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备考(一)(含答案)(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88248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备考(一)(含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期中备考(一)(含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期中备考(一)(含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期中备考(一)(含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期中备考(一)(含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中备考(一)(含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备考(一)(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备考(一)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音调变高了 答案:A解题思路: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作为介质传声,故B错误;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音色,故C错误;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听到的响度变大了,故D错误。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声现象综合 2.某同学测得物理

2、课本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mm B.1cm C.1dm D.1m 答案:A解题思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记录数据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3所对应的单位为毫米,则刻度尺的分度值即为1mm。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

3、弱噪声 答案:D解题思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它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声现象综合 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答案:D解题思路: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既加快了空气流动,也增加了液体温度,

4、所以蒸发加快,不符合题意。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不符合题意。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了液体温度,增加了液体表面积,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故蒸发加快,不符合题意。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降低了液体温度和减慢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故蒸发减慢,符合题意。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甲车向北运动 B.乙车向北运动 C.

5、丙车一定向北运动 D.丙车可能静止 答案:C解题思路: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说明乙车匀速向北运动;甲车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说明甲车也是向北运动,并且速度大于乙车;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运动,说明丙车可能静止、可能匀速向北运动,车速小于甲车;也可能丙车匀速向南运动。综上所述,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参照物 6.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A.B.C.D.答案:B解题思路:影响声音音调高低的是频率,在波形图上表示为横向的疏密程度,横向越密集表示频率越高,即音调越高;乙声音的音调比甲高,则乙的波形横

6、向比甲密集,由图可知,只有B图的波形横向比甲的波形密集。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声音的波形 7.如图是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路程S与时间t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C.在t=5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D.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4m/s 答案:C解题思路:由图可知甲在t=2s时开始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故D错误;乙在t=0s开始运动,03s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3s以后停止运动,甲乙在t=5s时相遇,故A错误,C正确;由于甲乙同向运动,且在23s内,所以在23s内甲乙相对静止,故B错误。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

7、识点:路程、时间、速度图象 8.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m/s B.4.8m/s C.5m/s D.6m/s 答案:B解题思路:路程分段时平均速度,令v1=4m/s,v2=6m/s代入可得v=4.8m/s。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9.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舀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

8、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 D.从火焰上舀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 答案:B解题思路: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使水在低沸点时再次沸腾。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水的沸腾 10.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 B.18.1 C.19 D.20 答案:D解题思路:由题意知,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3-(-2)=105份,对应着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0,即不准确的1份刻度代表准确的温度是,用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则其真实温度。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温度计的校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