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91256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控制表制度名称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制度编号XXXXXXXXXXXXX版本下次评 估时间起草人20112014/三年叶子熙 2011/02/28此 次 修 订 的 主 要 内 容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按集团公司生产运营5 系。解释部门上海外高桥发电有限责任公替代 制 度名 称XXXXXX替代制度编 号XXXXXXXXXXXXXXXXXX部门审 核分管领导审核签发人寸标工作的要求,建立对标指标管理体司策划部实施及完善执行人上海外高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策划部节能岗位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制度XXX-YW-XX-XX 1主题内容为全面贯彻集团公司“三步走”发展战略,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基

2、 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作要求,公司通过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找 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制定有效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工作程 序,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能源 利用率,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公司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 水平,以实现公司“十一五”节能目标。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外高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 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不断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为目的,强化企 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落实集团公司“三步走”的发展战 略,建立表述企

3、业经营和发展过程的指标体系,瞄准同行业的先进水 平,学习标杆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树立经济生产理念,全面提高企 业管理水平,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4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公司生产运营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 水平。5工作原则5.1真实准确。各项生产运营指标必须真实,能准确反映企业生产运 营管理水平。5.2量化可比。所选定的指标应同类量化可比、操作性强、数据易获 取。5.3闭环控制。以指标找差距,以差距查管理,以管理促提高,形成 闭环。5.4循序渐进。生产运营对标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 础上逐步完善。5.5动态管理。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标准,动态调整指标体系、阶段目 标,逐步达到对标工

4、作的科学、严谨、合理、完善。6管理机构与职责6.1为推动对标工作的有效开展,取得实效。公司对标工作实行三级 管理,第一级为公司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指导和推进对标管 理工作。第二级为公司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开展、制定计划.第三级为 小组成员开展具体对标工作。6.2公司成立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生产运营对标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各 部门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职责:负责落实集团公司 对标工作的要求,组织领导公司生产运营对标工作。工作小组职责: 负责制定公司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办法,协调生产运营对标工作中的关 联问题,组织建立和完善指标体系、标杆体系的内容;小组成员负责 汇总审核公司生产运营的对标数

5、据6.3公司成立生产运营对标组织机构;策划部是对标管理职能部门。 负责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和公司的具体部署,制定本公司对标管 理实施细则,提出本公司的阶段目标及计划,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正 确填报对标信息和对标指标,查找与标杆指标的差距和工作中的不足, 制定改进计划与措施并负责实施,不断超越新的目标。7指标体系公司所属单位3OOMW及以上机组,本公司严格按集团公司生产运营对 标工作的要求,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参照集团公司生产运营对标工作 的要求,查找机组历史最好运行水平的先进值等资料,建立对标指标 体系。7.1指标结构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是指主要的安全生产指标、 市场营销指标、可

6、靠性指标及燃料管理指标等,二级指标是指影响一 级指标的小指标。指标结构见附件1,指标说明见附件2。7.2指标统计指标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公司机组历史最好运行水平的先进值指标统 计。7.3标杆指标标杆指标是选自同行业可比的国内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指标,并随着管 理水平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7.4指标对比参考值参考值为国内300MW机组先进值和核定设计值。7.5标杆值及指标对比参考值的搜集与更新7.5.1确定本公司机组核定设计值,并结合机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经 公司审核后报集团公司审定。7.5.2公司负责搜集国内的指标先进值和平均值,并定期更新后报送集 团公司生产运营对标办公室。8保障措施8.1制度保障制

7、定本公司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 责任,建立工作流程和考核机制。按照公司对标工作的整体要求,修 订完善本公司现有的规章制度,确保对标工作的落实。8.2技术保障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对标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本公司的对标数据库, 实现实际指标、标杆指标及参考指标的收集、存储、汇总、分析、排 序、查询等功能,了解发电企业持续改进的良好实践案例,达到信息 资源共享,促进公司对标工作更加高效、便捷。8.3专项调研公司不定期组织各专业人员对典型机组或典型企业进行专项调研,分 析总结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查找差距和存在的问 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形成典型案例库,纳入公司

8、对标管理技术 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借鉴。9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步骤9.1选定标杆阶段9.1.2通过集团公司在系统内的对标管理平台和各种信息渠道,查询、 收集标杆单位的管理情况及各类指标标杆值和对比参考值等资料,分 析标杆单位的管理模式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水平,确定不同等级机组 容量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标杆。9.1.3制定对标计划,建立对标平台,并不断丰富指标体系、标杆体 系,不断刷新公司的实际指标和标杆指标。9.2对标比较阶段9.2.1根据机组目前实际运行现状,查找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设计值、 先进值的差距。9.2.2按照对标管理平台上提供的指标及先进的管理实践,不断地将 本企业的指标和管理实践与标杆及

9、优秀的企业比较,认真分析,查找 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差距和问题,制定并落实 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工作。9.2.3公司根据对标过程的实际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对标工作分析 会,分析季度机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现状和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 上,动态调整指标体系、标杆值及对比参考值,逐步达到对标过程的 科学、严谨、合理、完善。10对标管理工作要求10 . 1指标建立要科学合理,突出企业经营绩效和公司发展目标,根 据节能目标,制定落实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值对标工作的实施计划 和措施,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对标平台上选择具体可比性的企业作为对 标对象。10. 2认真查找与先进值的差距,经常审视改进计

10、划和实施方案的有效 性,不断追求卓越的工作绩效,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保证指标的先 进性。10. 3保证指标的及时、真实、准确。实事求是地统计、填报有关指 标和数据,并对填报指标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10.4坚持生产运行指标定期分析制度,积极开展运行小指标竞赛,细 化技术指标管理,强化指标考核,研究实施机组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 最佳经济运行方式,实现机组在最优工况下运行,提高机组运行管理 水平。10.5强化检修和维护管理,坚持检修“三制一化创全优”的管理,提 高检修质量,消除机组跑、冒、滴、漏造成的损失,强化检修后能耗 指标的考核。11指标管理11.1指标填报11.1.1指标填报表格分为公

11、司指标报表和机组指标报表,具体填报表格格式见附件3 一 5。11.1.2每月7日前完成公司指标数据的汇总、审核和上报工作。11.1.3每季度次月10日前完成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工作执行情况小结 和上报工作。11.1.4每年1月10日前完成上一年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工作执行情况 总结和上报工作。12 附件附件1 :指标结构1)能耗指标2)可靠性指标3)安全指标4)管理指标5)文明指标(详见对标手册)附件2 :指标说明按照集团公司“三步走”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年度工作目标和对标指 标体系要求,建立对标指标数据库及指标数据的滚动更新,配合生产 技术部组织开展各类调研和专题论证。对标工作实行分部门分专业动 态管

12、理,生产技术部门负责运营指标的正确和完整,策划部对对标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附件3 :机组一级指标供电煤耗(克/千瓦时)2010 年 完成值设计值标杆值2011 年目标值2012 年 目标值2013 年目标值334.48313.03320.9332330330发电厂用电率()2010 年 完成值设计值标杆值2011 年目标值2012 年 目标值2013 年目标值6.166.996.16.06.0综合厂用电率()2010 年 完成值设计值标杆值2011 年目标值2012 年 目标值2013 年目标值6.90%7.50%6.96.86.8综合耗水率 (kg/kWh)2010 年 完成值设计值标杆值20

13、11 年目标值2012 年 目标值2013 年目标值0.640.720.630.630.63补给水率(%)2010 年 完成值设计值标杆值2011 年目标值2012 年 目标值2013 年目标值1.30%1.50%1.31.31.3附件4 :机组二级指标(一)经营指标(三)可靠性指标(五)汽机指标1.?发电量1.?非计划停运次 数1.?给水温度2. ?发电计划完成 率2. ?非计划停运时 间2.?真空度3. ?发电利用小时3. ?等效可用系数3.?高加投入率4. ?发电利用小时 相对值4. ?等效强迫停运 率4. ?凝汽器端差5. ?发电权转入电 量5. ?停机小时5.?汽机效率6. ?发电权

14、电量转 出率其中:1 .计划停运小时6. ?汽机热耗7.入厂煤检斤率2.非计划停运小时(六)辅机指标8.入厂煤检质率市场原因停运小时1.?引风单耗9.入厂煤标煤单价缺煤停运小时2.?送风单耗10.入厂标煤单价相对电网原因停运小时3.?磨煤单耗值11.发电煤折标煤单价其他原因停运小时4. ? 一次风机单耗12.入厂、入炉煤热值 差6. ? A、B级检修全优 率5.?循泵单耗13 .脱硫效率A、B级检修连续运行天 数6. ?给泵单耗14.脱硫投运率(四)锅炉指标7. ?脱硫单耗(二)安全指标1.?主汽温度8.?除灰单耗1.?人身死亡事故2. ?再热汽温9. ?输煤单耗2. ?人身重伤事故3. ?排烟温度(七)环保指标3. ? 一般及以上设 备事故4. ?空预器漏风率1. ?烟尘排放量4. ?设备一类障碍5. ?飞灰可燃物2. ? SO2排放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