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84251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室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室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室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马福林一、实验室防火安全1 实验室内必须存放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 显位置,指定专人管理,全体人员要爱护消防器材,并且按要求定期检查更换。2 实验室内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氢气、氮气、氧气等)必须与火源、 电源保持一定距离,不得随意堆放。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 烟火。3 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头,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电源开关箱内不得堆放物品。4 电器设备和线路、插头插座应经常检查,保持完好状态,发现可能引起火花、 短路、发热和绝缘破损、老化等情况必须通知电工进行修理。、电烤箱等设备

2、应 做到人走电断。5使用电烙铁,要放在非燃隔热的支架上,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用后立即拨 下电源插头。6.可燃性气体钢瓶与助燃气体钢瓶不得混合放置,各种钢瓶不得靠近热源、明火,要有防晒措施,禁止碰撞与敲击,保持油漆标志完好,专瓶专用。使用的可燃性气瓶,一般应放置室外阴凉和空气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内,氢、氧和乙炔不能混放一处,要与使用的火源保持 10m以上的距离。所有钢瓶 都必须有固定装置固定,以防倾倒7 .实验室内未经批准、备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以免超出用电负荷。8.严禁在楼内走廊上堆放物品,保证消防通畅通。二、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1.各级各类实验室所用化学药品的必须由药品管理员统一组

3、织购置,任何实验 室和个人不得私自购置。购置剧毒类和易制毒类药品需经公安部门许可,持许可 证方可购置。2 .化学药品要分类存放,相互作用的药品不能混放,必须隔离存放。所有药品 都必须有明确的标签,贮存室和柜必须保持整齐清洁。有特殊性质的药品必须按 其特性要求存放。无名物、变质过期的药品要及时清理销毁。 实验室内不得存放 剧毒类药品。3 危险化学药品容器应有清晰的标识或标签。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 生的危险化学药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受阳光照射易燃烧、易爆炸或产生的危险化学药品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区域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4 剧毒物品必须

4、存放在专门的剧毒品保险柜内,库房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必须做到 双人双锁”妥善保管。领用剧毒物品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处批准,应根据使用情况领取最少数量,做到 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同时要做到并且做好使 用登记和消耗记录,须严格按管理规定,做到双人双锁”妥善保管。5 从事危险化学药品实验的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做到熟悉所使用药品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应药品的操作方法。特别是使用易燃易爆、剧毒、致 病性以及有压力反应等危险性较大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实验,严禁盲目操作,必须有相关的,并以国家和行业的相应规定为标准,严格执行。6 各实验室产生的验废液废物不得随意丢弃,随意排入地面、地下管道以及任何水源

5、,防止污染环境。实验废液废物要采取适当措施做无害化”处理,确实无法处理的各实验室不得私自排放、处理,实验室应采用专用容器分类盛装、存放, 防止渗漏、丢失造成二次污染。7 各实验室将收集的各类废液、废物统一运送至管理处下设的废物回收库,由实室室设备管理处联系环保局指定认可的具有处理资质的部门统一处置。三、实验室生物安全1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国家对生物安全的管理高度重视, 各有关实验室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有效监控和预防实验室生物 污染,要定期检查和自查,发现要及时报告并处理解决。2 .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

6、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 未经学习培训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3 .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根据本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并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进行进行生物和培训。4 .未经农业部或市农业局批准,不得擅自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重大动物疫病 病料,不得转让、赠送已初步认定为重大动物疫病或者已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 病料,不得私自将病料样本寄往国外或者携带出境。5. 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动物残体等)应用专用容器收集,进行高温高压 灭菌后处理。生物实验中的及沾染 EB致癌物质的物品应统一收集和处理,不得 丢弃在普通垃圾箱内。6. 实验室应当建立病源微生物

7、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病源微生物情况和安 全监督情况。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 得少于20年。实验室建立并保留的实验档案应当如实记录与病源微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活动和设施、设备工作状态情况,以及实验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 集中 处置以及检验的情况。7 .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场所、设备必须与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 全级别相适应,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实验室从事生物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 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8.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 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

8、估的结果, 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 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四、大型仪器设备安全1.每台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配有一本大型 精密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要如实记录使用情况。2 .要根据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提供安装使用仪器设备的场所,做好水、 电供应,并应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情况落实防火、防潮、防热、防冻、防尘、防 震、防磁、防腐蚀、防辐射等技术措施。3 .必须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4 .注意仪器设备的接地、电磁辐射、网络等安全事项,避免事故发生。五、实验技术安全1 实验室检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前,要提前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在进行安 全教育时,要对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警示。 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 学生要严格按照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2 对进行受压容器、强电、驾驶、易燃、易爆、剧毒等实验的实验室,应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制定本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细则。对从事上述实验的人员必 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3 实验室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针对高温、低温、辐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要切实加强 实验室环境的监管和劳动保护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