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996911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诗歌鉴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诗歌鉴赏如何欣赏诗,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下面要详细介绍这个问题。关于运 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观察,不是照搬照抄到自己的作文 中去。看的时候还要多想,不能偏废。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诗人之众,佳作之多,浩如烟海。在古代,诗歌不但孕 育了民族精神和情感,而且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在近代,诗歌更是一把灼人 的火炬,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创造了文学的辉煌。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 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培根说: “读诗可以使人灵秀。”阅读诗歌不但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 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一、现代诗

2、歌的主流是新诗。诗歌的分类标准很多,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可以分 为格律诗,自由诗;按照写作时间,可以分为现代诗与古代诗同一首诗,按照不同 的标准可以归入不同的类。我们所谓的“现代诗歌”是指 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 以后创作的诗歌。我国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可称作旧体诗。 自 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大批的文学家通过诗歌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 思想感情,虽然其中也有部分运用旧体创作诗歌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但 是,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新诗是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的一种新体诗,它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儿,

3、以新的思想内容激励人们,教育人们。郭沫若在 1920 年 写的著名长诗凤凰涅槃,表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反映了“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旧体诗相比,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 样式。有的新诗讲究格律,然而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诗行有一定的节拍,一个诗节分五个诗段,每个诗段有大致相同的诗行。而有的新 诗则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 不用标点,或行或止,一概服从感情自然抒发的需要,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没有固定的节律,也不押韵,作者完全以自己的情绪自由支配诗行、诗段,按情绪 的旋律

4、来安排诗的节奏、韵律,一切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通过简短而自由的诗 句,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眷念,对祖国的挚爱。形式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新诗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来自由地抒发诗人奔涌的激 情,或者自由地表现诗人心中的潜流。它们将新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 于诗情画意的意境,因此,阅读新诗要要善于把它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感受诗 的艺术形象,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二、阅读新诗的几个步骤。1、了解作家流派和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 和鉴赏诗作的钥匙。比如我们阅读再别康侨,就得先理解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了 解1922年前后徐志摩曾

5、在康桥游学,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在猛虎集序 文中曾经自陈:在 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 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后来 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 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为此,回国后他一再吟诗著文 缅怀康桥。1922年初别康桥时就高唱:“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 桥,再会吧)1925 年重游康桥时,又作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 年,诗人 故地重游,又倾注满腔深情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 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眷

6、恋和依依惜别的深情。不了解这些知识, 我们就很难深层次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再比如,在阅读死水时,如果我们了解了闻一多这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曾 于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 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 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却令他极为失望,面对着路边的一汪死水,吟成了 死水一诗,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死水”的象征意义。如果我们知道在二十世 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与“新月诗派”同仁一起致力于新诗形式的建设,并以 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广博的艺术素养,在对新诗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新

7、格律诗体的理论主张,在他的诗的格律中强调了诗歌要“形质兼 美”、“精神和形式调和”,并具体阐明了新格律诗体的具体要求是:“音乐的 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我们就可以轻易地从“三美”的角度来欣赏 死水。对作者、背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能够使读者从整体上感知、领悟全诗的内 容,对作品给予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评价。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的形象。别林斯基说过:“哲学家用三段论,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一八四七 年俄国文学一瞥),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只有把握了诗的 形象,我们才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的形象则必须是 通过咀嚼诗的语言来把握。文学是语言的艺

8、术,诗歌尤其如此。前人作诗,十分讲求炼字、炼句、炼意, 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 岸”的“绿”字,“微雨燕子斜”的“斜”字。现代诗作者,也同样高度重视诗歌 的语言,并通过语言的锤炼,来塑造诗歌形象。比如穆旦的赞美,在第三节中通过平淡、质朴的语言,运用白描的手法, 不加修饰,刻划出勤劳善良、有着巨大忍耐力却最终也“放下了古代的锄头”的 “农夫”形象,显得真切深刻。而臧克家的老马,动词运用精彩传神,“背上 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扣”、“飘”字,准确、生动、逼 真,有力地刻划出受到深重压迫的老马形象。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形象化的语言。

9、有些意思往往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画 面来展示。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 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 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 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 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 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 面,给人以立体的感觉。咀嚼“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握住诗的形象,才能分析出诗歌所创 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3、体味诗的意

10、境,领悟思想感情。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意“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 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 面,简单地说也就是景中有诗,情景交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一个天涯游子孤独哀伤的情感。阅读诗歌,不仅要着眼 于所描写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 念和感情,注意主

11、客观两个方面的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 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欣赏诗 歌。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氛围,去感受此时、此地、此景中人的 情感世界。诗人徐志摩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在再别康桥中,很好 的处理了情与景的关系,融情于景成了该诗非常显著的特点。诗人笔下的康桥是有 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诗人把对母校 的深情,溶入了对康桥晚景的形象描绘中: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竟在招手之 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 恋的感情。绿油油的水草在

12、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康河的柔波 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 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 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如画的美景又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理想”的追忆和想象,到 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 歌”。然而却不能放歌,因为彩虹似的梦幻已经揉碎,斑斓璀璨的星辉早已流逝。 如今诗人不想惊动这眼前的宁静清幽,轻轻地来,悄悄地走,离别的惆怅似笙箫悠 悠。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充溢其间的只是 诗人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的种种复

13、杂情感。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以三 个“悄悄的”与开头回环对应,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 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 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更深、更美、更为浑厚和潇洒。诗歌的思想、情感,通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要能准确地理解并鉴赏诗歌,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4、分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欣赏诗歌时,既要领会作者浓烈的情感,又要揣摩作者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段, 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获得美的享受。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很强,因此,诗歌中表现手法也很丰

14、富。如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暗示,还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 辞手法,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诗人闻一多在死水中,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 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 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 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人的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 的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运用了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 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诗人更像 那只

15、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对土地的痴情, 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熟悉并能准确分析诗歌中常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对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感情是 很有帮助的。三、阅读新诗的注意点。读诗要注意感受,仔细分析,比较鉴别,展开联想,认真品味,这样才能陶冶 心灵,净化情感,获得美的享受,但有三点必须加以注意:1、要多朗读。在朗读时,首先要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比如再别康桥一 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 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 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

16、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该 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追求音节 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 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另外,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 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 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外,“轻轻”、“悄悄”等 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把握了节拍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 低,就能读出诗歌的音乐美来。其次,要有感情地朗读。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 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无不倾泻在诗的字 里行间,要读出这种种的感情,就要我们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深刻地体会诗人的 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人的感情基调一致,从而深刻理解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