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860891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与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具有探究性质的操作,应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操作目的是为了支持数学思考,操作以学生自己的思维为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方式,即要学生自主地参与,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亲历与体验。以下两个案例教学内容(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目标和模式似乎相同,仔细辨析可以看出两者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案例一)上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体,引出长方体、正方体。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存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教具摸一摸,想一

2、想长方体有哪些特征,然后看书画出特征。学生总结出长方体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等特征。正方体的教学仿照长方体的教学实施(案例二)上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体,引出长方体、正方体。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存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教师通过提问呈现学习任务: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你能发现吗?请你把结果记录下来(每个小组都分发了一个表格)。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开始操作实验,讨论后,师生体成如下对话:生1:我计算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相对的面的大小,发现它们相对的面的大小一样。师:哦,是好方法。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都

3、一样大小吗?(学生坐下立刻再投入操作) 生2:相同的地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对面大小相等;不同的是正方体六个面大小完全相等,而长方体只是相对的面大小完全相等。师:你怎么知道的?生1:通过计算和对比发现的 。师:我也同意你们的好方法。(板书)生3:(迫不及待地)不相同的地方还有正方体的12条棱一样长,而长方体不是,只有相对的棱才一样长。(边说边用手摸)师:你怎么知道这些的?生3:(同组的同学争着说)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师请学生出来示范,并板书。老师作了小结(分析)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几乎都是按案例一的方式组织课堂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一直认为这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归纳的学习方式。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

4、这一环节动手摸一摸,那一环节动手折一折,在教师给出规则的操作中来发现,得出教师设想中的结论面对这些,我们可以设问,我们有关注到学生的想法、疑问吗?这些是真正的探索与发现、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吗?案例二中,教师给了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设计并通过不断反思和修正来发现,这才是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给自己定下操作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这样的数学活动才是学生自主参与,才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活动。如何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呢? 总的来讲,我觉的要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四点去实现这个转变: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数学兴趣。(1)“我要学”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体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2)“我能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

6、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因而其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学习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成功不分大小,只要进步了就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师生一起分享每个学生成功与快乐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切实地体验到“我能学”,这正是学习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3)“我会学”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要重视实践和操作。实践和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做中真正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达到“我会学”的境界。(4)“学有用”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体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就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这种

7、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我们的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之于生活。因此我更提倡我们的数学课堂取材于生活,多列举并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2采用小组合作制的教学组织体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这样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互相支持、配合,因而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在难点、重点时让学生讨论讨论,在建立概念、理

8、解算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等多方面的实践,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3培养学生对教师和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意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该具有一定的批判性的,而传统的数学教育学生习惯于接受,习惯于信任教师,长期以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克服其弱点,扬其长处,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讲,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意识。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摆正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能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创新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再次,各种概念及知识点要充分运用变式,促使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最后,教学过程中多出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有多余条件或缺失条件等问题,总之,要让学生在一种主体性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体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对精心设计的教案的演绎过程,应该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与完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