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碎石试验段填筑(改)施工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85735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碎石试验段填筑(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配碎石试验段填筑(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配碎石试验段填筑(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配碎石试验段填筑(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配碎石试验段填筑(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碎石试验段填筑(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碎石试验段填筑(改)施工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依据12、编制目的1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4、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35、沉降观测66、级配碎石填筑路基检测77、其他施工本卷须知118、施工平安保证措施129、施工环保保证措施13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填筑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施工验收标准及新建铁路郑州至焦作线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编制。2、编制目的1试验段里程选定:选取DK54+571新月大桥81#桥台为路基级配碎石过渡段填筑试验段。2采用不同的施工参数施工,总结出过渡段施工工艺来指导后续施工。按验收标准要求做填筑、压实的试验,以确定合理的铺填厚度、压实遍数、含水量及填筑工艺。试验时记录好压实设备的类型、最正确组合方式、碾压遍

2、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含水量等。试验完成及时整理出书面材料,试验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作为该种填料大面积施工的依据。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3.1、原材料准备:1施工前对碎石填料、外掺料PC 32.5水泥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2掺入的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2h,终凝时间宜大于4h。3在试验合格后的碎石厂取料,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3.2、试验及技术准备:1由试验部门根据料源和水泥原材,试验后出具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报告配合比、灰剂量、水泥试验报告等相关报告。2由测量

3、队计算好线路中线坐标及不同标高的路基坡脚位置。3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既: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3.3、施工人员准备:姓名职务备注汪康生产经理负责现场施工安排谭秀军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处理赵斌技术员负责现场资料收集马立鹏技术员负责现场资料收集李鹏程平安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人员平安曾仁贵平安员负责现场施工人员平安连福生试验负责人负责现场试验检测郭亮试验员负责现场试验检测张小千测量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张建威测量员负责现场测量普工施工配合10人负责现场临时调配3.4、施工机械准备: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平地机PY180台22震动压路机22t台43洒水车S

4、Y-20台24装载机ZL50台25推土机TY220台26自卸汽车DFZ3251A1辆107小型打夯机C60台43.5、其他准备: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两个沉降观测断面,一个在线路中心距桥台1.0m处,一个在过渡段中部,观测断面为A型,即在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埋设位移观测桩,在路基面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断面沉降观测由测量组观测及记录,并及时报验给监理单位。4、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4.1、施工流程:根据施工技术指南,进行了如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工艺流程。检验合格过渡段基底处理拌合水泥级配碎石台背渗水墙砌筑台背基坑混凝土回填汽车运输至现场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检验合格后进入下一层施工分层、分区

5、碾压养护质量检测与验收4.2、施工方法:、在过渡段施工前,确认台背渗水墙已施工完成,并检测验收,形成文字资料。、台背基坑采用碎石或C20混凝土回填,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震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MPa/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填筑前由测量队进行放样,放出线路的中桩,再根据边线位置标高计算出线路宽度,然后放样出边桩,现场技术人员根据填筑区长度、宽度、厚度计算出级配碎石填筑方量。、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过程中覆盖彩条布,以防水份蒸发和环境污染。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的路堤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

6、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技术标准层号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压实标准备注135cm4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压实标准:K30150 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 Mpa,孔隙率 n28%分别按天然、最正确调整含水量。56240cm4分别按天然、最正确调整含水量。56、完成原料摊铺后,由试验人员进行原料的含水率测量。测定含水率后如含水率大于最优含水率,那么进行晾晒;如含水率小于最优含水率,那么进行喷雾器进行洒水。并在洒水或晾晒过程中对填料的含水率继续进行监测。直到填料的实际含水率到达比最优含水率大1%-2%前方进行下道工序。、级配碎石摊铺后,使用平地机对填料进行摊铺。摊

7、铺过程中继续对级配碎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测,采取洒水等措施保证级配碎石在摊铺过程中满足最优含水率;同时对初步完成拌和的区域采用滴定法进行试验检测水泥含量。施工过程中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级配碎石摊铺时记录好摊铺时间,如果断面过大导致在终凝时间内无法完成施工,应总结时间减少每次施工的断面长度,或增加摊铺机械。集料摊铺后使用平地机对填料进行修整、整平,并根据设计要求做出中间高两侧低的路拱。当混合料接近最正确含水率时,用震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且外表无明显的轮迹。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

8、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拌和长度不小于2.0m。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米范围内,采用小型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外表应始终保持湿润。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使级配碎石外表保湿养生不少于7天。养生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并配合洒水车洒水养生。养生期间勿使集料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当级配碎石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

9、门的养生期。边坡修整每次放样中,边坡向外加宽50cm,每填高2米,粗修一次边坡,将多余的集料去除。路基完成至基床底部后,使用坡度尺1:1.5自路肩处向下由机械和人工修整边坡,将边坡夯拍密实整齐。5、沉降观测5.1、埋设要求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两个沉降观测断面,一个在线路中心距桥台1.0m处,一个在过渡段中部;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为A型,即在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埋设位移观测桩,在路基面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5.2、控制标准沉降变形观测的控制标准为边桩水平位移小于5mm/天,竖向位移小于10mm/天。填筑过程中加强观测,假设沉降量超出控制值,应停止填筑

10、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继续填筑,必要时采取卸载措施。5.3、观测精度及频率测量精度应到达二级水准标准测量频度:在路基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各种原因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3天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前15天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月观测一次。6、级配碎石填筑路基检测6.1过渡段基底处理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 MPa/m。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

11、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间1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检验方法:观察、尺量。6.2过渡段基坑回填检测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组。检验方法:在浇筑地点抽样成型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28d抗压强度试验。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

12、点。检验方法:动力触探试验。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mm。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6.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检验数量: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缺乏200t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检验1组。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

13、报告并进行有关工程的试验。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 、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项 目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 n%压实标准1505028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各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2 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

14、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检验方法:观察,尺量。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检验数量:每过渡段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检验方法:滴定法检测。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号检验工程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至边缘距离0,+50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尺量2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尺量3横坡0.5%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2.5m长直尺量测5边坡坡率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