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8683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前 言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内外治法。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各论以病分章论节,按中医外科传统分类法分九章,每章前的短文概括文章疾病的通性,每节一病,分概说、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摄

2、。学时分配共计:72学时。本教材的实施的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遵循教学大纲的教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针对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特点,既对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给予论述,同时对某些疑难病症的现代研究有所了解。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 篇 总 论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教学内容】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流派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目的要求】一、掌握中医外科的范

3、围。二、掌握疾病的命名原则。三、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术语。【教学内容】一、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二、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三、基本术语主要为疮疡类的常见术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一、掌握外科疾病致病因素。二、熟悉外科疾病发病机理。三、正确理解气血、脏腑、经络与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教学内容】一、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

4、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二、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章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目的要求】一、正确理解对中医外科疾病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二、掌握中医外科疾病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要点。掌握阴证、阳症,辨肿、痛、脓、溃疡等的方法。三、熟悉辨皮疹、痒、出血、善恶顺逆等的方法。【教学内容】一、辨病与辨证,是中医学从不同角度对疾病本质进行认识的方法。二、四诊在外科中的应用1.望诊1)望局部病变:望部位、望形色2)望神色形态:望精神、望面色、望形态3)望舌:望舌质、望舌苔2.闻诊:1)听声音2)嗅气味3.问诊1)问寒热2)问汗液3)问饮食

5、4)问二便5)问病因或诱因6)问旧病7)问职业8)问妇女月经9)问家族10)问不洁性交4.切诊1)脉诊: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大脉、小脉、弦脉、紧脉2)触诊:触皮肤、触疼痛、触肿块三、辨阴证阳证,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主要依据发病缓急、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肿形、范围、硬度、疼痛、病位深浅、脓液质量、溃疡形色、病程长短、全身症状、舌苔脉象及预后顺逆来辨别。四、辨肿、脓、溃疡、皮疹、出血1.辨肿1)辨肿的外形:局限性、弥漫性、全身性2)辨肿的成因:火肿、寒肿、风肿、湿肿、痰肿、气肿、瘀肿、郁结肿、虚肿、实肿3)辨肿的部位与形色4)辨肿块与结节: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边界

6、、疼痛、内容物2.辨脓1)辨脓方法:触按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2)辨脓的内容:辨脓的有无、脓的部位深浅、辨脓的形质、色泽、和气味3)辨脓的注意事项3.辨溃疡1)辨溃疡的形态:阴证、阳证、化脓性溃疡、结核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癌性溃疡、压迫性溃疡2)辨溃疡的色泽:阳证溃疡、阴证溃疡、溃疡肉芽4.辨皮疹1)从八纲证来辨2)从卫气营血辨证来辨3)从病因辨证来辨4)从脏腑辨证来辨5.辨出血1)皮肤黏膜出血2)咯血3)呕血4)便血5)尿血五、辨痛、痒1.辨痛1)辨疼痛的成因:寒、热、风、湿、气、瘀血、化脓2)辨疼痛的类型:卒痛、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3)辨疼痛的性质: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

7、痛、胀痛、绞痛、啄痛、抽掣痛4)辨疼痛与肿胀2.辨痒1)皮肤病辨痒: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2)疮疡辨痒六、辨部位经络1、辨部位;上、中、下部位辨证2.辨经络,从人体各部所属经络、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及循环用药三方面论述。七、辨善恶顺逆,就是判断外科疾病预后转归的一种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目的要求】一、掌握消、托、补三大内治法在外科疾病不同阶段的具体应用。二、掌握外治法中的各种药物疗法。三、熟悉内治法的具体应用及各种外治法的适应证。【教学内容】一、内治法以消、托、补为纲,做为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的治疗大法。内治法的具体应用:分为解表、通里、清热、温通

8、、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等十一法。每法举出代表方、常用药物、适应证及注意点。二、外治法药物疗法:包括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每法适应证、用法、注意点。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火针烙法、砭镰法、挑治疗法、挂线法、结扎法,分别说明其适应证、用法、注意点。其它疗法:引流法(药线、导管、扩创)、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和溻渍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每法举出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目的要求】一、 掌握外科疾病的康复治疗原则二、 熟悉饮食调护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三、 了解调护的整体要求【教学内容】一、 康复治疗1.

9、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1) 整体康复2) 辨证康复3) 功能康复4) 综合康复2. 康复的之类内容1) 物理和运动治疗2) 中医药之类3) 康复护理治疗4) 社会康复治疗二、 一般护理病室与环境。病员身心护理。三、饮食护理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外科疾病的饮食宜忌。下 篇 各 论第七章 疮 疡第一节 疖【目的要求】一、掌握疖与痈、颜面疖疮的鉴别诊断。二、熟悉疖的诊断、概念及特点。三、了解疖的病因病机、预防与调护。【教学内容】一、概说:指出疖的定义、特点及分类。二、疖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火毒蕴阻肌肤所致。三、诊断:按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分别叙述。四、治疗1辨证论治(1)内治:清热解毒为主,暑疖兼

10、清暑化湿,疖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2)外治:初期箍毒消肿、中期提脓祛腐、后期生肌收口。并注意预防与调护。2其他疗法五、预防与调护【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二节 疔【目的要求】一、掌握颜面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二、了解具有特殊性质的烂疔、疫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教学内容】一、概说:疔的含义及种类。二、颜面疔疮:概说:面疔的定义及特点。病因病机:主要因火热之毒为患,致火毒结聚,气血凝滞而成。诊断:从多发部位、疮形的特点、病程及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鉴别诊断:与疖、有头疽、疫疔相鉴别。辨证论治: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按初起、脓成

11、、脓尽施治。三、 手足部疔疮:概说:说明发生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称,有损筋伤骨的后果。病因病机:因外伤诱因,内有脏腑蕴热而成。几种常见手足部疔疮的诊断辨证与治疗。四、红丝疔:概说:定义、全身症状。病因病机:内有火毒凝聚,外有手足破损染毒诱发。诊断、辨证与治疗。五、烂疔:概说:定义、特点及预后。病因病机:因皮肉受损,接触泥土中毒而生。诊断、辨证与治疗。六、疫疔:概说 :定义、特点。病因病机:由感染疫毒阻于皮肤而发。诊断、辨证与治疗。【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三节 痈【目的要求】掌握痈的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教学内容】一、概说:痈的定义、特点。二、病因病机:外感六淫、感染邪毒、湿

12、热内生、化火成毒凝聚而成。三、诊断:临床表现:按初起、成脓、溃后叙述。实验室检查四、鉴别诊断:与脂瘤染毒、有头疽、发相鉴别。五、治疗: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并结合发病部位辨证用药,外治按一般阳证疮疡治疗。颈痈:一、病因病机:外感风温风热挟痰或口腔疾患、头面感染而发。二、诊断:多见儿童,生于颈旁两侧,多伴全身症状。按初起、成脓、溃后叙述。三、鉴别诊断:与痄腮、臖核相鉴别。四、辨证论治:内治以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用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外治按常规处理。腋痈:一、概说:定义、特点。二、病因病机:多由上肢皮肤破损染毒、或因肝脾血热兼忿怒气郁,导致气血凝滞,经脉壅阻而成。三、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13、胯腹痈:一、概说:定义、特点。二、病因病机:多由湿热内蕴、气滞挟痰凝结而成;或由下肢、阴部破碎感染毒邪循经继发。三、诊断:发病前多有下肢、阴部破伤或疮疡史,伴全身症状。按初起、成脓,破溃叙述。四、辨证论治:内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方以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外治同颈痈。委中毒:一、概说:定义、特点。二、病因病机:多由下肢破伤染毒所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三、诊断:发病前多有患侧足、腿破伤史,伴全身症状。按初起、成脓、破溃叙述。四、辨证论治 :内治以和营祛瘀、清热利湿方用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加减、外治同颈痈。脐痈:一、概说:定义、特点。二、病因病机:与先天不足有关。三、诊断:发病前有脐部湿疮史、或

14、脐孔排出尿液或粪便史。按初起、成脓、溃后叙述。四、辨证论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四节 发【目的要求】掌握发的特点及不同部位的症状应与丹毒进行鉴别。【教学内容】一、概说:发的定义和特点。二、病因病机:由血热火毒所致。三、诊断:分述锁喉痈、臂痈、手发背、足发背的不同部位的表现。锁喉痈一、概说:定义和特点。二、病因病机:多因外感风温之邪、感染邪毒。三、诊断:按初起、成脓、溃后叙述。四、鉴别诊断五、治疗六、预防与调护臂痈一、概说:定义和特点。二、病因病机:急性多由湿热火毒、感染毒邪;慢性多由湿痰凝结而成。三、诊断:按急性、慢性叙述。四、鉴别诊断五、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外治未溃外用玉露膏,脓成切开。六、预防与调护手发背一、概说:定义和特点。二、病因病机:湿热内生、外伤染毒。三、诊断:按初起、成脓、溃后叙述。四、鉴别诊断五、治疗:初起宜消,脓成宜透脓托毒,溃后宜补。六、预防与调护足发背一、概说:定义和特点。二、病因病机:外伤染毒、湿热下注。三、诊断:按初起、成脓、溃后叙述。四、鉴别诊断五、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六、预防与调护第五节 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