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古诗-赏析_10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933556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浣溪沙-古诗-赏析_10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浣溪沙-古诗-赏析_10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浣溪沙-古诗-赏析_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浣溪沙-古诗-赏析_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浣溪沙-古诗-赏析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简析这是一首怀人感梦之作。其所怀之人是作者深深爱恋而后来辞去的美姬,所感之梦是梦到姬人的故居而未见其人。夕阳寂寂,燕子归来,隔门遥望居室,帘钩似在晃动,玉人宛在室中,纤手偶现,香泽微闻。这是一个境界凄迷而情味温馨的梦。梦中的燕子与纤手那么是牵动作者愁思的主要画面。此番梦中出现归燕,正是其常视燕子为伊人化身的心态之重现;而帘后之玉纤,正是其平日对此纤手之念念难忘。落絮无声、行云有影,那么是呈现于梦中富有象喻意义的景物;而春之堕泪,月之含羞,更是作者的幽思遐想之游翔于梦中。赏析这首怀人

2、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那么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别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化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

3、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一样,也是一个形象表达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外表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哀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

4、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气氛覆盖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构造上的得力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