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162】含解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945730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162】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162】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162】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162】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162】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162】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162】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文档(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 杜树人12月3日,记者来到家住鞍山干休所的老红军余新元家。走进客厅,一幅雷锋的照片出现在眼前,雷锋的嘴角挂着微笑,像是在和我们打招呼。“我就是余新元!”犹如洪钟响过,一双大手握住了记者的手。落座后,记者同余老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热地唠了起来。“送”自己去当兵余老先是轻描淡写地谈了自己当兵后的46年。“1936年10月,红军来到会宁,会宁离我家不远。毛主席也来了,他讲话我去听过,好多话我没大听懂,但他说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这句话我听懂了。所以,我把放羊的鞭子一扔,当了兵。那时,我差一个

2、月满13岁。 ”“我参加过大小500余次战斗。黄土岭战役,左腿被敌人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是白求恩主刀保住了我的腿;狼牙山反扫荡中,我与狼牙山五壮士同在一个团,受伤后昏迷了200多天;百团大战中,我的屁股被炮弹炸出7个眼儿”“我是1981年离休的,最后一站是鞍山军分区副政委。退休30多年来就干了一件事儿宣传雷锋。你看,我的聘书,一铁箱子都装不下。我是全国146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还是多家单位的党课教员和顾问。 30年间,我作雷锋专题报告、上党课4 000多场,听众差不多有400万人”送雷锋去当兵接着,余老流着眼泪谈了送雷锋当兵的经过。“1959年底雷锋报名参军,当时我是辽阳市武装部政委。雷锋

3、身高和体重都差一点点,评议时被拿了下来。我问小雷子,你现在拿38元8角5分工资,不是挣得挺多吗?雷锋回答说,我报名参军是想到前方打仗。听了雷锋的话,我一连叫了几声好。后来,雷锋搬到我家来住,一住就是58天。有一天改善伙食吃菜包子,我问雷锋,你当兵爸妈同意吗?雷锋把刚咬了两口的菜包子放下了,眼里全是泪水。雷锋是最后一个穿上军装的,那天他可高兴了。他对我和老伴说,首长,让我叫你一声爸爸吧!阿姨,让我叫你一声妈妈吧!走那天,我老伴给他买了背心、裤衩、毛巾,一直把他送到车站,嘱咐说,小雷子啊,阿姨希望你到部队好好干,当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牺牲的消息我是在前进报上看到的。我老伴把报纸递给我,流着泪

4、说:咱那儿子走了! 想到雷锋和我们全家相处的日子,想到跟雷锋经历的那些往事,我们全家人都哭了,连中午饭都没吃”送郭明义去当兵再接着,余老笑着谈起了送郭明义当兵的经过。“1976年底,有一天郭明义的父亲来到我这,没进门就喊:老政委啊,我来找你来啦!见到他,我就乐了。我说,啥事啊?他爸说:我今天来没别的事儿,就是送我儿子郭明义当兵。我问,检查上了吗?他爸说,检查上啦!我说,检查上了不就行了嘛!他爸摇着头说,不行不行,今年检查上的可多了,听说走得少,反正你得让我儿子走上!我说,你怎么跟当年雷锋一样的调,还赖上我了是不是。我拿起电话,打给军分区动员科科长车文普,问了一下郭明义的情况。小车说,郭明义体检

5、、政审都过关了。我说,郭明义他爸、他叔是鞍钢工人出身,郭明义是个好苗子,部队需要这样的。”“新兵出发时,郭明义代表全体新兵发言。郭明义精瘦精瘦的,说话倒很有力量: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前些日子,郭明义到我家来,我对他说,当雷锋传人,不能当带引号的,你说我说得对不对?郭明义说,对!对!”送老儿子去当兵最后,余老神情严肃地又谈起了老儿子余锦旗。“孩子们对自己要求都挺严,从不干越格的事儿,大格小格都不越。老儿子余锦旗1978年当兵,到部队后他给我写信,让我找人调动调动。我回信写了11页纸,我说你别埋怨老爹对你要求严,你不要和别人比,要和雷锋比。老儿子看我不开口,就闷着头干了下去。这小

6、子干得还行,入伍一年多就被评为军区装甲兵优秀共青团员,入伍第二年就入了党,还当上了班长。 1981年年底,老儿子退伍回来被分到鞍钢最北的选矿场当工人。后来,公安局选警察,他被选中了。老儿子对我说,老爹,我最后一次求你,找人说句话,让我进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公安分局。我摇了摇头。结果,老儿子被分到鞍山郊区一个分局,当上了一名侦查员。你知道干这行很危险,我天天担心。老儿子干得挺出色,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鞍山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青年卫士等,荣誉标兵得了一大堆! ”告别余老时,余老和记者来了个拥抱。他把脸贴在我的脸上,紧紧的、紧紧的,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1.文章为何要以“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为标题?

7、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反映文章的思想内容或写作上的某个突出特点。回答本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来思考,作答。答案:(1)标题“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概括了文章的写作内容。(2分)(2)标题“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提示了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思路。(3分)2.为什么说儿子余锦旗也是余新元的一个兵?(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儿子是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称呼的,它往往蕴含着亲情的成分;而士兵则是从职业的角度来称呼的,其中往往蕴含着一种职业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新闻的主题,我们便可找到答

8、题的思路。答案:余新元将自己的儿子称为“一个兵”是因为余新元用士兵的要求严格要求儿子;(3分)不让儿子搞特殊,和普通的士兵一样。(3分)3.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的深刻含意?(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回答本题,一是要联系语境,考虑到是在采访结束之时,这时,作者才容易被感动;二是联系文章的主题,因为这个句子肯定要在某个方面反映主题的,它的含意越深刻,它就和主题的关系越密切。答案:“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是记者在采访结束离别拥抱时的一种感觉。它既是身体上的感觉,更是精神上的感觉。(2分)当记者了解到余新元的相关经历以后,记者感到了余新元身上

9、的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兵”的精神像一股暖流,感染了记者。(4分)4.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8分)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文本的主旨,其次要联系现实探究其社会价值。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自圆其说。答案:这篇文章通过余新元自己当兵以及送雷锋当兵、送郭明义当兵、送儿子当兵的经历的记叙,反映了余新元的军人情结。(3分)余新元的这一军人情结弘扬的是一种奉献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的作风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3分)这些,对当今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极具教育意义,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2分)二、阅读下

10、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太行之力一种滴水穿石的坚韧 李从军 刘思扬 朱玉 赵承1960年,红旗渠开挖不到两个月,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就牺牲在修渠的工地上。取水,这个往日男人承担的重活,落在了母亲肩上。女人力气小,被抢水的人群挤落在水中。母亲扛着空桶,穿着湿透的棉衣,一进家就撵张买江出门:“你上渠!渠里不来水,你别回家!”通水的那天夜里,她坐在渠边,整整守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她拦住了前来挑水的人群。她要先于别人打第一桶红旗渠水,因为她贡献了丈夫,又把13岁的儿子送到渠上,她比别人更有资格。这是为内心一口气,坚韧地活着的女人!又是一年的桃花盛开了。不是在春天,而是在千里冰封的雪天里;不是在

11、温室,而是在高耸巍峨的绝壁上。有桃花的艳丽,又有梅花般的品格。冬季每有游人来到林州,石板岩乡桃花洞村是必去的地方那里冬天可以看桃花。申兰英与原海生,青梅竹马,就长在那个冬天里桃花烂漫的村子。2000年,原海生掉入山谷。当支书的他,是死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就在他走后,桃花洞村的旅游开始热起来。就像莫邪当年铸剑七七四十九日,以身赴铜水,血凝剑气,其志感天动地,因而铸就名剑。原海生以冬天的离去,为这个小村带来了春的生机。丈夫留给申兰英两个孩子:儿子上大学,女儿刚刚初二;还留下了点账面上的钱,是一直没有领到的村主任工资,每年700元,一共欠了10年。咬咬牙,申兰英支起了桌子,搭起了棚。过路人吃她一碗面

12、,丢下两块钱。一张桌变成了十张桌,棚子变成了面馆。吃面的人开始直接叫这个爽快麻利的女人“桃花嫂子”。一位画家给她写了几个字贴到了屋里:“桃花嫂子面,好吃看得见。”渐渐地,她把“桃花嫂子”的招牌挂在了外墙上。当地人说,桃花谷里桃花店,桃花嫂子桃花面;桃花乡里桃花香,桃花溪漂桃花瓣。“桃花嫂子”成了太行山里的品牌,老粗布、杂粮,都追着赶着标出桃花嫂子的名字。人们看到申兰英脸上总是挂着笑,可她内心却有不为人知的苦楚。她把自己与丈夫结婚时的一张照片镶在镜框里,天天守着。当我们提到原海生时,她说,只有一张合影,11年了,还是想他一语未了,掩面而去。总是有一些英雄没有来得及戴上红花,就悄然隐退到历史的幕后

13、。原海生坠下悬崖的地方,后来是一道有名的景点,两道飞泉夹石而过,取名“含珠”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是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如同追日的夸父,“体解而未变”“虽九死其犹未悔”!谁也不敢说上天亏待了林州。但是,这个大山里的地方的确没有得到上天厚爱。一个缺水之地,一个守着一堆石头的穷县,凭什么50年前让漳河之水天上来?凭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让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河南108个县市处于前列?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还在于、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为一个国家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太行山下,一个曾在井下挖煤的汉子,在韧性的坚持中获得了不止一次的重生。桑中生从来都拒绝谈起他最艰难的时候。记者试着问他,他回避:不提这个。笑着拒绝,然而泪水就在瞬间流下。“谁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他是一个亿万富翁,也是一个穷得没钱吃饭的人。最苦的时候,机器全趴在厂房里,家里拿不出一分钱,门口站满要账的。2008年,桑中生投资搞起了用于太阳能的多晶硅,当年就缴税亿元。2009年,投资27亿元扩大产能。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浪扑到了中国的山区,原来300多万元一吨的多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