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9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82311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9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9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9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9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9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马关条约,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分析列强在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2、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不平等条约内容和危害。3.进行归纳总结,掌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2.形成民族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三、学情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

3、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四、重点难点1.重点:马关条约。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五、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等。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由钓鱼岛事件引出课题。提问:近两年来中国与日本关系怎样? 恶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日关系跌入低谷? 钓鱼岛主权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是怎样霸占了钓鱼岛,重温一下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一、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探究1】: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1) 日本: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出台“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 材料一:“全

4、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侵略朝鲜、中国、台湾。 日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图,由什么决定的? 日本的地图和日本的国情。材料二:日本曾经也遭受过西方国家的侵略,但19世纪中后期, 它完成了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他们却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日本国土面积小国(土面积377,835平方公里,相当于云南省),人多地少;多岛多山,资源匮乏。日本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5、“大陆政策”。 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称霸世界。可见,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方针,蓄谋已久。【探究2】:日本为什么敢侵略中国?(2)中国:清廷腐败,避战求和 (可乘之机)材料一:中法战争失败后,李鸿章极力呼吁建设海军,却不料名义上作为建设海军之用的购船经费,大半都被挪用于修建颐和园。因此,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材料二:“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 李文忠公电稿日本早就摸清了中国的实力,中日一战,日本必胜。1888年清政府建立北洋海军,实力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七。但自建成之后,海军没有再增添一舰,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

6、购买了。为了筹集修建颐和园的钱款,慈禧太后竟然从海军军费里扣除了两千万两。(像定远、镇远这样的巡洋舰单艘造价不过170万两,两千万两可以干什么?)而此时的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所以到甲午前夕,日本的军事实力已全面赶超中国。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清政府何其腐败。日本不仅摸清了中国的实力,还探明了清政府对于战争的态度。1894年适逢慈禧60大寿,早在两年前她便借光绪之口提前给自己准备,想办一次隆重盛大的庆典,所以不希望出任何的岔子。而面对日本的频频挑衅,在

7、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面前,慈禧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一心和解,草草备战。【探究3】:面对日本的侵略,列强持何态度?(3)欧美:不干涉日本侵略 矮小的日本武士攻击全身披挂看似凶神恶煞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躲在木墙后,坐山观虎斗。英国:为了和俄国争霸远东,有意拉拢日本阻止俄国染指中国东北;美国:这时正集中力量在太平洋扩展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所以扶植日本作为它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伙伴;德国和法国:想利用战争分一杯羹,扩大在中国的权益;俄国:很早就开始觊觎中国的东北地区,所以一直十分警惕日本在中国的扩张活动,但他们又担心日本倒向其劲敌英国,又对其极力拉拢。列强纷纷采取观望和纵容的态度,这成为了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

8、有利条件。(4)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导火索)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而日本也以保护本国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告知日本共同撤兵,而日本不仅不撤,反而增兵挑衅。中日战争一触即发。2,战争经过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在战争中,中国军民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气魄,让我们跟随一组照片,向英雄致敬。过渡:人民英雄顽强抵抗,可在船坚炮利的日本面前,却依然回天无力。最终,在1895年3月,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3,战争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自主学习】【三国干涉还辽

9、事件】: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俄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结果是日本于同年5月4日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要中国以银3000万两将其“赎回”。问1,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允许设厂问2,据此说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有何变化?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问3,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深深刺激了欧洲列强。他们看到:曾经是手下败将的弹丸小国“日本”竟然也能打败中国,所以,他们更加相信中国就是十足的东亚病夫,可以随意蹂躏践踏。就像漫画里画的那样,巨龙被打到,各种野兽蜂拥而至,

10、迫不及待地想割肉享用。在这种心理暗示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合作探究】: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如何理解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进步? 陈旭麓曾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梁启超也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进步:民族意识的觉醒 过渡:甲午中日战争并不是中国灾难的终结。清政府的耻辱再一次被八国联军侵华所书写。【巩固练习】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2题)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

11、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晕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2、(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6题)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六、板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1)日本: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出台“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2)中国:清廷腐败,避战求和 (可乘之机)(3)欧美:不干涉日本侵略(4)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导火索)2,战争经过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3,战争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1)马关条约的内容 (2)马关条约的影响 (3)甲午战争的影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