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85786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 1月6日目 录一、“十二五”发展成就1二、 “十三五”发展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发展原则9(三)发展定位10(四)发展目标11三、“十三五”铁山发展空间布局16(一)打造主城区精细化管理样板区16(二)打造东部旅游新城17(三)打造西部工业新城18(四)打造南部物流新城19四、“十三五”铁山发展重点任务20(一)建设“创新铁山”20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202.加快管理机制创新213.加强投融资体制创新22(二)建设“富强铁山”231.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232.打造四大产业集群243.

2、推进区企沟通融合25(三)建设“美丽铁山”25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62.打造世界铁城品牌273.丰富城区文化内涵28(四)建设“智慧铁山”291.创建智慧生活292.构建智慧旅游303.打造智慧城市30(五)建设“幸福铁山”311.保障民生改善312.促进产业发展343.打造宜居城市35五、保障措施36(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361.坚持党的领导362.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363.广泛凝聚力量37(二)健全制度保障381.完善绩效评价考核382.完善监测评估制度383.完善规划协调制度38(三)强化项目支撑391.有序实施市政建设项目392.全面实施公共服务项目403.强力实施产业发展项目

3、40(四)加强法治建设401.坚持依法行政412.促进司法公正413.建设法治社会41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 纲 要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全区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铁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引领铁山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美丽生态新铁山、打造世界铁城的行动纲领。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铁山紧紧围绕“打造最具幸福感魅力城区”的发展定位,始终不渝坚持以“铁的意志”促转型,以“山的高度”谋发展,抢抓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武汉

4、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称。综合配套改革和黄石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挑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经济实力进步明显,筑牢了发展根基。“十二五”期间,铁山在“抓发展重点抓经济、抓经济重点抓项目、抓项目重点抓招商、抓招商重点抓环境、抓环境重点抓作风”的经济发展理念指导下,形成了“小分队常驻招商、产业链专题招商、全员发动抓招商”的铁山招商模式,黄源

5、光伏、携康电子、楠田工模具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顺利落户,实现了铁山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一是“造血”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铁山第二产业发展稳定,第三产业发展进步明显,引进了一大批投资大、拉动力强的优势项目。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73亿元,年均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93亿元,年均增长15.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二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08亿元,年均增长10.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49亿元,年均增长18.63%。三是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15亿元,年均增长10.68%,居民收入稳步

6、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33元,年均增长13.37%。转型发展成绩斐然,破解了发展瓶颈。铁山以黄石市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示范区为契机,以思想转型为导向,以生态转型为根基,以产业转型为驱动,以城市转型为核心,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区的跨越式转变。在思想转型方面,坚持辩证看待铁山的“小”和“竭”,坚决冲破了“恋矿思维”、“唯矿定势”,变“小”的劣势为工作优势,变“竭”的压力为发展动力,实现了发展思想上由找矿、挖矿向看矿、造矿的转变。在生态转型方面,牢固树立了“绿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和“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进行了大量的生态修复工作,完成了将366万平方米的废石场打造成了槐花林,创造了

7、“石头上种树”、“废石堆上建厂”的“铁山传奇”,成功举办了四届槐花旅游节,并被纳入了湖北省赏花旅游线路图。同时,举办了元宵激光音乐秀、幸福湖北之旅系列之“青年幸福爱情之旅”等活动,显著提升了铁山知名度。在城市转型方面,坚持以打造“世界铁城”品牌为引领,用旅游的理念规划城市、用景区的标准建设城市、用游客的眼光管理城市,严格遵循“建一物,添一景”的规划审批原则,在避免大拆大建、前建后拆的同时,把桥梁、公园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成具有铁文化特色、彰显铁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工矿城区开始向宜居宜业宜游城区的转变。在产业转型方面,实现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二、三产业并重转变,由传统产业向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转变

8、。坚持“先动手,后伸手”,成功搭建了东区三产业发展平台、西区二产业发展平台与南区物流发展平台,成功吸引了楠田工模具、龙飞机电、晨科饲料、铁城环保、黄源光伏、携康电子、黑海工谷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顺利落户,实现了引进一个,带动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挖掘了生态、文化、旅游、精神“四座富矿”,实现了铁山潜力再发、活力再生、实力再增、魅力再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树立了城市品牌。“十二五”期间,铁山全面推进了“一主两翼”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格局拓展、精细化管理和城市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编制完成东、西、南“三区”区域发展规划,分别确立为旅游、工业、物流“三个新城”发展定位,实现了由

9、“一主两翼”向“一主三新”发展战略的转变,形成功能设施建设与产业项目建设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主城区按照精致、精准、精细的要求,打造精细化管理样板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率先达标,东区旅游新城、西区工业新城、南区物流新城各项建设稳步推进。五年来,铁山从特有的铁资源、悠久的铁历史、深厚的铁文化出发,提出了打造“中国工业乡愁目的地”,通过举办铁城自行车赛、铁城美食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彰显了铁文化和矿冶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了铁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真正让前来铁山的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三千年工业乡愁,切身感受到铁山的工业文明和城市形象。探索建立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新机

10、制,全面实施了“洁、绿、亮、黑、美”五化工程,城区主要道路全部刷黑,所有社区实现绿色照明,彩色绿化实现全覆盖,水、电、路、气、网配套设施齐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不足9平方米增加到12平方米,铁山连续7年成为黄石最干净城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避免了环境恶化。过去五年,是铁山优生态、美环境的五年。十二五期间,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变废石为宝石,变灰带为绿带,加快建设美丽生态新铁山,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始终把工矿废弃地复垦作为生态立区的最大任务来落实,关停各类矿山17家,整治开山塘口5处,治理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3

11、0余处,特别是把寸草不生的300多万平方米硬岩废弃地进行复垦绿化,打造成了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基地。在120、150和光彩山废石场上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在107废石场上实施了龙衢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共恢复治理面积2083.64亩,复垦林地1117.73亩,保留建设用地966.01亩;以全省“绿满荆楚”行动为契机,以全市“五边三化”工程为着力点,在全面抓好城乡绿化基础上,突出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特殊优势和山、水、林的绿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批绿化精品亮点工程。目前,全区造林绿化合格面积1058亩,计划关停的17家“五小”企业全部关闭,计划整治的22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部治理

12、完毕,全区减少粉尘排放56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000吨,减少污水排放3100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保障了民生民利。“十二五”期间,铁山始终坚持“感情向民生倾斜、政策向民生倾斜、资金向民生倾斜、项目向民生倾斜”,确保每年可用财力的6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在住房、社保、医疗、卫生、计生、教育、民政、科技等方面均突飞猛进。成功建立了住房保障新模式,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全面推广。积极扶持市民创业工作,解决失业人群就业问题,失业率控制在4.25%以内。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提升,社区医疗服务全面推广,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依法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

13、率保持在-1%左右。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两免一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近三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100%。教育硬件设施及教育环境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全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达到了“五个零”五个零:教育零外债、校舍零危房、教师工资零拖欠、义务阶段学费零负担、小学生零辍学。的指标,在全省率先通过了国家验收。科普知识全面推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获科技进步与科技成果奖项30余项,创新意识逐步加强。民政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区福利院、殡仪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社会治理不断加强

14、,平安铁山创建顺利推进,杜绝了重特大伤亡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应急救助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和知晓率在全市排名前列,“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统战、档案、民防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体制创新成就突出,提升了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全面推进了大部制、行政审批制度、财政体制等改革,有效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扁平化管理水平,实现了政务公开、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全覆盖;积极开展了“新理念、新作风、新业绩”的“三新”主题实践活动,抓实了干部作风,提升了执政执法效率,促进了铁山跨越式发展。激励全区

15、加强探索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并总结了“大经济、大综治、大城建、大服务、大党建”的体制格局。“十二五”期间,铁山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城区、全国老年气排球之乡等7个国家级荣誉和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区、湖北省旅游产业突出贡献县市区、湖北矿冶之都、湖北摄影之乡等14个省级荣誉。“十二五”时期,铁山发展成就突出,但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资源枯竭、空间不足,二者是制约铁山发展的瓶颈。二是受经济新常态下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放缓,出现了发展不够的问题。三是工矿废弃地治理、空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历史欠账仍多,治理力度仍然不够,未能解决总体上环境不优的问题。“十三五”时期,铁山仍将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时期,也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竞质提速,推动铁山转型跨越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二、 “十三五”发展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是铁山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一主三新”战略部署,加快经济转型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的攻坚时期,更是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铁山既面临诸多国家战略、政策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带来的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