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98105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一、幼儿的想象(一)想象概述1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发生与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有关。想象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质上已经形成的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两岁左右大脑神经系统趋于成熟,这使得儿童在头脑中可能会储存较多的信息材料,所以,想象在儿童12岁开始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如幼儿将凳子当做火车、汽车,边“开车”,嘴里还“呜呜嘀嘀”说个不停,非常投入地扮演司机的角色。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的大脑借助于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实现想象。童话、神话中产生的许多形象,

2、如孙悟空、美人鱼、哪吒、龙王等,就是通过综合、夸张、拟人等方式创造出来的。无论想象如何新奇,都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想象,特别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生是一个人全身心活动的结果。想象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巨大的作用。首先,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作用。例如,当我们感知一幅墨迹图,觉得模棱两可时,想象可以填补感知内容的空白,我们通过想象将其看成各种不同的形象。其次,想象具有超前认识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想象的超前认识作用屡见不鲜,如科学家关于火星的假说、史学家的预言等都具有超前认识的作用。最后,想象具有满足需要的作用。如儿童的想象游戏、梦等,都可以满足现实中不能获得满足的需要。凡属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无一不是想象的

3、结晶,没有想象,便没有科学预见,没有创造发明,没有我们今天五彩斑斓的生活。2想象的种类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可将想象划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指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如幼儿看见玩具听诊器,就想象自己成了医生,给娃娃看病;看见香蕉,就拿起来当电话等。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而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表现,梦完全不受意识的支配,所以皮亚杰称之为“无意识的象征”。做梦,是脑功能正常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脑的正常功能的维持是必要的。有意想象是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有意想象是需要培养的,

4、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对理解别人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期主要以再造想象为主,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拿着玩具锅、铲、勺子等“过家家”,用笔给洋娃娃打针等,整个游戏过程就是以再造想象为线索。创造想象指的是在开创性活动中,人脑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形象不仅新颖而且是开创性的,比如幼儿想象太阳能够播种,全世界就没有寒冷的地方了等。实践证明,科学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和创见,生产技术和产品的改造和发明,文学家、艺术家的塑造和构思等,都离不开创造想象,所以创造想象是各种创造活动

5、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密切相关的,再造想象的发展使幼儿积累了大量的形象,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创造想象的成分。幻想属于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拇指姑娘、嫦娥奔月、外星人与地球人大战等都属于幻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幻想,能激发人们向往未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今天,通过人们的努力,嫦娥奔月、龙宫取宝都已成为现实。而与事物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幻想,如因果迷信中的形象,则是有害的,属于空想。(二)幼儿想象的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幼儿的思维、游戏、绘画、音乐、行动等等,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创

6、造想象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典型表现。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想象发展。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2)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3)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发展到合乎现实的想象。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是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的无意想象主要有以下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如3、4岁的幼儿看见小汽车或者是小凳子,就开着“车”当司机,嘴里还“嘀嘀嘟嘟”、“下车了”说个不停。幼儿画画也是如此,如看见糖果就要画糖果,其他的小朋友也跟着画。(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应该说

7、,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孩子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不稳定的现象。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老师”,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给娃娃打针,他也跑去当“医生”,加入打针的行列。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得更明显,一会儿画人,一会儿画树,一会儿又去画小虫、小花等等,当说他画的不像树时,他立刻说“这是火箭”,显现出一串串无系统的自由联想。(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由于幼儿的想象主要是无意想象,所以幼儿的想象一般没有什么目的,更多地是从想象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如小朋友讲故事时,看起来有声有色,既抑扬顿挫,又有表情,还有动作,听故事的小朋友也被吸引得相当投入,听得津津有味,但成人一听,却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完全没有

8、来龙去脉和情节。孩子们就这样在讲和听的过程中进行想象,感到满足。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在大班幼儿的活动中出现了更多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但这种有意想象的水平还很低,并且受条件的左右。如在游戏状态下,即使四岁左右的幼儿有意想象的水平都较高,而在实验条件下,想象的有意水平就很低。在教育的作用下,有意想象逐渐发展起来,并且逐渐占主导地位。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幼儿期主要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是: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实际行动是幼儿想象的必要条件。23岁是想象发展的最初阶段,这

9、时期幼儿想象的过程进行缓慢,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和感知动作的辅助;想象在34岁时迅速发展,这时以再造想象为线索,在幼儿的绘画、音乐、游戏等活动中都出现了再造想象的成分;45岁幼儿在再造想象过程中,逐渐开始独立地而不是根据成人的语言描述去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已有独立创造的萌芽。56岁幼儿的创造想象已经有相当明显的表现,想象内容开始有了较多的新颖性,如幼儿开始想象“取下太阳光给奶奶暖手”、“在月亮上荡秋千”等。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创造想象主要有以下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这种最初级的创造,严格说来,还只是创造想象的萌芽或雏形;(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与原型

10、只是稍有不同,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模仿,如原型是3个圆圈,幼儿“创造”出5个圆圈;(3)想象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3岁左右幼儿想象的创造性还很低,基本上是以重现生活中某些经验的再造想象为主。(2)4岁左右,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及语言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的想象便有了一些创造性成分,如在看图说话时,加入本来没有的人物、情节,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丰满;能用图形组合出许多别人意想不到的物品,比如用一个长椭圆及两个小长三角形组成企鹅,两个三角形组成蝴蝶等。(3)5岁时想象内容丰富,新颖性增加,独立性发展到较高水平,且力求符合客观现实,能

11、更多地运用创造想象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游戏和活动。二、幼儿的创造力(一)创造力概述1什么是创造力目前,心理学界关于创造力较为一致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颖主要指的是不墨守成规、破旧布新、前所未有,是一种纵向比较;独特主要指不同凡俗、别出心裁,是一种横向比较。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大卫、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形式和产品。儿童的思路极其广阔,想象和思维

12、相当活跃,心理学家梅斯基(Meysky)和纽曼(Newman)还专门对儿童的创造力下了定义: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一个人以一种让别人听取和欣赏他们的讲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创造力是一种素质,它能使人类发现自然的定义别人以前未能理解的定义。当幼儿能创造出一种表达自己思维的方式和能发现新问题时,就说明幼儿有创造力,如3岁的南南在画高兴的树时,虽然不会画树,但他会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示树干、树叶、花等,还用语言补充说:“当树坐上火箭,就很高兴了。”经科学家研究证实,创造力是有层次的。根据创造力本身从萌发到形成的动态过程,可以将创造力划分为类创造、潜创造、真创造三种层次。类创造是创造力

13、的雏形,不能产生创造性结果,如儿童的幻想、青年的憧憬等,这些都是创造力的准备层次。潜创造产生一种对本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但已为人类发现或发明过的成果,这是一种广义上的创造力。真创造指狭义的创造力,它提供的是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成果,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的创造更多属于这一类,如牛顿发现地球的引力、爱迪生发明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就是一种真创造。2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如何?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发展之间有何关联?这不仅是学者们共同关心的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与智力时,首先要探索的一个实际问题。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综观前人的研究,大致

14、可归纳为三种主要论点:一是认为创造力与智力没有相关或相关很低;二是认为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高创造力者智力必高,高智力者创造力必高,低智力者创造力必低;三是认为二者关系不能确定,创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智力高者创造力未必高,抑或是认为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高低因测验的性质而变化。在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问题上,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智力是人的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心理特性或个性特点,而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肯定了创造力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智力,而不是本质上与智力不同的东西;其二,指明了创造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智力发达与否的根本标准。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创造力者必有中上的智力

15、,但高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高创造力,低智力者创造力必低。可见,智力是创造力必要的而非充分的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意义上,儿童创造力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检验儿童智力开发程度的基本标准。(二)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对幼儿的绘画、音乐、讲故事、手工以及发散思维等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幻想中创造想象的成分随之增多,精细性也不断提高。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表现在其动作、言语、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方面的发展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例子:有的儿童扮演医生拿小棍给洋娃娃打针,将一块看起来很简单的木块当成小车拉,叫外婆为“

16、妈妈的妈妈”,用积木搭建各式各样的房子,可以将“O”想象为苹果、人脸、气球、太阳、碗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是真正创造力的雏形。但必须看到的是,幼儿创造力与成人创造力在质、量、目的性、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幼儿创造力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1)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3)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4)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在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奇心和创造想象的发展是两个最重要的表现。幼儿的创造行为和活动主要来自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说好奇心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起点。这种好奇心在幼儿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最早如新生儿的探究反射可视为好奇心的最初表现。到幼儿期,好奇心便表现在幼儿的各种行为和语言的发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