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新坐标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862991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新坐标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 新坐标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 新坐标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 新坐标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 新坐标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新坐标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新坐标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课后限时集训(三十八)世界地理概况(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53页)一、选择题(2018银川二模)下图中的a、b、c图各自代表是印度洋(30E90E)、大西洋(70W10W)、太平洋(140E160W)中某一大洋的海底电缆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21490168】1影响海底电缆分布的因素是()地壳运动两岸的经济技术水平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洋流方向ABC D2a图中北部海底电缆连接了()A北美东部和欧洲 B北美西部和亚洲C非洲和印度 D东亚和印度1B2.A依据材料可知,三幅图代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底电缆分布状况,再结合图中轮廓,可

2、知a、b、c分别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底电缆分布状况。海底电缆是用于通讯联系的,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多的区域联系多,据此可判断答案。(2018太原模拟)读等高(深)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34题。3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正确的是()Aa大陆坡Bb大陆架Cc海沟 Dd海岭4图中0经线穿过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 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3D4.C第3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及等深线数值判断,a处海拔在0200米,属于大陆架;b处是向c处的大洋底部延伸的地区,属于大陆坡;c处等深线分布稀疏,表示大洋中心地势较平坦的洋盆;d处海拔比c处要高得多,属于海岭,即大西洋中脊。第4题,由图中经纬度

3、位置可知,图中0经线穿过的板块是非洲板块。(2018武汉4月调研)2013年8月,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下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此次航行过程中()A甲乙段一直顺水B乙丙段常遇大雾C丙丁段可见极光D丁戊段布满浮冰6北极航道通航环境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洋流 B潮汐C海雾 D海冰7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5B6.

4、D7.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段要逆行于千岛寒流;丙丁段位于高纬度,但此时为极昼时期不会看到极光;丁戊段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且为夏季,浮冰很少见;夏季气温较高,太阳照射在北冰洋水面上,水流容易蒸发而出现大雾。第6题,北冰洋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其周围洋面上分布着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对海运船只影响最大。第7题,依题意,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可大大缩短亚洲东部到欧洲西部的海运距离,则必然影响亚欧海上通道苏伊士运河。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甲所在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9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暴雪 B烈风C酷寒 D冰

5、原8B9.C第8题,注意图中两个极点的位置,结合海陆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第9题,乙大陆为南极洲大陆,因纬度高而气温低,故酷寒是其典型的由纬度位置带来的特征。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1011题。10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C纬度位置 D洋流11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10B11.D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根据图文信息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其文字材料

6、中的“45N附近”和遥感影像中显示的植被状况“西多东少”是重要信息。第10题,图示区域位于45N附近,且分布着一条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此外植被覆盖区在西部,东部是高原荒漠区。上述信息表明,该区域的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且处在山脉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故植被茂盛,而东部位于山脉的背风地带,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分布着荒漠。可见,该区域降水西多东少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即山脉阻挡西风)造成的,故选B。该区域同处西风带内,山脉东西两侧纬度位置相同,故排除A、C两项;图中山峰距离海洋约180千米,由比例尺可知,该区域西部边缘距海洋也有100多千米,因而降水差异受洋流影响很小,故排除D项。第11题,结合上题分

7、析不难发现,该区域西部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故应位于大陆的西岸,据此可排除A、C两项;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45N附近无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分布,且无荒漠分布,故排除B项;北美洲太平洋沿岸45N附近分布着南北走向的山脉,且山脉之间高原荒漠广布,与图示信息相吻合,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对比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的异同点。(2)从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该地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指出在丙海域航行的轮船可能遇到的自然风险。甲、乙两地所在国家都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甲所在国对中国公民实行落地签政策,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前往旅游。(4)说明前往甲所在国家的中国游客

8、远少于乙所在国家的原因。解析第(1)题,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主要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两地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甲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信风、洋流、地形等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量丰富,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生长期较长;降水量丰富,可以种植水稻、天然橡胶等喜湿喜热的农作物。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不同期,农作物可一年两熟;可以种植小麦、棉花等喜光照的农作物。第(3)题,丙地位于南半球中纬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在丙海域航行的轮船可能遇到的自然风险有狂风、巨浪等;受西风漂流的影响,丙海域洋流性质为寒流,轮船还可能会遇到冰山、

9、大雾等。第(4)题,前往甲所在国家的中国游客远少于乙所在国家的原因主要从距中国的距离、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答案(1)同:都位于南印度洋沿岸。异:甲地位于大陆东岸低纬度地区,乙地位于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区。(2)甲地:水热充足,农作物生长期长;一年可两到三熟;可以种植水稻、天然橡胶等喜湿喜热的农作物。或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不同期,农作物可一年两熟;可以种植小麦、棉花等喜光照的农作物。(3)狂风、巨浪、冰山、大雾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4)与乙地相比,甲地距离中国更远,且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接待能力较弱。13(2018常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材料一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甲乙材料二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1)写出图中海峡的名称,A为_,B为_。(2)A海峡附近区域所处的自然带为_。(3)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根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5)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海峡轮廓判断A、B分别为直布罗陀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第(2)题,根据上一题的结论进一步判断A海峡附近区域对应

11、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进而得出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第(3)题,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即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影响,风高浪急;而马六甲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风平浪静。第(4)题,描述分布规律,依赖于对图中等值线信息的判读。第(5)题,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包括气温高低、温差、光照以及降水等方面,而水果种植业强调光照和温差对有机质积累的影响。答案(1)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4)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5)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