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85424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草案)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制定依据)为规范药物警戒工作开展,确保药品风险效益平衡,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责任主体和要求) 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是药物警戒 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严格遵守和执行本规范,坚持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 欺骗行为。第三条 (总体目标) 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健全的药 物警戒体系, 开展有效的药品风险管理活动, 进行合理的安全性信息沟通, 以实 现以下药物警戒的总体目标:(一)遵守国家有关药物警戒的法律法规要求;(二)预防

2、任何可能的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三)促进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患者、医护人员及公 众传递与药品有关的安全性信息。(四)保护患者健康和公众健康。第二章 药物警戒体系第四条 (总体目标) 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健全的药 物警戒体系,设立体系目标和要求,通过开展质量计划、质量依从、质量控制和 保证、质量改进等药物警戒体系管理活动, 将体系目标和要求系统地贯穿到药物 警戒的全部工作中。第五条 (人员职责) 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确保实现既定 的药物警戒体系目标,相关岗位的人员应当共同参与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和维 护,承担各自的职责。第六条 (体系构成)药物

3、警戒体系应当与机构规模、工作内容、所持药品 安全性情况相适应,应当包括合理的组织机构、人员、文件、设施设备、计算机 系统等。第七条(一致性要求)药物警戒工作开展应当与药物警戒体系目标和要求、 相关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保持一致。第八条(内审开展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定期及在 药物警戒体系或药品安全性发生重大变化时, 组织开展内审,评估药物警戒体系 和药物警戒相关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要求、是否适应药物警戒工作的开展和药品风险的控制。第九条 (内审评估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对内审的 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依据结论制定并完成相应的改进措施, 不断提升药

4、物 警戒管理水平,保证药物警戒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第三章机构与人员第一节原则第十条(机构总体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与药 物警戒工作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权限及内部关系,并有清晰的组织 机构图。第十一条 (人员总体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指定符 合要求的药物警戒总负责人和药物警戒部门负责人管理药物警戒工作,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专职和兼职人员开展药物警戒工作,并持续进行培训,确保各岗位人员保持相应的工作能力。第二节药物警戒管理委员会第十二条 (委员会组成)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药物 警戒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负

5、责, 多个相关 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第十三条(委员会职责)药物警戒管理委员会负责商议和决策重大药品安 全性事件及其他药物警戒重大事项,应当建立相关事项的处理机制并依照执行, 应当建立委员会档案并记录相关事项的处理过程。第三节药物警戒部门第十四条 (总体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设立独立的 药物警戒部门,并合理设计部门架构及职责分工。第十五条 (职责要求)药物警戒部门应当承担药物警戒工作的主要责任, 履行以下主要的工作职责:(一)负责建立和维护药物警戒体系;(二)负责制定药物警戒相关文件,并按文件要求执行相关活动;(三)负责建立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四)负责进行风险管理, 并制定、更

6、新、提交、执行和评估风险管理计划;(五)负责监测药品安全性,并对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进行上报、评价和调 查;(六)负责识别、确认和评估风险信号;(七)负责选择、执行和评估风险最小化措施;(八)负责撰写和提交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九)负责与监管部门、患者、医护人员及公众进行安全性信息沟通;(十)负责督促相关部门开展药物警戒工作;(十一)负责组织药物警戒体系内审;(十二)负责对受委托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受托方进行管理;(十三)协助开展药物警戒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十四)其他应当由药物警戒部门履行的职责。第四节 受托方管理第十六条 (基本要求)存在委托开展全部或部分药物警戒工作的情况时, 上市许可申请

7、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与受托方签订书面合同及相关协议, 明确 规定双方责任、 工作内容及相关事项, 并按相关法律法规、 本规范及约定的要求 开展相关工作。第十七条 (委托方职责) 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承担以下 的主要职责:(一)应当对受托方进行资质审核,对其工作条件、技术水平、药物警戒管 理情况进行书面评估或现场考察, 确保其具备完成受托工作的能力, 并能符合相 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要求;(二)应当对受托方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并定期对其进行 评价或审计,确保其持续具备相应能力和符合相关要求。第十八条 (受托方职责)受托方应当承担以下的主要职责:(一)应当履行相关法

8、律法规和本规范规定的与受托工作有关的职责, 并承 担相应责任;(二)应当履行与委托方依法约定的相关职责,并承担相应责任;(三)应当接受委托方的资质审核、监督、评价或审计等活动,并持续提升 药物警戒工作能力。第五节 人员与职责第十九条 (关键人员类型) 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指定药 物警戒关键人员, 关键人员为全职人员, 至少应当包括药物警戒总负责人和药物 警戒部门负责人。第二十条 (药物警戒总负责人的要求、 资质和职责) 药物警戒总负责人是 药物警戒工作的最高负责人, 应当被授予足够的权限, 确保其可以独立执行药物 警戒工作的管理权和决策权, 不受其他人员干扰。 药物警戒总负责人不

9、得由质量 授权人、质量管理负责人或生产管理负责人兼任。药物警戒总负责人应当满足以下的资质要求并履行以下的主要职责:(一)资质要求:药物警戒总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医学、 药学、流行病学、 生物统计学或相关 专业本科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具有至少三年从事药物警戒相关工作的 实践经验, 熟悉药品及药物警戒相关的法律法规, 具备管理药物警戒体系、 药品 风险管理活动、药品安全性信息沟通等所需的充分的知识和技能。(二)主要职责:1. 负责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确保药物警戒体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 本规范的要求;2. 负责药品风险管理体系的管理,确保风险管理活动被有效执行,以维持药 品风险效益平

10、衡;3. 审核药物警戒总文件、 风险管理计划、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等关键的药物 警戒文件,并确保上述文件的提交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要求;4. 负责安全性信息沟通的管理,确保药品安全性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作为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与监管部门的联系人, 落实监管部门的 相关要求;5. 负责其他药物警戒相关工作的管理。第二十一条 (药物警戒部门负责人的资质和职责)药物警戒部门负责人是 药物警戒部门具体工作及事务的管理人员, 应当满足以下的资质要求并履行以下 的主要职责:(一)资质要求药物警戒部门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医学、 药学、流行病学、 生物统计学或相 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

11、技术职称) ,具有至少三年从事药物警戒相关工作 的实践经验, 熟悉药品及药物警戒相关的法律法规, 接受过与药物警戒相关的专 业知识培训。(二)主要职责1. 负责组织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和维护,组织开展药物警戒体系内审;2. 负责组织和落实风险管理活动,监督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药品安全 性监测、风险信号管理、风险最小化措施、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上市后安全性 研究等活动的开展,并组织制定风险管理计划;3. 审核药物警戒总文件、 风险管理计划、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等关键的药物 警戒文件,审核药物警戒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4. 负责药物警戒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5. 负责药物警戒部门

12、人员的培训和考核。6. 负责药物警戒部门其他相关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第二十二条 (专职人员的要求、 资质和职责) 药物警戒部门应当配备足够 数量、具备相应资质、 经过培训且能胜任的专职人员从事药物警戒工作。 专职人 员应当满足以下的资质要求和履行以下的主要职责:(一)资质要求药物警戒部门专职人员应当至少具有医学、 药学、流行病学、 生物统计学或 相关专业大专学历, 接受过与药物警戒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具备开展药物警戒 工作的所需技能。(二)主要职责负责与药物警戒相关的具体工作。第二十三条(兼职人员要求)药物警戒相关部门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经过 培训的兼职人员参与药物警戒相关工作。第二十四条 (职

13、责分工要求)应当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岗位职责不得遗 漏,交叉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每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不应当过多。第六节培训管理第二十五条(基本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和维 护药物警戒培训体系,制定培训管理制度并依照执行。第二十六条(人员培训要求)药物警戒工作相关的各岗位人员应当接受与 其职责和工作相关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确保其持续具有开展药物警戒工作所 需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十七条 (培训内容要求)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 药物警戒 专业知识及技能、相关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部门及岗位职责等。第二十八条(培训过程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按照 培训管理制度

14、制定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 培训工作应当做好记录并建立档案,培 训结果应当以评价或考核的形式进行评估。第四章药物警戒体系文件第一节原则第二十九条 (总体目标)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规范 的文件管理制度,合理制定与药物警戒工作相适应的各类文件, 并记录药物警戒 相关的每项活动。第二节文件管理第三十条(基本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药物警 戒体系文件管理的工作制度,确保文件管理的合规性。第三一条(文件构成)药物警戒体系文件应当包括药物警戒主文件、风 险管理计划、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部门及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操作规程、档 案、其他计划和报告等。第三十二条(文件内容要求

15、)药物警戒体系文件的内容应当符合相关法律 法规和本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工作情况相适应。第三十三条(文件管理流程要求)药物警戒体系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 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文件管理制度进行,并保存相 关记录。第三十四条 (文件规范性要求)药物警戒体系文件应当标明题目、种类、 目的以及文件编号、版本号和变更历史;文件描述应当准确、清晰、易懂,不得 模棱两可。第三十五条(文件更新要求)药物警戒体系文件应当定期审核和修订,以 持续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要求;文件应当使用现行有效的版本,废止或 失效文件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第三节记录管理第三十六条(基本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记录 管理的工作制度,规范记录的建立、填写、修改、保存、销毁等过程。第三十七条 (规范性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规范记 录药物警戒相关的每项活动,确保记录及时、真实、完整、准确、有效和可追溯。第三十八条(保存年限要求)上市许可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根据 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类型记录的保存年限,至少应当保证药品退市前其相关记录的完整性;若为电子记录则应永久保存。第三十九条(电子记录要求)如使用计算机系统、影像技术或其他可靠方 式记录电子数据的,应当确保电子记录符合上述基本要求, 并在必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