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施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830705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8 年版医院管理评 价指南(该指南已将现患率及横断面调查实查率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 指标)及2009 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现确定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的为了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并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 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了解抗菌药物 使用的状况,了解重要病原体的检出以及耐药情况,进行本次调查。二、调查时间1、调查具体启动时间为 2016 年6 月 1 日,在调查启动时间后的一周 内完成本次调查。2、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将临床科室分成几个区域,每天调查一个区域。 每天调查的对象是该区

2、域前一日(该日称调查日)0点至24 点期间内住院 病人的感染情况(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和耐药情况以及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三、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向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汇报。取 得医院和领导的大力支持。2、在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指导下开展调查,医务科 协助该调查的组织工作。3、5 月 24 日向各个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目的,要求各科对住院 病人完善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在进行调查时各科室患者的 经治医生要进行配合。四、调查方法1、人员与分工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控制 专职人员和抽调各病区主治及

3、以上医师组成。4-5 名调查人员为一组,所 有临床调查人员随机分配到每一小组,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任组长, 每组负责调查 7-9 个科室。每调查小组随机分配调查区域,调查前统一培 训。2、调查程序1)调查人员首先得到该病房住院总人数及名单,包括调查日的出院 病人,但不包括该日的新入院病人;分次调查的单位以此类推;应查人数= 调查日在院总人数-该日新入院病人数+该日已出院病人数(实际计算时还 应考虑到临床科室调查的当天的出入院人数);2)每调查组中选出一人(最好是医院感染控制医师或内科医师)到 病人床旁以询问和体检的方式进行调查,每一病人至少 3 分钟,主要询问 常见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咳

4、嗽、咽痛、咳痰、腹痛、腹泻、尿频、 尿急、尿痛、局部红肿、伤(切)口流脓等,以及必要的体查;3)其余人员按名单逐一查看在架病历;4)每一调查对象均应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格;由于各种原因未调 查的对象,可由专职人员补充调查。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填写;注意追踪病 原学检查结果;5)床旁调查结果应与病历调查结果相结合,按诊断标准确定是否为感 染,再确定是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如有诊断疑问,小组讨论后,组长 确定。 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不明确者,可询问病房主管医生。调查时注意:体温记录,抗菌药物使用原因,入院诊断,实验室报告 (尤其是病原学报告),病理学检查结果。着重注意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 免疫力下降和接

5、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床旁调查人员应注意询问方法与技 巧;6)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检查每一调查表,是否填写完全;本调查统 一使用“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数据网络处理系统(2010 版)”处理、 报告。7)所有资料于 2010 年 9 月 30 日前完全录入数据系统,报全国医院感 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五、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 号)。六、培训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各参加调查前进行,所有参加调查的人员均应 统一培训。5月25日开始培训,培训期1-2天。培训内容为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等。七、调查表1、调查表1:个案登记表及项目说明2、调查

6、表2:床旁调查表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细菌耐药情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苯唑西林苯唑西林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 (耐药)(敏感)头孢他啶(耐药)(敏感)(未做);亚胺培南(耐药)(敏感)(未做); 左氧氟沙星(耐药)(敏感)(未做) 头孢他啶(耐药)(敏感)(未做);亚胺培南(耐药)(敏感)(未做); 左氧氟沙星(耐药)(敏感)(未做) 环丙沙星(耐药)(敏感)(未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敏感)(未做) 亚胺培南(耐药)(敏感)(未做);头孢他啶(耐药)(敏感)(未做); 头孢吡肟(耐药)(敏感)

7、(未做);阿米卡星(耐药)(敏感)(未做) 亚胺培南(耐药)、(未做);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未做)耐药)(敏感) 耐药)(敏感) 耐药)(敏感) 耐药)(敏感)未做) 未做) 未做) 未做) 未做)头孢西丁 头孢西丁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未做)未做)未做)鲍曼不动杆菌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仅指调查日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耐药)(敏感)耐药)(敏感)耐药)(敏感)(耐药)(敏感)(未做)病人编号科室床号病历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天)诊断手术是()否( )切口类型I类()II 类()III 类()二、感染情况(包括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感染 存 在() 不 存在( )感染分类医院感染( )社区

8、感染(医院感染部位:病原体: 、, 、, 、,手术后肺炎存 在( )不存在( )(仅指调查时段内)社区感染部位:病原体:(1)(1) 、, 、, 、,一、一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 是() 否( )目的 治疗用药()预防用药( )治疗+预防( )联用 一联()二联( )三联( )四联及以上( )治疗用药已送细菌培养是( ) 否()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项目填写说明1、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即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 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社区感染的定义:病人入院时已经存在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本次

9、调查社区病毒性肝炎不统计在社区 感染中。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外科医师至少在其皮肤或黏膜上做一个切口,包括腹腔镜,并在患者离开手 术室前缝合切口。手术后肺炎:患者发生在手术后符合医院感染肺炎诊断标准的肺炎。2、编号由各医院调查负责人员决定,可由系统自动生成或在录入系统前统一编写。3、科室:可写入本院科室名,也可写入下列标准科室名。在录入系统时科室的录入请按照网站的帮 助文件执行。4、诊断:填写病人当前诊断5、手术:调查对象在入院后的手术,都填为是。6、切口分类:I 类切口:即清洁切口,手术切口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无创伤、无感染、 无炎症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I

10、I 类切口:即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泌尿生殖道手 术时尿培养阴性,肝胆手术时胆汁培养阴性。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阑尾、阴道、口咽部手术属 于此类。III 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开放的新鲜切口,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涉及 泌尿生殖道且有尿培养阳性的手术,胆汁培养阳性的胆道手术,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的手术;有 坏死组织、异物、排泄物污染的切口,脏器穿孔,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7、感染包括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无论社区感染还是医院感染,包括手术后肺炎,“存在”包括:1)调查日新发生的感染;2)过去发 生的感染,在调查日该感染仍未痊

11、愈的病人或部位。“不存在”指:1)过去发生的感染,在调查日已经痊 愈的病人或部位;2)没有感染的病人。如调查分次完成,则“存在”和“不存在”指各科室相应调查日期内是否存在感染的状态(包括医院 感染与社区感染)。8、感染部位:医院感染部位和社区感染部位都按下列分类标准填写;汇总时归类如下: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包括:感染性腹泻,食道、胃、大小肠、直肠感染,抗生素 相关性腹泻),腹腔内组织(包括:腹膜炎、腹腔积液感染),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血管相关, 血液(菌血症、败血症),皮肤软组织(包括: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褥疮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感染、 脐炎、新生儿脓疱病、烧伤部

12、位感染),其他胸膜腔感染,病毒性肝炎(仅指医院感染),细菌性脑膜炎, 输血相关感染,非手术后颅内脓肿,无脑膜炎的椎管内感染,心血管系统感染,骨、关节感染,生殖道感 染,口腔感染以及以上未包括的感染。如为下呼吸道感染,需判断是否为手术后肺炎。9、病原体:指感染部位的病原体。一个感染部位若为混合感染则有多个病原体。在感染部位的病原 体中特别注意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细菌。10、细菌耐药情况:指感染部位细菌药敏结果,如耐药(包括药敏结果为中介者)在耐药上划“V” 敏感则在敏感上划“V”,未做调查中所

13、列抗菌药物在未做上划“V”。1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指相应调查日(分次调查的单位,注意各科相应的调查日是不同的)的抗 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日之前的不计。不包括抗结核治疗药物;不包括抗菌药物的雾化吸入;不包括抗 病毒药物(如无环鸟苷、病毒唑等);不包括眼科(抗菌药物滴眼)、耳鼻喉科(耳、鼻的滴药)、烧伤科(烧伤部位抗菌药物覆盖)等局部用药;不包括抗真菌药物。12、目的:单纯用于治疗者归为治疗用药,单纯用于预防者归为预防用药,若两者兼有则归入预防+ 治疗。不能确定者,可询问病室主管医生。13、联用:调查当日使用不同抗菌药物的数目。1 4 、细菌培养:凡治疗用药者(包括“预防+治疗”用药者)均必须注明是否送细菌培养。单纯预防 用药和未用抗菌药物者不必填写。15、调查注意事项1)、注意调查过的患者是否存在转科情况,已经调查过的患者不要重复调查。2)、每一调查对象均需填写个案调查表。3)、细菌培养只须将治疗用药者(包括“预防+治疗”用药者)注明是否送细菌培养,单纯预防用药 和未用抗菌药物者不得计入其中,即细菌培养做和未做的合计数应等于(抗菌药物使用人数减去单纯预防 用药人数)。感染横断面调查床旁调查表病室 应查病人数 实查病人数注:应查人数是指调查日该病房的住院人数,包括当日出院人数,不包括当日入院人数,实查人数是指 实际调查到的人数。感染分类是指:医院感染或社区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