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防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899191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损伤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动损伤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动损伤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运动损伤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运动损伤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损伤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损伤防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与标枪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伤后的锻炼与治疗原则是:(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运动员已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引起“停训综合症”;(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

2、护带,以防止发生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3)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水肿,防止深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运动训练原则,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教学中还应提高学生相互保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一、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前提。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锻炼者的运动基础、身体素质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综合起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1.思想上重视不够,麻痹大意,在体育锻炼时违背了人体运动的规律。 2.青年学生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意识里根本没有防伤的观念,忘乎

3、所以,不顾主客观的条件可能,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 3.一些人在体育锻炼中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二)客观原因 1.身体素质差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又掌握不好,在练习动作时缩手缩脚,顾前怕后,往往更容易造成损伤。 2.运动技术不正确 动作上有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易导致损伤。这是训练水平不高或学习新难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3.身体机能状态不好 在睡眠不足或休息不好时,当身体疲劳,或在受伤和患病的恢复阶段,身体的生理机能下降,力量减弱,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下降,反应迟钝,在这些情况下参加锻炼或比赛,就很

4、容易引起运动损伤。精神不集中或因学习中的问题而忧心忡忡,勉强参加锻炼或比赛,也会引起运动损伤。 4.缺乏科学正确的准备活动 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没有充分动员起来的情况下,就参加紧张的运动,由于肌肉的力量、弹性、伸展性较差,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容易造成损伤。尤其是在冬季,末梢血管循环不旺盛,肌肉、韧带黏滞性大,此时若激烈运动,稍有不慎,极易受伤。另外,准备活动内容与运动的内容结合得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改善,或准备活动安排不当,开始做准备活动时,速度过快,用力过猛,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功能活动的规律,

5、也可导致损伤。 5.组织方法不当 组织工作不当常会导致运动损伤,常见的有:体育锻炼时,缺乏必要的帮助和保护,或保护方法不当;体育器材分布不当,场地上活动人数过多过挤,组织纪律性差,互相打闹、干扰;投掷场地缺乏安全防范措施;竞赛秩序安排不当或时间临时变更,参赛者缺乏必要的心理和生理准备,赛场秩序混乱;或允许有病、身体不合格的学生参加比赛等。 方法不当造成的运动损伤,常见的有:缺乏明确的指导,动作概念模糊,要领不明确,不懂练习方法,盲目地进行练习;没有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勉强做力所不能及的难度较高的练习;集体活动时不区别对待,统一一个标准,缺乏基础锻炼,搞突击测验;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打

6、闹或恶作剧等。 6.运动量过大 在体育教学或代表队的训练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来区别对待,使运动量超过学生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荷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损伤。 7.场地、器材设备不合乎要求 以下各种场地、器材设备不合乎要求的情况都容易引发损伤事故:场地、器材、设备缺乏定时检查和维护;活动场地狭窄,凹凸不平,周围空间过小;场地内有碎石杂物,过滑过硬;沙坑缺沙或板结过硬,坑沿过高;器材的大小、重量与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不适应;器械的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不妥当;运动时,服装和鞋不适;锻炼的人多或几个项目在相近处同时进行。 8.天气或光线不好 气温过高易产生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

7、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使身体的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的天气易使人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发生抽筋和虚脱。光线不良,如风沙太大能见度差而影响视力,使兴奋性降低,反应迟钝而导致受伤。二、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1. 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损伤意识。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3.改进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4.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5.做好医务监督工作,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三、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处理 (一)擦伤 1.原因与症状 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 小面积擦伤,可

8、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二)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 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2.处理 轻度开放伤,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和缝合伤口,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破伤风症。如肌腱断裂,则需手术缝合。 (三)挫伤 1.原因与症状 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互相碰撞造成挫伤。单纯挫伤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有疼痛感。内脏器官损伤时,则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

9、气短、出虚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甚至休克。 2.处理 在24小时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者肢体或外敷中药。24小时后,可按摩或理疗。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作临时性处理后,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四)肌肉拉伤 1.原因与症状 通常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引起肌肉拉伤。特别是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时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拉伤。损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是肌肉撕裂。 2.处理 轻者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

10、后,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 (五)肩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 一般因肩关节用力过猛以及反复劳损所致。也有的因技术错误,违反解剖学原则而造成损伤,如投掷、排球扣球、大力发球时常出现这类损伤。其症状有压痛、疼痛,急性期有肿胀,慢性期三角肌可能出现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 2.处理 单纯韧带扭伤,可采用冷敷、加压包扎。24小时后可采用理疗、按摩和针灸治疗。出现韧带断裂时,应立即送医院缝合和固定处理。当肩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后,可适当施行功能性锻炼,但不宜过早活动,以防止转为慢性。 (六)踝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 运动中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伤。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不平坦的情况下,

11、更易造成这类损伤。主要症状为伤处疼痛、肿胀、韧带损伤处有明显压痛、皮下淤血。 2.处理 受伤后,应立即冷敷,用绷带固定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后,根据伤情采取综合治疗,如外敷伤药、理疗、按摩等,必要时作封闭疗法。待病情好转后,施行功能性练习,对严重患者,可用石膏固定。 (七)急性腰扭伤 1.原因与症状 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引起腰部损伤。多数因腰部受力过重,或脊柱运动时超过了正常生理范围。 2.处理 腰部急性扭伤后,让患者平卧,一般不应立即扶动。如果剧烈疼痛,则用担架抬送医院治疗。处理后,应卧硬板床或腰后垫一个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放松状态。也可针灸、外敷药物或按摩。 (八)

12、关节脱位 1.原因与症状 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关节脱位,又称脱臼。关节脱位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或称错位)两种。严重的关节脱位,伴有关节囊撕裂,甚至损伤神经。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大都是间接外力撞击所致。 关节脱位后,常出现畸形,与健肢相比不对称,因软组织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并失去正常活动功能,甚至发生肌肉痉挛等现象。 2.处理 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或健肢上,防止震动,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必须指出,如果没有把握作整复处理时,切不可随意作整复手术,以免再度增加病情。 (九)脑震荡 1.原因与症状

13、 运动中,头部受到了外力打击或碰撞后,脑组织发生一时性功能障碍。脑震荡发生时,患者会立即出现神志昏迷、意识丧失,脉搏、呼吸较弱,并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症状。 2.处理 脑震荡发生后,应立即让受伤者平卧,绝对保持安静。严禁摇晃、牵扯、移动,同时用毛巾冷敷头部,身体盖些衣物以保暖。对神志不清者可用手指压按人中、合谷穴,严重者立即平稳送往医院救治。 (十)骨折 1.原因与症状 运动中,身体某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时,造成骨折。例如,摔倒时手臂直接撑地引起尺骨或桡骨骨折;跪倒时可造成髌骨骨折等。 骨折是比较严重的损伤,但发病率较低。骨折分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种。常见的骨折有肱骨骨折、小腿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和头部骨折等。 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有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到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伴有出血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 2.处理 若伴有休克出现时,应先进行处理,即点按人中穴,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心脏胸外按压;若伴有伤口出血,应及时实施止血和包扎。骨折后暂勿移动患肢,应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及时护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十一)肌肉痉挛 肌肉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