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后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96494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后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试后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试后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试后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试后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后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后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后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信心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通过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得怎么样,哪些知识可以放心了,哪些知识还需要加强。我们都知道,考试结束之后学生最关心的是他的考试成绩和答案的正误。他们急于知道试题的解决方式,考卷下发之后往往会引起热烈的讨论。同时,学生这时最敏感的问题是老师的“谈话”。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较差,自尊心又比较强的学生,他们一方面羞于成绩比别人差,同时又想知道部分试题的正确答案和老师对自己的褒贬态度。此时无论是勉强过关的学生,还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早已在心理上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所以,此刻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往往十分敏感,一个教学睿智和良好教学洞察力的教师此

2、时不会打断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不会在全班学生面前公布考试成绩而令部分学生难堪,更不会当堂直言批评,挖苦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相反的是,他并不急于与个别学生谈话,而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将学生对试卷的讨论引向新的高潮,同时,还会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咨询,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我们也十分清楚:影响教学成绩的因素是很多的,但主要的还是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师日常严格的教学作风。所以,考试结束后教师的工作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试卷评讲之前,教师不要带着情绪找学生谈话,首先要结合试题内容和学生答卷的正误情况,冷静地分析自己教学方法上的成功与失败,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考

3、试的结果与考试无关,只能与你的教学有关。考试结束后,首先要对试卷及每个小题的错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矫正要点,然后根据测试情况写好试卷分析、矫正课教案和查缺补漏训练习题。 通过填写测试情况记录表,教师应找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错最多的题目,仔细分析研究教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查找原因,寻找对策。 二、评讲试卷时,首先要表扬一些进步较快的学生,把考试的成功之处归于学生,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试卷中失分较多的地方,教者要勇于自我批评,把教学不成功的责任归于自己,去掉学生心理上的压力。然后根据事先写好的矫正课教案,认真上好试卷分析课,仔细分析讲解解题做题的方法,不能只注重答案。还要有针对

4、性提问重点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之中。因为考试出误的学生对此刻的讲解特别关心,特别注意,教者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进行教学。三、试卷评讲之后,再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动机,结合试卷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将学生历次的考试成绩做一次对比,首先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失误,检查自己是否有“教不严,师之惰” 的现象;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否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否真正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学生是教师的直接模仿者,教师是学生言行的一面镜子。从学生身上能很清楚地发现我们教师的影子。教学过程中正确的思想教育工作能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

5、的意义。找学生谈话时,教师如果用刻薄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学生,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毁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考试结束后,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心理上渴望得到教师的安慰。这时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这种心理,教育的结果就会走向反面。教师应当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知识等方面,分类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找准与每个学生谈话的切入点。抱定为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和颜悦色地与学生交谈。诚恳地指出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体验等方面的不足,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咨询,用“爱”来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四、讲究谈话策略,做好思想工作。教师不能做教书匠,

6、而应当做教育家。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育人。现在的儿童多数是独生子,其自尊心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弄不好就会抖落:对待它,我们应十分小心。所以,与学生谈话要讲究策略,要注意研究谈话的时机、场合以及谈话的内容。考试结束以后,为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和有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上的调控,教师可先找优秀学生谈话,安排他们主动接近学习困难的学生,做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学习,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负担。俗话说得好,一个幸福多人分享,会出现更多的幸福;一个不幸多人分担,你最多有一半的不幸。同龄人或好朋友之间心理上比较容易沟通,优秀学生替老师做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工作之后,教师在一段时间之后再找恰当的时机与学

7、习困难的学生交谈,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批评一个学生,不如用“爱”关心他。当你发现是你好心的批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时,你要用行动来证明你对他的关心与爱护:当你的行为无意中给学生带来伤害时,你要诚恳地向学生公开赔礼道歉,并立即进行纠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多讲一些逆境成才的例子激励他,“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在人际交往中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多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他们的长远利益去考虑。只要你善于观察与揣摩学生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你的教育就永远是成功的。当然交谈的场合或地点应避免在教室、办公室,可采用散步的方

8、式,边走边与学生谈话,以便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谈话的时间应避免选择课间,可利用饭后进行,谈话的内容应避免触及学生的心痛之处,应从学生的“闪光点”入手,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考试后老师的工作很多,对大多数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重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片面强调教学成绩的高质量,忽视对学生考试后的心理调控和指导,一味地恨铁不成钢,以体罚、语罚、心罚等方式来发泄对学生的不满,是绝对不行的。在随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不断地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搞铺垫,辅导他们多掌握一些知识,帮助他们广交朋友,多在他们的脚底下“垫砖头”,以此鼓励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附:(一些有关的资料)1、学困生的成因及

9、心理分析。通过平时观察、交心谈心、个案研究、调查分析等方法研究后发现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如下:(1)自身因素 A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较差,都是被迫而学,学习缺少内动力,天生的惰性是学困原因之一。 B绝大多数学困生都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差。 C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习困难。有些学生由于过分担心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的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因而随着考试临近,常出现失眠、紧张、忧心、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正常的学习或考试等,考试后又不能及时松弛下来投入下一轮学习。过于情绪化。很多同学不能正确面对各种现实,时常为很多琐碎的小事所烦恼.从而在学习上

10、形成忽冷忽热的情形.当心情好时,认真努力.热情高涨,信誓旦旦.当心情不好时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学习。这种情绪常常给学生正常的学习形成阻力。被遗弃的冷寂.有些同学因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不好,从而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没被教师关注,被遗忘,所以就自暴自弃,有的沉默更有甚者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这样,不仅师生情感不好,而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或者是调皮捣蛋.因为他们认为教师上课枯燥无味.D,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导致学习困难。 (2)学校因素.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固有的弊端和教师家长制的作风,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造成了

11、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师生关系的冲突性,无论对教师自身的工作,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久而久之,有部分学生成了“后进生”。 在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的今天,由于评价机制的不改变,所以,升学率仍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相应地,教师也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沉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过程,老师严厉的批评,共同把学生推向厌学的深渊. 同时,有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不但没能使教育收到实效,而且会促进后进生向更坏的方向转变。 (3)家庭因素 A父母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家长的文化程度不仅与家庭结构、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相

12、关,而且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农村学困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这个原因,造成家庭教育承担者缺少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得法或无法进行教育,有的家长由于缺乏教育意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法突破自身素质局限而导致教育行为偏差,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全部推给学校。B父母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农村学困生的父母一般以农民、个体户或外出务工人员居多。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尚未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待掌握,自控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C

13、家庭的离异、残缺对子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D家庭教养方式不当。2 培养学困生自信心的研究 (1)爱心激励 消除自卑。 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 面对学困生,我用爱心打动他们。经常与学困生谈心、说说悄悄话、做做小游戏等等,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信赖、从而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增添学习的勇气。 (2)真诚信任,信心之本。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信任的内容很广,可根据不同的学困生侧重不同的信任方式。如,对于胆子比较小的学困生可以安排他协助一些班干部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对于平时思想表现不太好的孩子,要给予人家改过的机会,切不可碰到类似的事情就猜测到

14、这些学生。信任学生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尤其是对一些学习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做些“你怎么总是这样”“死也改不了”这样的评价,相信学困生经过一定的时间,他们一定能改正自己的行为。(3)肯定评价 激励自信。 评价,尤其是赏识肯定性评价有着巨大的潜能。不少成功人士在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都对老师的赏识、宽容心存感激,称之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因此,我经常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评价帮助学困生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设身处地分析他们的情况,理解和体谅他们,帮助其树立信心。肯定赞许的形式多种多样:点头

15、、微笑、注视、聆听等都包含着对学困生的尊重。只要运用得法,适时适度,都能对学困生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学困生得到鼓励,由厌学、怕学转变为乐学、好学。 (4)真心赞美 ,给予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谦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最深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愿意被赞美。因此,用含有激励意义的赞美性的语言去肯定、去评价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在教育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在某些场合进行语言诱导,激发学困孩子隐藏着的闪光点,进而增强他(她)的自信心。适时、适度地对学困生放宽要求,关心和注意他们的行为,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恰当的荣誉。提高学困生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让学困生也享受到受人赞赏

16、的愉悦心情,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各种学习活动。 (5)榜样示范 强化自信。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困生本身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言行都会引起他们的内化,并以仿效的形式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针对这一点,我选择鲜明、突出而便于模仿的人和事,将标准具体化、形象化,使他们产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引导学生行为,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榜样既可以是远距离的崇拜偶像,也可以是身边的同龄学友。关键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和他们的条件、经历相一致的榜样者成功的经验。在年级或班级中进步较大的、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在经历挫折最终成功的、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都可以树立为榜样。通过与榜样者亲身交谈,或者阅读、学习他们的经验文章,观看采访录像,收听采访录音纪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了解、学习榜样者的成功实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激发出他们内在的潜力,达到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