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有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861882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有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向有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向有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走向有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走向有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有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有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有效 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达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老师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老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基础路径,这原来无可厚非。然而,在真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却普遍存在这么一个状态:教案是上课的剧本,老师不敢越“案”半步,并习惯于用一连串的发问“牵”着学生,一厢情愿地为学生铺设了一条立即接收知识的“绿色通道”;学生则只能亦步亦趋,被动地接收一个又一个数学结论。这么的课可能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层次分明,学生却如同“被缝了翅的鸽子”,再也难以展翅高飞。新课程呼叫生成的课堂。笔者感到: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突破“预设”的巢臼,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真诚尊重学生的个性,着力引导学

2、生经历问题的“数学化”过程的同时,老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使生成的资源变成源头活水滋润课堂。这才是本体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终生可连续发展。案例一:100以内数的认识本案例取材于笔者在上海学习期间徐汇区“探究性学习研讨活动”中的一节研讨课。1、师:请说说你喜爱的数!生:我喜爱8,因为我今年8岁。生:我喜爱100,因为我想考满分。生:我喜爱60,我们新中国成立有60周年了。生:我喜爱12,我知道有12生肖。生:我喜爱66,因为六六大顺。生:我喜爱50,我有50张邮票。生:我喜爱54,因为我们班有54个学生

3、。生:我喜爱9000,我有9000元的压岁钱。板书:56、100、12、88、66、7、2、35、6、50、300、9000、2、师:我们今天只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哪些数不属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生:300和9000全部超出100。3、师:剩下的这些数有些乱,小组讨论一下,能不能把余下的这些数整理整理?学生优秀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生:我们把单数放在左边,双数放在右边;师:不简单,已经看得出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了。生:我们把小于50的放在一起,大于50的放在一起;师:也就是从小到大来分的。生:一位数为一类,两位数为一类,100是三位数,也是一类;师:一位数我们以前学过了,今天

4、不再研究;生:写法是一笔的为一类,写法是两笔的是一类;师:一个有意思的分法,很新鲜。生:个位是0的为一类,个位不是0的为一类。师:谁能给这些个位是0的数起个名字?生:我给这些数起名,叫“0宝宝”;师: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在数学上这些数叫“整十数”,挑一个自己喜爱的整十数,说说它的组成。生:40是由4个十组成的,还能够说是由40个1组成的。生:老师,100是整十数吗?生1:100是由100个1组成的,因此,100不是整十数;生2:100是由10个十组成的,因此,100是整十数;生3:100是由一个百组成的,因此,100是整百的数;生4:100的个位是0,因此,100是整十数;师:真不简单,不但讲出

5、了自己的见解,还讲出了自己的理由。因为,100个1和1个百全部能够看作是10个十,因此,100能够看成是整十数;但通常还是把它看成整百数比很好。师:余下的数有哪些特点?生:读起来全部是几十几,全部是由多个十和多个一组成的。师:请每人选一个数把它的组成说给同桌听。分析:本案例没有囿于例题的束缚去照搬例题,而是由学生来提供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的背后有着一个个鲜活详细的生活图景,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起点;这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也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面对学生的初步整理,教者不由得要感叹备课时想象力的贫乏!即使她们的分类有的过于

6、笼统,有的分类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甚至有的整理有些“另类”,但每一个整理方法全部是她们自己的发觉,甚至是发明。假如老师不放手,要出现如此丰富的整理结果是不现实的。相形之下,高低优劣,一目了然。案例二:轴对称图形1、 出示图片:蝴蝶、飞机、树叶、加拿大国旗、千手观音。2、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些图片,你发觉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它们全部是平面图形。生:它们全部是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生:它们全部很漂亮。师:漂亮!同学们感受到美了吗?生齐答:感受到了生: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它们到底美在哪儿呢?生:两边一模一样?师:怎么样才是一模一样呢?生:左右两边形状相等。师:同意吗?谁还有补充?生:除了形状

7、一样,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也是一样的。师顺水推舟:像这么两边一模一样的现象叫“对称”,这些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分析:本案例中,老师敏锐地抓住一个学生的回复“它们全部很漂亮”中隐含的信息,先让学生对图形再次观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源头”,又品位到了数学知识的“审美内涵”。和此同时,话锋一转,“它们到底美在哪儿呢?”将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向图形结构的解读上,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建构着一座数的殿堂。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很快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孩子们因为自己是新知识的发觉者而充满着成就感,整课堂则所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鲜活的课程资源经常是转瞬即逝的,课上,老师一旦发觉有价值的信息,就应该立即

8、捕捉,巧妙引申,让意外生成快速纳入课堂正轨,确保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索:可能知识是千百年来被大家无数次地论证了的客观事实,那么,个人只能旁观和接收,而不能使之发生改变,知识成了大家接收的对象,而不是思索的对象,求知者没有争辩的权利,只有接收的义务,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这就是为何一向的课堂教学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时只能落实为“主动接收”的原因之一吧!这么的课堂教学成了教案的翻版。于是,知识的由来经常被不经意地省略,学生间的差异被不由自主地忽略,学生的不一样的看法被“巧妙”地搁置,学生则总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就是老师的专断霸权。在这么的课上,“六六大顺”和“0

9、宝宝们”是难以出现的,有关“轴对称图形”的讨论也不会如此生动,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便成为一个必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淡漠了,棱角磨平了,个性消弥了,学生变得越来越本份,越来越循规蹈矩;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可能能让学生“多、快、好、省”地接收一个个数学结论,学生可能能临时得到一个象样的分数,失去的却是独立思索的精神!孩子们有各自的视角,总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发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她们相互启发,相互竞争,总是把一次次的“再发明”演绎得多姿多彩。就象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要在探究中才能学会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决不但仅是知识本身,更为主要的是学生逐步形成的学科情感、自信心、人格、对本身的认识因为,数学学习除了数学知识的传承,同时也传承着一个数学文化,传承着一个人文关心。只有我们心中真正装着学生,立足全体,放眼发展,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才能充满灵感的火花、生命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