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88858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0年度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建立和完善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一般治疗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实施者应让患者(或家属)讲述患者姓名,作为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在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应由医师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实施双重检查。1.2院前急救患者身份识别要求核对出车地点和联系电话,确认救治患者的身份。对“流浪乞讨人员”可使用“无名氏年月日”的方式进行识别。1.3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制度。目标二:提高

2、分诊准确率1.环境布局合理,有分诊区、侯诊区、诊室。2.建立预检分诊核心制度,有清晰明确的分诊指引。3.有开放急救生命绿色通道的工作指引,有大批伤员的分流方案。4.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取得执业资格;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具有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N2级以上的护士担任分诊,确保分诊有效。 5.主动接诊,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使用标准的服务用语。6.提高分诊准确率,合理安排就诊次序(按病情分级安排),对各类病人的安置措施恰当。7.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能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指征,落实危重患者优先处理措施。8.组织协调各部门,保证大型抢救顺利完成。 9.及时化解、处理护理纠纷苗头,按要求上报。目标

3、三:构筑院前、院内急救的绿色通道1.建立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流程,完善急救的应急预案。2.院前急救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取得执业资格;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经过急诊专业化培训;或具备N2级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护士担任。3.落实恰当的现场处理措施,如呼吸、循环、气道、静脉通道等管理,为院内急救创造有利条件。4.实施院前急救时与患者(或家属)、医院相关科室及其他相关部门(120、110)进行有效沟通,为患者的下一步救治做好准备,使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5.完善院前急救相关文件书写记录,交接清晰。目标四:规范救护车管理 1.有完善的救护车管理制度,严格按照“120”急救中心要求配备救护车上

4、物品及药品。2.救护车物品及药品管理做到四定两及时:定人负责、定位放置、额定数量、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及时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有效期,及时更换。检查车载仪器的性能,保证完好率达100%。3.根据需要配备防护用品,做好医务人员接收疑似传染病或特殊患者的职业防护。4.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有清晰明瞭的使用流程标示牌,操作者能掌握并熟练使用,熟知性能及保养方法。5.急救药品放入袋(盒),按作用分类,物品、药品有备用基数。6.遵守无菌原则,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尽量分隔放置。救护车常规每天一次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及紫外线空气消毒;转运疑似及确诊传染病患者后,使用含有效氯1000mg/

5、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擦拭后紫外线照射60分钟,强度不低于70W/m3,空气消毒后必须开窗通风。7.床单、枕套、被套每患者使用后更换一次。目标五:提高急救用药安全性 1.出车箱、抢救车急救药品按要求定人负责、定位放置、额定数量、定期检查,用后及时补充。2.急救箱药品必须标识清楚,注明药品名称、剂量,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即将过期药品必须及时清理。3. 院前急救用药时护士与医生共同落实双人核对工作,针剂药品保留安瓿,回院核对后及时补充药品;院前急救用药后必须及时记录在院前急救单。4.用药前使用两种识别方法准确核对病人资料,特殊病人核对腕带识别资料。5.使用呼吸兴奋剂、血管扩张/收缩剂、镇静、止痛

6、、催醒等药物时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药物的不良反应。6.特殊用药如使用血管扩张剂需要挂血管扩张剂标识牌。目标六:正确使用除颤仪 1.除颤仪必须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足够电量,用后立即补充用物及进行清洁整理;每周检查仪器设备功能及保养清洁,并记录在册。2.除颤仪有清晰明确的操作流程标示牌,科室提供原始操作方法的依据(如说明书)。3.除颤前要去除或避开患者身上金属及导电物质。4.除颤时机的选择:心电示波呈室颤波形,立即实施非同步除颤。 5.非同步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机360J、双相机200J。 6.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程序。7.除颤后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并观察心电示波情况。

7、8.除颤后及时观察电击部位皮肤有无灼伤、疼痛等、以及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应积极处理。目标七:提高急诊患者安全转运水平 1.转运患者前应进行病情及伤情的评估,准确分类,使用正确的运输工具。2.制定危重患者及脊椎损伤患者搬运操作流程。3.危重患者搬运及转运过程,要注意患者或伤者的呼吸及脸部表情,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不明病情时,尽量不要移动患者。4.未排除有骨折及脊椎损伤患者必须做好固定再进行搬运,转运过程必须避免晃动,疑有脊椎损伤者使用硬板担架。5.脊椎损伤患者搬运时由3-4人动作一致平放到担架上或将伤员平移到担架上,用三角巾或其它宽布带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以防移动。严禁一人抱肩一

8、人抱腿的方法,以免造成脊柱扭转、脊髓断裂和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6.院前急救时根据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后(最好使用留置针)再转运;转运过程注意固定输液位置,保持输液通道开放。 7.根据病情正确使用危重患者转运护理单,危重病人转运有专人护送,有记录。目标八: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1.建立和完善心脏骤停的急救配合流程。2.评估患者情况,准备相应的急救仪器、物品、药品。3.到达现场后,合理摆放急救物品,以便抢救时取用。4.迅速摆好体位,判断呼吸、循环情况,实施CPR、除颤术。 5.准确无误执行抢救的口头医嘱: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后执行。6.转运途中做好病情的监护。目标九:院前创伤患者的救护配合1.建立

9、院前创伤患者救护配合流程。2.迅速做好伤情评估,合理准备急救物品。3.正确使用职业防护物品。4.严格遵守创伤救护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转运。5.迅速判断,协助医生确定实施救护方案,确保救护人员及患者安全。6.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7.转运途中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目标十:建立与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完善突发事件各种应急预案。2.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级合理调配人力、物力、抢救物品、药品,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3.现场查看应急护理人员的通讯情况。4.出现突发事件时带班护长或组长能够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5.报告程序及时限:当护理人员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立即报告护长及科护长。6.与有关部门协调,完善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建立院前急救-院内重症监护-院内各部门的协调一条龙服务体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