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免疫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860386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医学免疫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医学免疫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医学免疫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医学免疫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医学免疫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医学免疫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学免疫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他们在获 得方式、识别特点和效应机制等方面均不同。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需接触抗原发挥作用时间早期而快速,96h96h(4d)免疫原识别受体PRR (MR、SR、TLR)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由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是否克隆扩增否是识别抗原成分病原体表面共有而特定成分特异性抗原肽成分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分子T细胞及细胞免疫系统 B细胞及体液免疫系统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一粒细胞、单

2、核、DC、 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丄红细胞和血小板.淋巴样祖细胞一B、T、NK细胞 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一活化B细胞随 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一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一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 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 发育,促进免疫细

3、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 B2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 B 40%)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淋巴细胞再循环

4、?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 APC 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Ag 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异物性和特异性。 异物性:异种异物、同种异体异物(如同种异体移植物)、自身物质(恶化、衰老、死亡的自身 组织和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的成分如精子、脑组织、眼晶状体P、甲状腺球P),亲 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别越大异物性越大,免疫原性越强。特异性: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仅能与该抗体或淋 巴细胞专一性结合,因每个抗原中存在抗原表位。试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5、 其结构基础是抗原表位。抗原表位:Ag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常由5-17AA残基或5-7多糖或核苷酸残 基组成。抗原的抗原表位的总数叫抗原结合价。根据抗原表位的结构特点可分为顺序表位和 构象表位。根据淋巴细胞识别不同可分为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识别表位的受体TCRBCRMHC分子参与必须无需表位性质处理后的线性短肽天然多肽、多糖、LPS等表位大小T: 8-12AAT: 12-17AA5-17AA,5-7多糖、核苷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线性表位、构象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何位置抗原分子表面顺序表位/线性表位:连续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T细胞表位和部分B细胞表位。 构象表

6、位/非线性表位:短肽、多糖或核苷酸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的特定结构。试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TD-AgTI-Ag组成B细胞和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结构特点复杂,要与MHC分子结合简单,不需与MHC分子结合化学性质蛋白质多聚蛋白、LPS、细菌多糖抗体类型IgG为主低亲和力的IgM免疫记忆有无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活化B细胞B-2细胞B-1细胞免疫耐受不易易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2、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3、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4、分子构像:抗

7、原表位5、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6、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二、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 的应用和类型。佐剂:要适量,太高或太低易造成耐受;弗氏佐剂诱导IgG,明矶佐剂诱导IgE 免疫途径:皮内皮下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口服(耐受)试述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异同点超抗原普通抗原T细胞反应频率高,1/20-1/5低,1/-1/化学性质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普通蛋白质、多糖TCR结合部位V链的CDR3外侧区域V、J和V、J、D围成 (抗原结合槽)MHC结合

8、部位非多肽区多肽区肽结合槽MHC限制性无有应答特点直接刺激T细胞APC处理后被T细胞识别反应细胞CD4+ T细胞T、B细胞Ig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如图 4-2/P35,图 4-3/P36。Ig由基本结构和其他成分组成。基本结构由外侧的 2 轻链和里侧的 2 重链组成,轻链和重链、重链之间借链间 2 硫键连接, 轻链和重链均可分为可变区(重链近N端1/4和轻链近N端1/2)和恒定区(轻链近C端1/2和 重链近C端3/4),其中每个可变区可内间断存在3个高变区和4个骨架区,轻链可变区和恒 定区均含一个结构域,重链可变区含一个结构域而恒定区含3-4个结构域(IgG、IgAlgD含3 个,IgM

9、、IgE 含 4 个)。其他成分起多聚Ig和稳定多聚Ig的作用,包括J链和分泌片,2个IgA借J链连接成二聚体 slgA,而分泌片稳定二聚体,5个IgM借J链连接成五聚体。V 区功能中和毒素和阻断病原体入侵, 6 个 CDR 识别、结合一个抗原表位。C区功能、 补体结合位点功能:激活补体,IgM、lgG1、lgG3、IgG2(较弱)和抗原结合借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IgA、 IgG4、 IgE 形成聚合物后借旁路途经激活补体。Fc段和FcR结合的功能:调理作用(Ag-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 表面的FcR结合增强其吞噬功能)和联合调理作用(Ag-IgG的Fc段+中、巨细胞FcR, A

10、g-C3b/C4b+中、巨细胞C3R/C4R促进吞噬作用)ADCC(靶细胞抗原-Ig的Fc段+Nk、中、巨细胞FcR,直接杀伤靶细胞)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为亲细胞致敏性Ig,IgE的Fc段+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FcR,引起过敏反应。)穿过胎盘和粘膜介导固有免疫:IgG(1、 3、4)唯一通过胎盘(含FcR),IgA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含FcR)。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和决定因素不同Ag或同一 Ag刺激B细胞产生的Ig在特异性及类型方面表现的不同叫Ig异质性,主要 变现为:不同抗原表位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类型lg(其识别抗原的特异性不同+重链类别和轻链 型别不同);不同抗原表位诱导同一类

11、型的lg,其识别抗原的特异性也不同。由内源和外源因素决定的。 外源性因素:多样性抗原的存在内源性因素:lg含有不同的抗原表位而具有不同的免疫原性,包括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 型。试比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异同点IgG: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合成,血清和组织液中含量最高的lg,有4个亚类lgG1-4; 功能主要在再次免疫中分泌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亲和力高+分布广泛);lgG1、 3、 4 穿过胎盘,新生儿抗感染;lgG1、 3、 2 的 、 补体结合位点,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IgG1、3的Fc段与某些细胞上的FcR结合发挥调理、联合调理、ADCC作用;IgG1、2、4的Fc段与葡萄球菌蛋白A/SPA结

12、合,可纯化抗体引起ll、lll型超敏反应的的某些自身抗体(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也是IgG。IgM:合成最早-胚胎后期开始合成,含量第三,无铰链区(因而最耐蛋白水解酶)有2个亚类 IgM1、2,均有mIgM(单价)和sIgM(五聚体,分子量最大lg)功能初次免疫中最早产生的lg,抗感染的先头部队。mlgM构成BCR,B细胞只表达mlgM表示其未成熟;slgM 为天然血型抗体,血型不合导致溶血。slgM含10个Fab段(本结合10个抗原表位而是10价lg,实际5价)因而激活补体 效率最强胎儿诊断:脐周血中 lgM ,胎儿宫内感染。IgA:出生后4-6开始合成,含量第二,有2亚类IgA1-

13、2,均含血清型(单体)和分泌型(二聚体, 含分泌片,抗蛋白酶水解)功能:SlgA可穿过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因而一一IgA穿过粘膜进入母乳,新生儿消化道 吸收母乳中slgA得到自然被动免疫;slgA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在粘膜表面阻止病原体粘 附、中和毒素,机体抗感染的边防军。IgD:随时可合成,含量第四,无亚类和J链,铰链区最长而易被蛋白酶水解而寿命最短 功能:mlgD构成BCR, B细胞表达mlgD+mlgM为成熟的初始B细胞,活化的B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mlgD 消失。IgE :最晚产生,血清浓度最低,无铰链区,由粘膜下淋巴组织的浆细胞分泌功能一一亲细胞致敏抗体,其Fc段的、结构域易于肥大细

14、胞、嗜碱性粒细胞高亲和力的Fc R I (IgE Fc受体)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免疫。何为单克隆抗体,有何特点?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 mAb )。mAb 的特点:(1)结构均一,一种mAb分子的重链、轻链及独特型结构完全相同,特异性强,避免(或 减少)血清学的交叉反应。( 2) mAb 纯度高,效价高。( 3) mAb 可经杂交瘤传代大量制备,制备成本低。补体系统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比较和生物学意义经典途径旁路途经MBL途径激活物IgG、IgM-Ag 复合物保护病原体的成分N氨基半乳糖、甘露糖C3转化酶活化的C4b2a活化

15、的C3bBbP活化的C4b2aC5转化酶活化的C4b2a3b活化的Bp活化的C4b2a3b起始补体C1qC3凝集素生物学意义后期、再次感染最早、初次感染早期,初次感染种系发育最迟最早旁路到经典的过渡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活性片段发生自发性衰变;控制补体活化的启动;补体调节蛋白对酶反应和MAC组装 的调节。具体有:对经典途径C3、C5转化酶的调控,对旁路途径C3、C5转化酶的调控, 对 MAC 组装的调控。对经典途径 C3、 C5 转化酶的调控(6 种):C1抑制物/C1INH:抑制C1r、C1s、MASP活性,阻断活性C4b2a形成。补体受体1/CR1/CD35:竞争性结合C4b,阻断C4b与C2结合;促进I因子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