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853973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 汉阳区七里小学 郭明昭 【内容提要】本文从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入手,依据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三大步骤初 步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 。具体从创设教学情境、 提供探究材料、设计多元练习着手,对数学探究性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进行了相关策略的探讨,使信息技术在探究性学习中真正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关键词】探究性 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 探究材料多元练习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它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积极主动、自主探究

2、的智力活动针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我们选取了一至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中现代信息技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它能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就从我校数学探究教学的“三步曲”(创建情境、探求新知交流验证、构建数学模型多元练习、应用拓展)进行具体阐述:一、为探究新知创建情境,打造学生良好心理状态 良好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目的、动机、兴趣和意志力等。由于小学生年龄

3、小,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走向数学的殿堂。电教媒体因其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求知欲望,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生活是数学课程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创建生活情境,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教学“观察物体”时,媒体出示各种生

4、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立体图形。此举沟通了生活中的物体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如:教学三年级“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先要学生认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课件出示王母娘娘蟠桃会上情景,伴以故事叙述孙悟空偷吃蟠桃,七仙女一个仙桃也没摘到,学生听得兴致盎然,在情景中理解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为后面学习“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埋下了孕笔。2 创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意识。问题情境是联结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纽带,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能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

5、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师创设了一个打碎的三角形玻璃要根据碎玻璃图片配玻璃的问题情境,如图: 学生观察着这些碎玻璃,思考着、讨论着。有的说,拿那个大的有一个角的,随即有人反对,提出一个角的两边可能无限延长,玻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随生回答电脑演示,促使学生直观感知,拿一个角的玻璃去配,玻璃形状、大小都不确定,那拿两个角的呢?电脑演示得出:延长两条边会相交于一点,从而得到一个三角形。此情境有如石击水面,荡起层层涟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的提出:为什么有两个角的玻璃就可以配上与原来相

6、同的玻璃?有的提出: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确定了。那么三个角的内角和是一定的么?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能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习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二、为交流验证提供探究材料,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探究教学的第二个步骤是“交流验证、构建数学模型”。学生在探求新知、交流验证答案中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探究材料有数学课本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具,而使用最多的是数学课本。新课程下的数学课本,摈弃了的繁难旧,注重了让学生亲历探究,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也带来了教师们的生活化强、数学化弱、情境图太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感叹。如何用好新教材,并结合旧教材的长

7、处,使得新旧教材优势互补?如何在探究新知中给学生提供典型的探究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电化教育给了我们用好教材的桥梁,使静止问题动态化,分散问题集中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維。、化静为动,突出教学重难点“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拓展应用”是小学数学课标教材编写结构上的三大板块,但教材给予的材料是静止的、平面的,而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是直观感性的。多媒体教学能化静止为生动,化平面为立体,突出课本的数学内涵。如:教学该学习内容时(上节选图), 电脑先再现朵花,动态显示摘下了朵入筐,列式:7-34。此动态过程能帮助学生理解原有7朵花,筐中是摘下的3朵,从而理解该图为什么用减法而不是列式3+47,突

8、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扫清了思维障碍。又如:五年级下册教材“旋转”一课,掌握图形的特征是重点,图形的旋转是难点。在该课中怎样化静为动,突出教学重难点呢?具体实物是立体的,不能代做教具;但电脑中制作的图能每个三角形都围绕点0 旋转,且点0 位置不变,只是三角形位置发生变化,而且在旋转过程中是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围绕点0旋转,但三角形形状、大小不变。在此,多媒体的运用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化散为整,理清数量关系新课程中数学应用题常以情景图出现,但有些情景图信息比较多且分散,又由于缺乏结合情境的教学过程来渗透数量关系的运用,导致学生应用题解答模糊不清。而恰当运

9、用媒体,能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如二年级下册59页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以两幅情境图出现,上图是湖面上有8条船,其中6条船上坐着小朋友,每船人。箭头连接第二幅图,图中呈现小朋友排队坐碰碰车的画面,并伴以隔开的文字“每辆坐三人”以及“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该图图文并茂,但怎样让学生看懂图,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找出隐藏信息“有6条船,每船4人”?此时应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观察画面,在明确基本图意的基础上,通过屏幕上箭头的闪烁,强化上下图的联系,指导学生有序看图,并通过对重点字句“我们这么多人”的理解,引导出“这么多人”即“有6条船,每船4人”这些人,屏幕上通过集合图,显示“6条船,每船4人”与“我们这么

10、多人”的等同关系,此时电教媒体的使用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数量关系,又渗透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为下面按知识板块整理知识作好准备。化抽象为具体,打开思维空间数学知识是抽象、枯燥的,恰当使用电化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枯燥为有趣。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时,充分使用媒体,能数形结合,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又如在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相遇应用题”中,学生对“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这一数量关系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制作课件,形象展示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和,动态显现路程里面有几个这样的速度和,就需要几个时间。从而让学生形象感知,真正理解这一数量关系式的由来,。在数学探究课堂中,教师要站在学生角

11、度思考,与学生用心交流,提供好探究材料,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有利于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三、为拓展运用设计多元练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数学探究课除了要有开放的导入、自主的探索适时的导悟外,还应有拓展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数学情感。 1、运用多媒体,达到“高密度”和“快节奏”。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实践的量大而宽”;而“快节奏”是指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学节奏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尤其在数学练习课和复习课中,利用电化教育,

12、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信息和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教师须呈现表示三种数量关系的学习材料,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学习材料按照其数量关系进行分类整理。运用多媒体既可避免满黑板的习题现象,又可根据学生回答直接将分散的学习材料进行分类呈现,作到“密而不乱”“快而有序”。2、运用多媒体,拓展探究空间。 探究性学习讲求练习设计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达起效果。如:五年级“可能性”教学,在习作练习中用课件演示商场转盘游戏,让学生体会游戏公平性,随后出示游戏园中抛银币、玩飞行棋等,让学生体会“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时,游戏才会公平”。帮助学生拓展探究空间。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探究参与有助于学生健康心态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改进指导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形成良好的探究风气,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