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导学提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976314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自然导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感受自然导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感受自然导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感受自然导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感受自然导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自然导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自然导学提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自然导学提纲 敬畏自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抓住文章的关键段和句,筛选相关信息,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 2.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含义,体会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增强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文体知识链接】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论证论点的材料。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4、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议论性的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自主学习】 一、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咫尺鲲鹏蓬蒿混淆 深邃美味佳肴狼藉斑斑相形见绌 二、依据意思填写词语: 1.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 2.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3.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4.比喻距离很近。 .不过这样罢了。 .和同类事物相比,显出不足7.无法想象,难于理解议8

3、.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三、反复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抓住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的写作的思路。 提示。学习一篇新文章要快速抓住文章内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抓住中心句其实就是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内容。 二、深入文本,探究问题: 1.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几句。在第几段。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3.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依据段意填写序号: 一、引论。(第段)否定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 二、本论

4、。(段段)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1层(层(3层(三、结论。(段)人类应当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4.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5.怎样理解题目中的“敬畏”的含义。 三、品味语言: (一)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二).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的陈述句,比较两种

5、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质疑探究】 教师。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难得。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你还有哪些疑问。 【课外阅读】 (一)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

6、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

7、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阅读全文,说说作

8、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 (3).缺乏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例并说说其危害。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

9、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二)科学家揭秘为什么会“活见鬼” 伦敦大学学院的一个研究组发现,当人们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打量四周的时候,其大脑就会受到蒙骗,看到一些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于该处的东西。 事实上一些所谓的鬼怪幽灵,绝大多数都是在昏暗朦胧的环境之中出现的,尽管之前还没有人系统研究过为什么人们会活见鬼,但神经系统科学家早就表示过,这只是人们心里作祟。 现在这项有关人为什么活见鬼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pos计算生物学(plos计算生物学)。研究组人员称,对于我们见到的物体来说,其周围环境可谓至关重要,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意识,有时背景甚至会欺骗我们的眼睛,抹杀事实,导致我们

10、平空想象,见到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 可见物体背景会影响我们最终所见,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抽象艺术作品会有这么大的魔力,为什么我们可以透过印象派油画的含糊笔触看到栩栩如生的细节。 该研究组的一位专家,李召平教授说。油画可以在细节上显得含糊不清。正是因为这种含糊不清,观众才得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填补这些细节。 另一位来自伦敦城市大学的迈克-摩尔根教授则说。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产自我们大脑之中的虚拟现实系统的一种幻觉,我们可将这种感觉称为受克制的幻觉。但是,如果输入我们大脑的是一些模棱两可,暧昧不清的东西,那么我们看到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东西。 比如说,站在伦敦的厄斯顿火车站的站台上,只要

11、你去留意去找的话,就可以在地板纹理上找到成百上千的不同图案,这就是因为大脑对一些不确定因素的虚拟反映。 为了揭示背景对人眼所见物体的影响,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组做了一个实验。十八名被测试者被要求全神贯注的盯着电脑上的黑色屏幕。每当信号声响起,被测试者便按下两个按钮中的其中一个,以记录他们是否在屏幕中间看到一个细小的、暗淡的灰色目标矩形。 这个目标矩形并不是每次都出现,而一当它出现的时候,它只会在屏幕上显示八十毫秒(千分之八十秒)。李召平教授说如果目标矩形是在一列外观相似的灰色矩形之间出现的话,被测试者就会经常发现目标,甚至目标没出现,他们也会声称自己看见了。但如果目标矩形是出现在多个光亮的白色矩

12、形之间,被测试者发现目标的次数就少了。 这是因为人们在视觉神经反应上更倾向于在模糊的背景之中看见模糊的物体,他们的大脑会觉得自己看到了某物,这就是其中的奥妙所在。魔术师早就知道这一个窍门。当你看到他们把一个球掷向空中,接着再掷出第二个球,然后第三个球,但第三个球却神奇的不见了。你就会想他们究竟如何做到的。 事实上,第三个球很可能根本不存在。我们的大脑被背景信息欺骗了,我们误以为自己真的看到了一共有三个球接二连三的被掷向空中。实验证明:模糊的背景比明亮清晰的背景更能令我们误入歧途,致使我们对事实视而不见,却用自己的想当然来填补那些不确定的空白。 科学家认为鬼怪幽灵多在暗中出现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在阴暗之中,许多物体难被看清,因此激发了人们去填补这些不确定的影像所带来的空白,令人们疑神疑鬼出现所谓的活见鬼之说。实际上是环境背景欺骗了大脑,欺骗了我们的眼睛。 1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出现“活见鬼”现象的原因。 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子虚乌有: 3.选文的类型属于顺序。 .文中描述的被背景信息欺骗的现象除了“活见鬼”之外,还有哪些。 5.读过选文,除了明白“活见鬼”的原理后,你还有哪些收获。请简要谈谈。 第 1 页 共 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