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3)——综合训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4033655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3)——综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3)——综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3)——综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3)——综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3)——综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3)——综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3)——综合训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复习 大气运动(3)综合训练如图是“2020 年国庆节前后 110E-120E 近地面气温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图”。据此完成 1-2 题。1.2020 年国庆节期间A. 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多以偏西风为主B. 10 月 2 日最大风力可能出现在内蒙古C. 24N 附近 10 月 6 日比 4 日气温高D. 淮河流域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10 月 3 日2.仅考虑天气,北京市民在下列时间里最适合出游的是A. 10 月 3 日 B. 10 月 4 日 C. 10 月 5 日 D. 10 月 6 日青藏高原面积达 250 万 km2,大部分地区 海拔在 4000-6000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 具有一

2、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 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 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 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 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 四个样点(如图),收集了 7 月份的气温、林线、 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 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 3-4 题。3.在海拔 5200m 的高度上,7 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4.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雪线降低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 林线上升A. B. C. D. 露点温度是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

3、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降至的温度。如图示意我国某地 2 月 14-18 日期间室外气温、室内气温和露点温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5-6 题。5.该地室内地面与墙体受潮最严重的时段大致出现在( )1A. 14-15 日 B. 15-16 日 C. 16-17 日 D. 17-18 日6.图中表示室外气温、室内气温和露点温度的曲线序号依次是A. B. C. D. “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 逆温现象,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橘遭受冻害。如图 1 为 2017 年 1 月江南某地地形图,如图 2 为 2017 年

4、 1 月图中山谷在微风晴夜条件下,一次超强寒潮过境时测得 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读图,完成 7-9 题。7.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图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 1/10 米计算,则该山谷 种植柑橘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A. 42 米 B. 25 米 C. 8 米 D. 80 米8.深秋的清晨图中 A 地比 B 地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水汽足 B. 气温较低,降雪丰富,水分足C. 地形比较封闭,水汽不易扩散 D. 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水汽足9.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中的河谷、山谷地区柑橘分布的主要地段是A. 坡底部 B. 坡中部 C. 阴坡坡底部 D.

5、阳坡坡顶部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区和寒冷区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如图是我国东北某地 2007 年 3 月 31 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关)的变化。据此回答 10-11 题。10.3 月 16 日19 日,地表气温差略偏大的主要原因是A. 积雪消融时吸收热量降低土壤温度 B. 积雪消融时大气对流运动增强 C. 土壤湿度增大使地表反射率显著减小 D. 地面辐射减弱使地表热量散失减少 11.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2A. 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B. 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C. 积雪释放热量给地面 D. 积雪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安徽九华山(30.5

6、N,118E)地处长江南岸,最高峰1342 米。科研人员对九华山北坡持续 观测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气温随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结束前后 多成为山区天气转变的“前兆”,这种现象九华山北坡表现非常典型。如图示意九华山北坡四个测 点高度及对应测点的气温随高度变化,甲、乙、丙、丁四曲线分别表示该地春季某日先后四个时段 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12-14 题。12.九华山成为通过“逆温”预报天气最典型地区,其原因最可能是A. 独特的地理位置 B. 茂密的森林植被 C. 较低的海拔高度 D. 充沛的水汽来源13.人们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晴朗的夜晚,山顶附近日最低气温实际值比

7、理论值(按垂直递减率 计算值)偏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太阳辐射的强弱 B. 云雾的保温作用 C. 风力大小的差异 D. 人类活动的影响14.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九华街-百岁宫一带逆温最明显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 期的地方性风。如图为 8 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 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据此完成 1415 题。15.湖口站风速比进贤站稍大,其主要原因是 A. 湖口站纬度较高 B.

8、湖口站距湖岸线较近 C. 湖口站海拔较高 D. 湖口站地表裸露严重 16.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A. 陆风转湖风提前 B. 湖风转陆风提前 C. 湖陆风转换均推迟 D. 湖陆风转换均提前水以三种基本物质形态广泛存在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蒸散发(ET)是地表土壤水分的 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的总和。潜在蒸散发(PET)是指在区域供水十分充足条件下的区域蒸 散发能力,其变化直接影响着地区的水资源及生态状况。区域 PET 与 ET 的关系可以作为该地作物 缺水及干旱的重要指标。山西省水资源严重缺乏、干旱频发,以蒸散发作为主要参数表征农业干旱 的指标更能准确监测山西省实际情况。如表为 ET、PE

9、T 与气象因子相关系数,如图为 2000-2014 年山西省 ET、PET 年内变化。据此回答 17-18 题。3气象因子降水风速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 日照时数空间相关性时间相关性ETPETETPET0.73-0.230.810.680.23-0.29-0.640.400.350.570.450.930.390.440.760.740.46-0.480.08-0.04-0.60-0.28-0.180.8817.山西省在 56 月 ET 和 PET 差值最大,其原因是A. 气温回升,风速增大,植物返青 B. 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水缺乏C. 降水多,日照时数减少,蒸发弱 D. 农业灌溉引水,土壤水

10、分蒸发大18.有关 ET、PET 与气象因子相关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A. ET 和 PET 的空间分布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B. ET 和 PET 的时间分布与降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C. ET 的空间分布往往会受风速的影响更大D. PET 的时间分布受日照时数的影响更强高层住宅会干扰近地面大气的扰动,进而影响局部地区风速。风速过大会导致近地面风速局地 增强,引起行人不适,风速过小会导致通风不畅,加剧局地污染。下图中分别为福建平潭县风频及 风速示意图和该县某小区建筑规划方案图,方案 B 旨在保障整体通风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建筑布 局及高度,改善住宅区局地气流运动。据此完成 19-20 题。19.该

11、小区种植了许多根系发达、树冠大且低的景观行道树,该树主要分布在小区 A. 西南 B. 西北 C. 东南 D. 东北20.与方案 A 相比,方案 B 的优势体现在4A. 楼房栋数增加了两栋,小区容积率增大 B. 西南部建筑高低错落,提高了通风效率C. 东北部形成通风走廊,促进污染物扩散 D. 主轴线与主导风基本一致,加大了风速如图为南极大陆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这里冰川广布,山上的冰川沿陡崖流落,形成壮观的“冰 瀑”,但图中的“无雪干谷”全年都不下雪,也没有冰川分布,只有裸露的岩石。据此完成下面 21-23 题。21.某考察队在考察图示地区时,在日记中写道“行进在宽阔的雪谷中,旁边矗立着近千米的冰

12、瀑, 真的有银河落九天的感觉”,该考察队日记描述的地点是图中的A. B. C. D. 22.导致“无雪干谷”全年都不下雪的原因可能有离岸风强劲,上升气流弱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沿海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山谷地形封闭,空气干燥A. B. C. D. 23.某日,科考队员在甲山顶欣赏到乙山顶处的日出日落现象,该日最接近A. 5 月 9 日 B. 6 月 22 日 C. 11 月 11 日 D. 12 月 22 日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 3300 米。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 民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面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在冬季晴朗的白天,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 循环气流,使内

13、室增温。据此完成 24-26 题。24.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主要直接原因是A. 所处纬度低,海拔高 B. 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 C. 地处高原,空气稀薄 D. 大气吸收作用与保温作用强525.暖棚内气温比室外高,主要是因为棚内地面长波辐射难以透射出去,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室外暖气流通过通风口 1 进入暖棚室外暖气流通过通风口 2 进入内室太阳短波辐射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A. B. C. D. 26.冬季,通风口 1 和通风口 2 的作用分别是A. 通风口 1 向外输出暖气流 B. 通风口 2 向外输出冷气流C. 通风口 1 向内输入冷气流 D. 通风口 2 向内输入暖气流海云

14、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 散。下图为海云形态图。读图完成 27-29 题。27.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A. 一小时 B. 一个白天 C. 一昼夜 D. 一年28.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A. 午夜的陆地上 B. 黎明前的海上C. 日出时的陆地上 D. 午后的海上29.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A. 晴朗 B. 无风 C. 大雾 D. 暴雨武夷山是我国重

15、要的茶叶产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下图示意 2019 年 8 月 24 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据此完成 30-31 题。30.该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A. 6 点前后 B. 11 点前后 C. 18 点前后 D. 24 点前后31.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与谷底相比,坡地A. 白天多上升气流 B. 白天多下沉气流C. 夜晚多上升气流 D. 夜晚多下沉气流贵州是我国冰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自 2020 年 1 月以来,截至 5 月 6 日,全省共出现 58 个降雹日,较常年偏多 5.4 天,首场冰雹比往年出现偏早 1 个半月,最大直径达 70 毫米。图 1 是冰雹形成示意图,图 2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