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94791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支睾吸虫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华支睾吸虫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华支睾吸虫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华支睾吸虫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华支睾吸虫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支睾吸虫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支睾吸虫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寄生虫学第二节华支睾吸虫2007-8-28 13:55 惡【大中小】【我要纠错】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Looss, 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 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肝管内发现。曾于湖北江陵县先后在西汉古尸和战国楚墓古尸查见此 种虫卵,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 2300年以的历史。形态成虫(图 147)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 端略钝,体表无棘。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mmx35mm 口吸

2、盘略大于腹吸盘,后者位于虫体前端 15处。消化道 的前部有口、咽及短的食管,然后分叉为两肠支伸至虫体后 端。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 13处,呈分支状,从睾丸 各发出一支输出管,约有虫体的中部会合为输精管,向前逐 渐膨大形成储精囊。储精囊接射精管开口于生殖腔。无阴茎 和阴茎袋。卵巢边缘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受精囊在睾丸和 卵巢之间,呈椭圆形。营氏管细长,弯曲,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滤泡状,分布于虫体两侧,从腹吸盘向下延至受精囊水平。输卵管的远端为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子宫从卵模开始盘绕而上,开口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卵在近子宫前端已渐成熟,排出的卵呈黄褐色,内有成 熟的毛蚴。卵甚小,平均为29x17

3、“m形状似芝麻,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图 147、148)。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消 化道混于粪便排出,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 在螺体消化道孵出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历了胞 蚴、雷蚴和尾蚴3个阶段。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则侵入鱼体内肌肉等组织发育为囊 蚴。终宿主因食入含有囊蚴的鱼而被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后尾蚴沿肝汁流动的逆方向移行,经胆总管至肝胆管,口吸掘|辜丸一HT氐曲 郎番瞩管 量辅矍卵揍 卵臭费氏皆厢龙 川博5子宜-成虫生赧孔耗以突尽拮趾叢图 14

4、7 华支睾吸虫成虫与虫卵也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通常在感 染后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图 149)。成虫在人体的 寿命尚缺准确数据,一般认为有的可长达2030年。本虫对宿主的特异性要求并不严格。终宿主除肉食哺乳类动物外,在兔、豚鼠等食草动物也能正常发育。第一中间 宿主淡水螺的种类很多,在我国至少有 3科8种,常见的有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长角涵螺(Alocinmafuchsianus)longicornis)和赤豆螺(傅氏豆螺(Bithynia等。对第二中间宿主的选择更不强,国内已证实的淡水鱼宿 主有 12 科39属 68 种。但从华支睾

5、吸虫流行病学的角度看, 养殖的淡水鲤科鱼类,如白鲩(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黑鲩(青鱼)(Mylopharyngodon aethiops)、 鳊鱼(Hypophthalnichthys molitrix )、大头鱼(H.nobilis )、土鲮鱼(Labeo collaris 及 L.kontius)鲤鱼(Cyprinus carpio)等特别重要。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Pseudorosbora parva)感染率较高,尚有克氏鲦鱼(Hemiculter kneri) 等小鱼与传播儿童华支睾吸虫病有关。在台湾省日月潭地 区,上述两种小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

6、感染率甚至高达 100(Chen等。,1980)草鱼、鲫鱼的感染率也很高。除淡水鱼外,淡水虾如细足米虾( Caridna nilotica gracilipes)、 巨掌沼虾(Macrobrachium superbum )等可有囊蚴寄生; 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尾蚴在螺体内也可发育为囊蚴。囊 蚴寄生的部位,大部分在第二中间宿主的肌肉,但在鱼鳞和虾的甲壳表面也有发现(图 149)。图 148 华支睾吸虫卵扫描电镜图致病本虫是厌氧性吸虫。在胆道中,成虫的营养和代谢还不很清楚。虫体组织化学研究及消化道内含物的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内有胆管上皮细胞、血液的各种成分和胆管分泌物等,但还不能认为这些物质是成

7、虫的营养来源。虫体各组织中证实有碱性和酸性磷酸酶,可能与多糖、脂类、碱性蛋白质的分布有关。乙酰胆碱脂酶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内。療一中間甫丈找尊岸、口 H二中即宿主桥柚農却Ui勒图 149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的结果。病变主要在肝的次级胆管。轻度感染或感染的初期病变并不明显。重度感染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胆管出现局限性的扩张,管壁增厚。大量的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用明显萎缩。目前一般认为虫卵、死亡的虫体及其碎片、脱落的胆道感染,破坏了胆道上

8、皮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导致胆汗中细菌性 什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升高,其结果有利于难溶性胆红素钙的形成;胆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 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 多发性结石)的出现(郭日波等,1990)。此外,国内外一 些资料不断提示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但许多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 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偶见发育欠佳类似侏 儒症者。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实验诊断病原检查 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9、但因虫卵小, 粪便直接涂片法易于漏检,故多采用各种集卵法(如水洗离 心沉淀法,乙醚沉淀法等)和十二指肠引流胆汗进行离心沉 淀检查。但该虫卵与异形吸虫卵相似,不易鉴别。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 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 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 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 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随着 免疫学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能找到理想的诊断用抗原, 如纯化抗原、合成抗原等,当可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有学者曾试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法检测循环抗原,其灵 敏性及特

10、异性优于循环抗体检测法。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流行华支睾吸虫人体感染主要分布于远东,如中国、日本、 朝鲜、越南和中南亚国家。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内蒙 古、西藏等尚无报道外,已有 24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人群感染率在1 %30%之间。而保虫宿主动物 感染的地区范围更广,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感染高,对人群的感染具有潜在的威胁。华支睾吸虫对宿主的要求特异性不高,因此种群分布的 生物限制因素较小。这可能是本虫能在广大地区存在的主要 原因之一。在自然环境中,本虫生活史过程中淡水的水量和水体保 持的时间都必须满足中间宿主的孳生,而水温对幼虫期在外 界的生存,感染宿主的机会以及中间宿主内的生

11、存与发育都 有直接的明显的影响。因此,一个地区的淡水资源和气候条 件是造成本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和地区性差别的 主要原因之一,并可反映到终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及一 个地区的成虫种群数量上。实验证明以尾蚴感染白鲩鱼苗,在10C以下时尾蚴完全 不能侵入鱼体,15C时可有少数侵入,2030C明显增多,25C最多。从尾蚴感染到囊蚴成熟的时间,在水温15C时,约在感染后的60天左右,25C时只需3040天。囊蚴在鱼 体的季节消长。在台北,麦穗鱼夏季的感染率为 100,每条鱼平均感染 418个囊蚴,秋季为96.6,感染度为309;冬季为80,感染度为 96;春季为83.3,感染度为227(Huan

12、g and Khaw, 1964)。在山东,鱼类的囊蚴感 染率从 9月逐渐上升, 11 月份到达顶峰。在东北铁岭县,麦 穗鱼和爬虎鱼囊蚴感染率以 8、9两月最高,10月以后逐渐降低,次年 1月最低。华支睾吸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的习惯。由于各地吃鱼方法不同, 感染的方式和对象也不一样。在广东主要通过吃“鱼生”“鱼 生粥”或烫鱼片而感染,男性成年人的感染率较高;在东北 地区,特别是朝鲜族居民主要是通过生鱼佐酒吃而感染,亦 以男性成年人较多;此外一些地区,如北京、山东、河北、 四川等地多以从河沟、池溏捉的鱼烧吃或烤吃而感染,主要 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抓

13、鱼后不洗手或用口叨鱼也 是感染的原因;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物品,用盛 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物品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实验证明,在厚度约 1mm 的鱼肉片内含有的囊蚴,在90C的热水中,一秒钟即能死亡,75C时3秒内死亡,70C 及60C时分别在6及15秒内全部死亡。囊蚴在醋(含醋酸浓度 3.36)中,可活 2个小时;在酱油中(含 NaCl 19.3)5 小时全部死亡。但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我国食用的鲤科鱼类和一些小杂鱼和豆螺、沼螺、涵螺 生活在同一水域中,若人或动物粪便污染水域,而当地又有 吃生的或半生的鱼虾习惯,本病就可能在人群中流行。如广 东的珠江三角洲鱼类养殖业发达,以往长期以来人粪又常作 为养鱼的饲料以及居民吃鱼习惯等是该病在当地流行的原 因。防治原则大力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本病传播途径 的认识,自觉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 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 也不用生鱼喂猫、犬。积极治疗病人和感染者,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传染源 的积极措施。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Praziquantel)为首选 药。合理处理粪便,改变养鱼的习惯,都是预防华支睾吸虫此外,结合生产的需要,清理塘泥、消毒鱼塘,对杀灭螺类有一定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