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87093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音乐教学案例音乐课堂教学手记戴汉银教案美丽的黄昏就是来自于本次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的优秀教案,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了一下。虽然有了现成的教案,但是这一课却也不是那么好上的。因为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二部轮唱很难施行。面对音乐基本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我该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但是这一教案的巧妙精心设计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觉得不好好地利用起来实是资源的浪费,所以我就权当作为一种尝试,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同样的教案,一个是优秀教师,一个是年轻教师,我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课堂描述:美丽的黄昏这一

2、课的难点就在于二部轮唱,所以教案的重重设计都是为着歌曲的二部轮唱做着充分的准备。教案的设计分六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第二步骤是结合太阳下山的情景,练唱“mi re do sol”;第三步骤是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第四步骤是听音乐:欣赏黄昏的景色,感受黄昏的意境;第五步骤是学唱歌曲;最后一步骤是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一步骤,我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下一个太阳,问学生这是什么。越是简单直白的问题学生越显得兴奋又好奇,思绪紧紧地跟着。“这是太阳!”此时我可以感觉到聚焦在我脑后的好奇的眼神。我再次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这下你觉得太阳是要下山了还是刚刚升起

3、来呢?学生一片议论。“我们都不确定太阳到底是要上山了还是下山,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吧!”(我慢慢地弹奏mi re do sol )并朗诵似的说道:“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吧!”第二步骤就是练唱mi re do sol 。通过优美抒情地多次练唱,分齐唱、二部轮唱,从这里开始的设计是为后面歌曲的二部轮唱做充分的准备了,课堂也开始在我的调度之中,我要根据实际情况听学生练唱的效果和程度再做出相应的指导,注意音色美、声部齐、声音慢慢渐弱等的要求。学生在达到一定的效果后我继续引导下去,“再过一会儿,你们说太阳将怎么了?是上升还是继续下降呢?这下

4、我们唱的音乐应该高起来呢?还是要唱得更低了呢?你听,太阳慢慢下山了,这个是什么音?”师逐个慢弹do si la sol ,最后停在sol上,唱准低音sol 。第三步骤进入正题,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我首先引导:“黄昏的景色真美,黄昏的音乐也美,让我们变化着来唱唱黄昏的音乐”,接着我画一图形谱,让生认出是:3 1 2 5 - - 认出后齐唱,二部轮唱,我在音色的和谐、整齐上特别注重,在情绪上加以引导,效果还行。然后我连续画两个图形谱要求学生认出:1 2 3 1 - - 和3 1 2 5 - - 也注意音色和声部的效果,这一设计又更进了一层,刚才是同一歌谱的二部轮唱,这一环节先通过分开练

5、习掌握,再把两个不同的歌谱进行二部轮唱,如果这一环节的程度学生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歌曲的二部轮唱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了。在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练习的时间长了一点,但我觉得根据不同的学生素质,时间是需要自己掌握调整的。第三步骤的第三环节是给出歌谱:5 2 3 1 - - 让学生来画图行谱,这一设计又是考验学生对音高的线条概念,学生上来后不是很清楚,我就让他观察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学生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但我知道坐在下面的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明白的,课后我才想到应该给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上来画图形谱,老师再加以指导会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要点。最后一环节我用另外颜色的粉笔慢慢把图形谱连起来问学生这个音乐像什么

6、?先是让一个学生起来唱唱,再小组讨论,再一起来唱,最后得出像钟声。二部轮唱的铺垫练习到了第四个步骤,我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美丽的黄昏的图片我找了十几张,并且都是很迷人的照片,我的用意在于给学生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美丽黄昏那醉人的意境,这一步骤主要是带学生进入意境中来,并且在欣赏图片的后半部分时间我播放出歌曲的音乐,让学生听觉与视觉结合,并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旋律。第五步骤也是课堂的核心,学唱歌曲。第一环节是读歌词。虽说读歌词,但一点都不约束学生,我只需加以引导,黄昏的景色美吗?谁能陶醉地来说说“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就这样很自然的过渡,引导学生有节奏、陶醉的念歌词。再来一句:“听,

7、那钟声,美妙的钟声!”就这两句歌词连起来感叹,让生先念前一句我再念后一句示范,再把学生分两组来感叹,前后高低起伏。有老师在此处评价道:“发现王老师期间的感情朗读,还真的有点语文老师的感觉。”也有老师指点到:“艺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之美直接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如果音乐、绘画能再配上教师的语言渲染,艺术课堂会真正体现美的特点。这与语文老师的文学化语言有很多相通之处,希望音美专职老师也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给学生美的感受。”第二环节是歌谱学习,让学生跟着我分句学唱歌谱,再连起来唱唱看。第三环节就是唱歌词了。我先范唱,学生跟着琴一句句地学,期间点到要求学生注意强弱弱的三拍子感觉,再一起有感情的唱歌词。

8、在学生熟悉掌握歌曲的时候再进行二部轮唱的训练,先是我示范,和学生进行二部轮唱,再是请两个好点的学生上来示范一遍,再就全班分组尝试练习了。这节课应该是学生体验的多,说的少,老师引导的多,提问讨论的少,一路跟着感觉走的一节课。因此到了最后一块,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原先沉浸在昏昏状态下的学生一下子被唤醒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对于打击乐器学生一直都是很喜欢的,课堂也因此被带入了高潮。我选用铃鼓和三角铁为伴奏乐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应该多多运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反 思:开头提到,美丽的黄昏教案是来自于浙江省优质课的优秀案例。一位优秀教师的教

9、学设计用于一名新教师的课堂,会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情景和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记下了上完课后的感受:. 这一课美丽的黄昏原本是一位男的音乐老师上的课,虽然是男教师,但他在课堂上的用语让我们感觉鸡皮疙瘩都能起一身,但正因为语言上如此放得开,所以才能带学生进入美丽醉人的黄昏境界。有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学生才会带着感情去唱歌,歌声也才会动听。他的课上完后,有两种反应,一种赞扬他的语言,一种就是觉得他的语气太过了。我个人觉得如果他在语气方面欠缺一点的话,可能课堂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在这一点上我是在学习他,尽量地让自己放开。但由于本身的性格,我还是放得不够开。其实从整节课一开始就应该带入情境了,而我给学生的

10、情境开始于引入歌词的节奏朗诵那会儿。在教师放开方面,听了优质课后我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么一句话:谁战胜了自己,那么谁就会最终走向胜利!感觉放开自己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也是挺难的一件事,要克服自己相违背的性格。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战胜自己这一点的话,我就可以上升一个台阶,在课堂上放开自己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素质,真正到了课堂上就不是照搬教案上课了,还需要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与学生已经达到怎样的接受程度了,老师再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都是即兴的。虽然说我的学生在我的带领下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对于最关键是学生的这一节课来说我已经觉得很庆幸了。所以不一样

11、的感觉在于,他的课是必须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的,而我的课这样的状态已经是很理想了的。层次不一样,看待的结果也不一样。可能一样的感觉有:在海宁听课的时候我在旁边记下了,那位老师在三拍子的“强弱弱”上没有做到位。而我的课上也是如此。我是故意不去引导三拍子要做到怎样的“强弱弱”,因为在试教的时候我要求了,学生做得特别的突出,他们控制不了强弱的度,以至于强调了就做的过分了,把歌曲的优美的感觉也破坏了。所以在后来的课上我就不去强调“强弱弱”了,就只提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这一点上我在想,那位老师是不是和我是同样的想法,以至于也把“强弱弱”给忽略掉了的。 从教学构思上,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

12、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好,否则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所以,引导学生用太阳下山的下行音乐来开展练唱,并变化着结合图形谱来练习声音处理及进行轮唱,多次反复的练习,同时创设黄昏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我觉得在歌曲的二部轮唱时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没有事先说明清楚,由于一边在钢琴旁伴奏,一边腾出左手来指挥,应该请第二声部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的音高

13、一起进入轮唱。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好是关键,前面的所有练习都是为了二部轮唱而准备的,有听课老师反应,虽然有些学生还是没唱准音高,但总体的感觉还是挺好的,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其实他们最缺的还是练习练习多练习,再多唱几遍就会好了,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实践训练,在认知上并未要求,所以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实践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好起来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是最能体现学生三拍子感觉的好与不好,也体现了对音乐的感觉,四个上来演奏打击乐器的学生就一个学生的感觉最好,心里有三拍子的感觉自然而然手里就会有动作,但学生中大部分人对音乐的感觉都不好,所以在下阶段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有老师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议,“当讲台上一个学生在使用打击乐器时,下面的学生是否该让他们也徒手练一练?”“有老师说课堂上学生的个人练习不多,个别检查没有,不知道学生掌握得如何?”我觉得这些提议都很好,从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学好了才是最重要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