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专题突围0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98563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专题突围0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专题突围0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专题突围0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专题突围0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专题突围0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专题突围0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专题突围0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课标解读】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3.理解热量在大气、地表之间转换的过程,并能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归纳梳理知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_。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 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答案】地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辐射热交换 【提示注意】(1)图解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能量源泉(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2、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的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答案】纬度分布不均 热量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 。【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图示 受力状况 只受图中F_的影响 受图中F1_与F2_的共同影响 受图中F1 _、F2_ 和F3_的共同影响 风向 垂直于_指向_与等压线_与等压线_【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等压线 低压

3、 平行 成一夹角 【注意提示】图解风的形成 【剖析高考真题】(2015上海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6、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A、土壤 B、地形 C、劳动力 D、市场7、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A、减少灰霾污染 B、缓和热岛效应 C、削弱紫外辐射 D、增强雨岛效应【答案】6、D 7、B考点:热岛效应。(2015广东卷)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

4、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名师点睛】该题属于文字类材料选择题,根据题干提示“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解析火山爆发造成地表温度下降的原因,同时注意是地表温度,而不是通常说的气温,地表温度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气温的直接

5、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

6、上存在差异【答案】9、A 10、C 考点: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名师点睛】根据材料,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时在日出前。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达到峰值。(2015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该城市可能位于( )A

7、、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答案】7、D 8、A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城市热岛效应 ,读图分析能力。【名师点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是考查重点,学生应熟记。通过读图,要判断出该地的气候要素中,气温小于0C这一关键内容。然后才能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征,判断正确选项。城市热岛效应,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市中心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空气下沉。

8、气流上升处,容易降水或加快污染扩散的程度。(2015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下列各题。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3、D 4、D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的原因,影响雾形成的主要因素,读图分析能力。【名师点睛】通过读图,学生要判断出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根据图例找出年平均雾日最

9、少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雾的形成与静风、逆温现象、水汽含量、凝结核数量有关。分析雾日多少差异的影响因素,首先考虑区域是不是出现逆温现象,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多少 。地形不是雾形成的主要原因。(2014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维度的变化。读图完成33题。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 CQ3、Q1、Q2、Q4 DQ2、Q3、Q1、Q4【答案】C考点:该题考查大洋表层海水热量收支。(2014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

10、水稀少。据此完成45题。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答案】4、B 5、B 【解析】试题分析:4、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南美洲低纬度地区,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D错;若甲地深居内陆,距海较远,缺乏海洋调节作用,气温年较差应该较大,C错;甲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并不高,虽对气温有影响,但影响不大,A错;全年高温甲地处低纬,属于热带,全年高温,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低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

11、B项符合。5、58月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冬季不会南移影响到甲地,C错;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和高纬度的冷气流都不会来到低纬度的甲地,因此B和D错。考点:读图分析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013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5.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 B.二氧化碳深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答案】5.B【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2012重庆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

12、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7.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7.B【考点归纳总结】1.大气受热的过程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

13、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学以致用】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答案】(1)大气和地面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