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857177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18 2020年)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是有效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对苏州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加快推进健康苏州建设,不断提升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重要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健康苏州建设,深化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形成统筹解决市民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市民提供整合型卫生与健康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全民健康基础。二、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健康苏州 2030 ”规划纲要落实健康优先战略加快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及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医疗设施、体育设施、养 88 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通过系统性规划和项目化实施,实现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到 2020年,基本建成与千万级城市人口需求相适应,与苏州经济社

3、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布局更加优化、发展更加科学;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达到较高水平;统筹解决市民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有效实施,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市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补足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空间型、功能型、发展型和基层型短板,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支持社会办医,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医疗资源要素配置实现“三提升一适宜”、“三加强一健全”的目标,到2020 年,全市高标准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0 家,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按实际需求设

4、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率达95%以上,力争使市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0%以上,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实现卫生专业人才的汇聚提升。全方位培育和引进卫生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青年骨干人才和紧缺医学人才,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高端医学人才汇聚、交流平台。到2020 年,累计引进顶尖 89 “临床医学专家团队”50 个; 累计培育卫生领军人才10名、重点人才 100 名、青年人才300 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3000 名,其中全科、儿科、精神科和医学影像等紧缺医学人才600名。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整合供给。健康苏州系列“531 ”行动计划全面实施

5、,建成集治病、防病、监管、参与为一体的市民健康综合服务体系,市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继续争创具有省内先进水平、体现苏州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20 个,每年培养 1000 名合格的住院医师,到2020 年,85%以上的县级综合医院开设标准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全部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全部设有标准化的中医综合服务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5%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持续、稳定地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条件。2020 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5 岁,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8%。以内。实现全民健身健康的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

6、强科学健身指导,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 10 分钟体育休闲生活圈”。 到 2020 年, 建成健身步道2773 公里、省级体育公园 10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3.4 平方米。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6 个以上、 社会体育指导员35 人以上,市民体质合格率在95%以上,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实现医养融合高成熟度发展。到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覆盖所有老 90 年人符合高水平小康社会要求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鼓励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力争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70%以上,60%以上的

7、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建有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三、重点任务实施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123”方案进一步加快卫生资源补缺补短优化配置,推进卫生与健康供给侧改革。通过实施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123”方案,即迁建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二个三级医院,提升三个水平。到2020 年,我市医疗资源要素配置实现“三提升一适宜”、“三加强一健全”的目标。1 迁建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项目选址在相 城区,解决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房屋面积不足和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发展需要和社会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全面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检测能力。2 .新建苏州市妇幼保

8、健院和XX新城医院。在相城区建设一 91 所三级市属妇幼保健院,弥补我市无三级妇幼保健院的体系不足,促进医疗救治水平特别是危重症抢救能力的提高。在吴中区XX新城启动区规划新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点发展肿瘤特色专科。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及配置标准水平。在提升苏大附属医院区域服务能力水平上,积极探索省市共建的模式, 全力推进苏大附一院二期建设,支持苏大附一院创建国家临床医学 研究中心;加快苏大附二院新区医院建设; 支持苏大附儿院发展,探索对儿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在教育、培养、招聘上的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全面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建设,依托苏大附儿院深入实施儿科进修学院

9、项目,统筹各方资源增加儿科诊疗服务供给。积极引进临床医学专家团队,提升苏大各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在全国的排名,打造区域医疗服 务中心。在提升市属医院专科特色水平上,在客观分析现有学科水平的基础上,按照整体推进、错位发展、优化服务的 原则,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做强市属医院;巩固全市有影响的优势 专科,错位发展心理卫生、眼耳鼻喉、口腔等薄弱专科,提升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建设市属三级康复医院,加强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治疗学科建设; 92 完成市中医医院二期建设,推进市中医医院脾胃、骨伤、中医妇科等重点专科建设和市属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在提升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

10、务机构配置标准与发展水平上,将市中心血站迁入现市疾控中心地块,对现有建筑物按血站建设要求进行改造,解决检验、血库等业务用房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市新改扩建一批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基层基本医疗卫生功能配置。通过引进、吸收、培养、培训和帮扶,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力、综合化健康管理能力、精准化疾病筛查能力和规范化疾病诊疗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向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实施“科教强卫”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律,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技术支撑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打造优势明显、

11、综合竞争力强的医学重点学科、 扶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为重点,加快完善我市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构筑卫生人才高地,不断提升医学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1加强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以严重影响我市居民健康水平的重大疾病为切入点,以提高疾病防控能力为目标,建 93 成 10 12 个临床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临床医学中心。全力推进3 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16 个市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2加快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针对严重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疾病的防治为切入点,以技术创新、转化医学、再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建设具有苏州特色的优势学科,新建市级医学

12、重点学科20 个。3促进关键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促进临床常见疾病、重点病种的核心诊疗技术以及重大疾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成果转化,在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重点扶持50 项市级临床和公共卫生科技专项的研究,使我市常见疾病、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和诊治能力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在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4加强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积极引进境内外高层次临床医学专家团队,优化我市医疗卫生人才结构,快速提升临床服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使我市医疗卫生单位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强化第一批27 个团队引进后的工作成效,完成23 个境内外医学专家团队的引进目标。

13、5加快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加快我市卫生领军人才、重点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实施青年骨 94 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项目,精准培养 200 名医学骨干人才。启动海外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赴境外学习研修,全方位培养卫生高层次人才。6加强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主体,以“苏州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专科进修学院为补充,以全科、儿科、精神卫生、康复医学等紧缺医学人才培养为重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健全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完善财政支持医学继续教育的工作机制,通过全面、规范、系统的临床和理论

14、培训,加快全市卫生实用型、紧缺型人才培养,健全医疗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实施健康苏州“531 ”系列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健康苏州建设,大力实施健康市民、健康城市、健康卫士、健康市民倍增、健康场所“531 ”行动计划,从治病、防病、监管、参与等维度,共同搭建市民健康综合服务体系,形成统筹解决市民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系统性实施全方位的健康供给侧改革,高质量提供全周期的健康整合型服务。1实施健康市民“531 ”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城乡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功能,对目标人群进行“六个一”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不断完善并逐步推广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 95 妊娠三大高危因素筛查机制;市区和各县级市均建立健全联通医院、急救与社区的城市多中心疾病协同救治体系,不断提升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五大救治中心的专业水平。2实施健康城市“531 ”行动计划。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个人主责”的联动机制,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治结合”的预防机制,建立“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