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题型借鉴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85936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题型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习题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题型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习题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题型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习题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题型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习题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题型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题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题型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题型借鉴(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核酸杂交技术(一)名词解释 1原位杂交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3探针 4反向点杂交5缺口平移标记法6随机引物标记法7末端标记法8Southern blot杂交9荧光原位杂交10菌落杂交(二)选择题【A型题 】1DNA链的Tm值主要取决于核酸分子的( )A GC含量B AT含量C AG含量D AC含量E TG含量2液相杂交是下列哪一种( )A Southem印迹杂交B Northem印迹杂交C Dot印迹杂交D Slot印迹杂交E RPA实验3研究得最早的核酸分子杂交种类是( )A 菌落杂交B Southern杂交C Northern杂交D 液相杂交E 原位杂交4Southern杂交通常是指(

2、 )A DNA和RNA杂交B DNA和DNA杂交C RNA和RNA杂交D 蛋白质和蛋白质杂交E DNA和蛋白质杂交5最容易降解的核酸探针是( )A cDNA探针B dsDNA探针C ssDNA探针D gDNA探针E: RNA6探针基因芯片技术的本质就是( )A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B 蛋白质分子杂交技术C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 基因重组技术E 酶切技术7DNA探针的长度通常为( )A 1000 2000个碱基B 500 1000个碱基C 400 500个碱基D 100 400个碱基E. 100个碱基8寡核苷酸探针的最大的优势是( )A 杂化分子稳定B 可以区分仅仅一个碱基差别的靶序列C 易标记D 易

3、合成E 易分解9在Southern印迹中常用的核酸变性剂是( )A 甲醛B 乙醛C 氢氧化钠D 碳酸钠E 盐酸10盐酸硝酸纤维素膜最大的优点是( )A 脆性大B 本底低C 共价键结合D 非共价键结合E 高结合力11最常用的DNA探针标记方法是( )A 随机引物 B 切口平移C 3 -末端标记 D 5 -末端标记E PCR法12为了除去探针,重复使用滤膜,以下哪种情况不可以发生( )A 探针在预杂交与除去探针之间的过程中曾经干燥过B 探针在预杂交与除去探针之间的过程中曾经湿润过C 探针在预杂交与除去探针之间的过程中曾经温浴过D 探针在预杂交与除去探针之间的过程中曾经漂洗过E 探针在预杂交与除去探

4、针之间的过程中曾经标记过135一末端的DNA探针标记主要依靠的酶是( )A T4多聚核苷酸激酶B 末端转移酶C AKP D DNA polE DNA pol14血友病是一种( )A 染色体病B X连锁遗传病C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D 先天畸形E 常染色体隠性遗传病15预杂交中最常用的封闭剂是( )A Denhavdts溶液 B 5TBE C 1TBE D 1TAE E 1TPE16检测目标是RNA的技术是( )A Southern杂交B Western杂交C Northern杂交D Eastern杂交E 杂交淋巴瘤17检测靶序列是DNA的技术是( )A Southern杂交B Western杂交C

5、 Northern杂交D Eastern杂交E 杂交淋巴瘤18DNA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DNA分子成为单链,这一过程称( )A 变性B 复性C 复杂性D 杂交E 探针19具有碱基互补区域的单链又可以重新结合形成双链,这一过程称( )A 变性B 复性C 复杂性D 杂交E 探针20一种标记核酸与另一种核酸单链进行配对形成异源核酸分子的双链,这一过程称( )A 变性B 复性C 复杂性D 杂交E 探针21点/狭缝杂交可以用于( )A 快速确定是否存在目的基因B 不仅可以检测DNA样品中是否存在某一特定的基因,而且还可以获得基因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分布的信息C 用于基因定位分析D 阳性菌落的

6、筛选E 蛋白水平的检测22放射自显影时反射光产生的潜影 在低温下较稳定,最适温度是( )A -70 B -30C -20 D -10E 423Southern印迹杂交可以用于( )A 不仅可以检测DNA样品中是否存在某一特定的基因,而且还可以获得基因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分布的信息B 检测的目标是RNAC 用于基因定位分析D 阳性菌落的筛选E 蛋白水平的检测24寡核苷酸探针的Tm简单计算公式为( )A Tm=4(G+C)+2(A+T)B Tm=2(G+C)+4(A+T)C Tm=6(G+C)+4(A+T)D Tm=2(G+C)+6(A+T)E Tm=6(G+C)+2(A+T)25Northern

7、印迹杂交可以用于( )A 快速确定是否存在目的基因B 不仅可以检测DNA样品中是否存在某一特定的基因,而且还可以获得基因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分布的信息C 检测的目标是RNAD 用于基因定位分析E 阳性菌落的筛选2626荧光原位杂交可以用于( )A 快速确定是否存在目的基因B 检测的目标是RNAC 用于基因定位分析D 阳性菌落的筛选E 蛋白水平的检测27以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诊断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若能与突变探针及正常探针接合,则该样本为( ) A 正常人B 杂合体患者C 纯合体患者D 携带者E 不能确定28在pH为下述何种范围时,Tm值变化不明显( ) A pH为35 B pH

8、为45C pH为56 D pH为59E pH为81129一般来说,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的长度为( ) A 2-10bpB 17-50bpC 60-100bpD 100-200bpE 200-300bp30变性剂可使核酸的Tm值降低,常用的变性剂是( )A 甲酰胺 B 氢氧化钠C 浓盐酸 D 稀盐酸E 甲醇31下列有关cDNA探针的描述不正确的为( ) A 利用mRNA通过RT-PCR在体外反转录可制备大量的cDNA探针B cDNA探针不包含内含子C cDNA探针不包含大量的高度重复序列D 由于cDNA探针自身所携带的poly(dT),有可能产生非特异性杂交的问题E cDNA探针合成方便,成为探针

9、的重要来源32一般来说核酸杂交的温度低于其Tm值的多少度进行( )A 1525 B 1015C 510 D 3040E 405033对于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温度一般般低于其Tm值( )A 3040 B 2030C 1530 D 1015E 534一般情况下,不含变性剂甲酰胺时,杂交反应常在多少下进行( )A 90 B 80C 75 D 68E 5835在含50%甲酰胺时,杂交反应在多少进行( )A 70 B 65C 55 D 42E 3536杂交时的温度与错配率有关,错配率每增加1%,则Tm值下降( )A 0.5 B 11.5C 22.5 D 33. SE 44.5 37RNA/RNA的杂交体的

10、Tm值一般应增加( )A 15 B 510C 1015 D 1520E 202538杂交的时间一般为Cot1/2的( )A l倍 B 13倍C 3 5倍 D 58倍E 10倍以上39为封闭非特异性杂交位点,可在预杂交液中加入( )A ssDNA B 1SSCC 10SSC D 5TBEC E 50TAE40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常用的A、G、C、T聚合体的数目是( )A 4个 B 6个C 8个 D 10个E 12个 【X型题】41下列哪些是影响DNA复性的因素( )A DNA浓度 B DNA的分子量C 温度 D 碱基组成E DNA的来源42 DNA探针的优点有( )A 制备方法简单B DNA探针易

11、降解C DNA探针的标记方法成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D 克隆在质粒载体中,可以无限繁殖,取之不尽E 单链,不存在竞争性的自身复性43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探针的全程标记( )A DNA加尾法B DNA切口平移标记法C 随机引物标记法D 末端标记E 尾端标记44关于DNA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二级结构破B 一级结构破坏C 黏度降低D 生物活性丧失E 浮力密度增加45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使DNA变性( )A 增加溶液的浓度B 加热C 改变溶液的pH值D 有机溶剂E 冷藏46预杂交中,下列能起封闭作用的是( )A ssDNA B BSA C 小牛胸腺DNA D 脱脂奶粉E DTT47变性的DNA会发

12、生哪些理化性质的变化( )A 粘度下降B 沉降速度增加C 浮力下降D 紫外光吸收增加E 紫外光吸收减少48.下列物质适于非放射性探针标记的是( )A AKP B ACP C 生物素 D 地高辛E 荧光素49关于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特异性高 B 可依赖氨基酸序列推测其序列 C 分子量小 D 可用于相似基因顺序差异性分析 E 可用末端转移酶进行5端标记50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杂交反应的速度( )A 采用大片段探针B 少量的反应体积C 高反应温度D 不断的振摇E 大量的反应体积51关于切口平移法下述正确的是( )A 可标记线性DNA B 可标记松散螺旋DNA C 可标记超螺旋DNA D 可标记存在缺口的双链DNA E 可标记随机引物52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从凝胶上转移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