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检验标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403364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检验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装配检验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装配检验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装配检验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装配检验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装配检验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检验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的规范整机及零部件装配的检验标准, 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 控制。进而提升品质效益。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整机及零部件装配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 当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重大品质疑问以书面形式报告上级。引用标准检验标准基本规范按照生产计划日期持相关 BOM表到仓库领取物料并检验核实。机械装配应严格按 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先后顺序装配, 每装配一道工序都必须 按设计要求自检(不同规格的紧固件所要求的松紧度, 轴与孔的配合度, 垂直度, 平行度),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装配的零件必须是检验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零件,应

2、及时上 报检验员; 装配环境要求清洁,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不得直接摆放 地面;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 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相对运动的零件,丝杆,轴承,导轨,运动摩擦件在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 油(脂)。覆盖件装配要求 所有覆盖件在装配前需进行检查,保证其干净、无灰尘,无磕碰、变形、掉漆、 喷涂缺陷现象, 焊接部位不得有焊接缺陷, 如有必须修复后方可使用, 如无法现 场修复的,则退回上工序或供应商处; 装配时,应避免敲击、踩踏,装配过程中不允许造成变形、掉漆; 装配完成后,应进行自检,覆盖件不允许有多余的孔洞;两零件

3、对接或搭接时,边缘应该对齐平整,错位量 h(较薄板厚度),最大不 得超过,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所贴胶条必须与零件边缘平齐;两零件贴合处间隙W (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 要求执行;UV灯箱各结合处间隙w,不允许透光; 装配中需要切割时,切口必须平整,毛边必须打磨、不割手;加上包边条。轴承装配要求 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 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 轴承无型号标识的一端应朝里, 即靠 轴肩方向,有油嘴的按方便加油的方式装配; 轴承装配或拆卸时应使用专用压具, 及二爪, 三爪拉马, 严禁采用直接击打的方 法装配,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

4、小、方向、位置应适当,对称,不应使保护灰盖或 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 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 ,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 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 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 (培训)过紧时不得 强行野蛮装配应该按标准:(0-25 + ) (25-50 + ) (50-100 + ) 0都应检查 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推力角接触轴承、 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符合图 纸及工艺要求(常规间隙按国

5、家标准是 100内; 100-200内) 0 链轮链条的装配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 1%。; 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1%- 2%调整; 链条接头处拆接面朝外,方便拆接,开口插销开口应向运动方向的逆方向0 电机、减速器的装配检查电机型号是否正确,减速机型号是否正确;装配前,将电机轴和减速机的连接部份清洁干净;检验配合公差。 电机法兰螺丝拧紧前, 应转动电机纠正电机轴与减速机联轴

6、器的同心度, 再将电 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对角拧紧固定螺栓。各类辊轴、胶辊的装配 装配前检查部件表面是否有磕碰、划伤等缺陷;在试机前不得拆卸滚筒包装, 装配中应保证两端轴承位同心度; 不得野蛮强力装配,若发现任何问题,必须查找原因并解决后再装配; 装配完成后,部件应能灵活转动,且前后顺序正确。皮带的装配主、从动皮带轮轴必须互相平行,不许有歪斜和摆动; 当两带轮宽度相同时,它们的端面应该位于同一平面上 ( 平行度 1%); 皮带安装前,输送平面应调整好水平;皮带装配时不得强行撬入带轮, 应通过缩短两带轮中心距的方法装配, 否则可能 损伤同步带的抗拉层;张紧轮应安装在松边张紧;油封安装方法和要求

7、 装配前必须清理工件的灰尘和油污,检查工件与油封的配合要求。要求公差范围在土。H (宽)+。单出力油封口方向必须与供油方向是对应的,同理双出力油封口也是和 供油 方向对应。安装方法杜绝使用带锋利的金属器具安装避免伤害密封圈。应使用专用的安 装工具,如硬质非金属或带圆弧形的工具。使用方法要得当(内圈可按“3 ”方法试装。外圈可利用导柱与导套的方法。联接方法螺栓联接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 1 个以上相同的垫圈, 沉头螺钉拧紧后 ,杯头(钉头)应埋入机件内 , 不得外露,垫片不得大于接触面; 所有腰形槽孔必须加弹垫平垫厚度三3-5MM.;平孔三1-2MM凡是震动和运动部件

8、 如马达类必须加弹垫,静止型的如机架类只需平垫。覆盖件装配或同类、同一零部件锁紧时,应使用同规格和颜色螺栓、螺母、垫片 及结构方式;注意:螺栓使用类别,90度沉头,球面型的基本安装于钣金和裸 露部分的;杯头螺栓,外六角基本安装于模具,机架主题结构类的,无头螺栓主 要用于轴类紧固和止退件。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 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 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有特殊要求的);螺栓锁紧后应松两圈然后再最终锁紧;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

9、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 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表一的规定。螺栓螺栓公称直径(mn)强度6810121416182022242730等级扭紧力矩()54-88-118-167-225-294-441-529-4-510-1220-2535-446910814720628437051966669-108-147-206-284-370-539-666-5-712-1525-3144-548813718626534344168683383-127-176-245-343-441-637-784-6-814-1829-3949-64981572163144315

10、39784980121-189-260-369-502-638-933-1267-9-1222-2944-58 :&10216225234749266985012441689108-176-274-372-529-725-921-1372-1666-13-1429-3564-76127206323441637862109816171960128-204-319-489-622-847-1096-P1574-2138-15-2037-5074-881712734255658301129143520992850表一螺栓扭紧力矩表键联接键与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间隙配合的键装配

11、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一现象。 铆接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除有特殊要求外, 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 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 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铆接间距偏差不得超过 5mm。 装配检查工作每完成一个部件的装配,都要按以下的项目进行自检,如发现装配问题应及时 分析处理;A. 装配工作的 完整性 ,核对装配图纸,检查有无漏装的零件;B. 各零件安装位置的 准确性 ,核对装配图纸或如上规范所述要求进行检查;C. 各联接部分的 可靠性 ,各紧固螺丝是否达到装配要求的扭力,特殊的紧 固件是否达到防止松脱要求;D. 活动件运动的 灵活性 ,如输送辊、带轮、导轨等手动旋转或移动时,是 否有卡滞现象,是否有偏心或弯曲现象等; 总装完毕主要检查各装配部件之间的联接,检查内容按中规定的“四性”作为 衡量标准; 总装完毕应清理机器各部分的铁屑、 杂物、灰尘等, 确保各传动部分没有障碍物 存在;试机时,认真做好启动过程的监视工作,机器启动后,应立即观察主要工作参 数和运动件是否正常运动;主要工作参数包括运动的速度、运动的平稳性、各传动轴旋转情况、温度、振 动和噪声等。各种标志、设备铭牌是否按标准贴正。编制: WYH 审核: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