欢吃酸。这与长江中下游每年的梅雨以及贵州山地气候所导致的“天无三日晴”有关系。 南甜北咸也与物产和气候有关。南方气候温热,生长季长,蔬菜供应丰富,吃菜量平均高于北方,食物中加进的盐足以满足人体需要,因而淡些;而北方菜少,相对盐多,咸点;但两者盐的摄入总量差别不大。此外,南方产糖,再加之气候炎热时间长,人体皮肤多外露,蒸发量大,为补充身体的水分代谢作用,故需在食物中加糖(与病人打葡

8、萄糖水类似)。北方则相反,蒸发量不大,因而无需加糖 文化环境对饮食也有很深刻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饮食民俗和风味食品中都蕴藏着本地的信奉、心理、性格、审美意趣、历史文化等内涵。如国内关中地区就有“面条如腰带、烙饼像锅盖、泡馍大碗卖”的饮食民谚,从中折射出了西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 政治、经济、宗教环境对饮食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四大菜系源远流长,独领风骚。但这种格局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人文环境的变化,人们的饮食习惯、口味和饮食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各菜系在向外传播和发展时,除了要保持自己独有的风味特色外,也应因地制宜地做些调节,克服自身的弱点,合适革除某些偏向于嗜好的饮食习惯,只有这样才干更好地占领外地市场,同步也有助于其传播和发展。如淮扬菜系中的无锡菜过甜(在咸味菜中下糖),己成为地方嗜好,很难为外地人所适应,影响了其向外传播。因此,只有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各菜系才干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中国饮食文化这棵奇葩才会根繁叶茂,硕果满枝。参照文献赵荣光、谢定源.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