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乡见闻——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807912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回乡见闻——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节回乡见闻——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节回乡见闻——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春节回乡见闻——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春节回乡见闻——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回乡见闻——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回乡见闻——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交通运送厅机关干部春节“回乡见闻”敢叫日月换新天春节回乡见闻的春节正如人们预料的同样,果然是“干冬湿年”。临近年关,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如期而至。漫山遍野,白雪皑皑,正应了“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离开西安,回乡过年.离家越近,年味越浓。沿公路边的街道上,到处是采买年货的乡亲,人们都沉浸在期待新年的喜悦之中。在西安学习、工作了二十年,每逢春节返乡过年是雷打不动的,年年如是。今年的返乡过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多了一份调研的任务。好在我们村子不大,在走亲串户的拜年中,在与乡亲们寒暄聊天的过程中,就基本上完毕了调研任务。我的家乡位于我省渭北南塬,全县58万人,共辖12个镇8个乡256个行政村,总面积00平

2、方公里。我家所在的村子叫武兴村,是全县最西边的一种村子,西邻扶风县召公镇,南依武功县游风乡,北接永寿县店头镇,是一种四县交界的地方。渭河的支流漆水河从村子西边流过,村东有宝鸡峡引渭灌溉渠。村子地势西低东高,处在川道位置,土地肥沃,属于自流灌溉的老灌区。重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近年来也有一部分人种植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我们村是一种行政村,下辖孟家店、屈家东堡子、屈家西堡子、徐家崖四个自然村,有余人。我家住徐家崖,听老人讲,我们是外来户,大抵是清朝中叶从山西迁来。通过几百年的发展,我们家从一户发展到目前的2户32人;而徐姓人家则衰落至几户几十人了,但村名仍叫徐家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

3、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是“日月换新天”,村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村民文化教育的限度提高较快,基本上扫除了文盲。据不完全记录,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们这个只有0余人的自然村先后有28人考上了大学。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乡亲们普遍从中得到了实惠,人们对党的好政策,赞誉有加,只但愿可以长期执行下去。一是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稳则天下安。自古以来,在老百姓看来种田纳粮是天经地义的事。在新世纪之初,中央通过缜密调研,审时度势,做出了取消农业税这一重大决定,实在是开先河之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务农的积极性,实实在在的让

4、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二是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极大变化。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省交通运送厅适时推出了“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几年时间,绝大多数乡村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农民兄弟基本上辞别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状况。有些条件好的村子还在水泥路两边竖起了路灯。目前我们这个自然村不仅与连通村委会所在地的主干道通了水泥路,去年以来村民还自筹资金将村子里的所有街道都修建成了水泥路。三是广泛实行了农村医疗新政策。长期以来,农村医疗条件都是极差的,常常是小病拖成了大病。农村中因病致贫甚至倾家荡产的事例屡见不鲜。近几

5、年在农村实行了新合疗制度,每人每年交130元医疗保险费,按一定比例据实报销农民的住院费用。乡镇在各行政村都建有中心医院,有专人负责此事,村民对此项政策满意度很高。除了上述三个重要方面以外,尚有政府为7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补贴费,为种地农民发放种粮直补款,为大学生提供无息生源地贷款等政策,都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在走亲串户的拜年中,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乡亲们还对目前农村存在的某些问题体现出了忧虑,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种方面。一、留守小朋友问题。村民们普遍觉得,虽然温饱问题得到理解决,但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单靠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太有限,普遍感到没钱花。经调查,我村52户人家中,真正只靠种地谋生不

6、在外地打工的仅有家,其他43户中至少有一人长年在外打工,打工者全都是青壮年劳力,村内多以老弱妇幼为主。经记录,我村有近0户人家的未成年子女为留守小朋友,其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孩子缺少父爱、母爱,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在外打工的父母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能为力,只得任其发展。二、土地经营权承包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最先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的便是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制度的实行,解放了生产力,适应了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深受农民拥护和爱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土地经营承包的某些弊端已日渐显现。一方面是农民各自为战,土地被化整为零,不适应大机器生

7、产,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限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耕作有一定的盲目性,老式的农作物种植利润微薄,种植某些经济作物时常跟风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常常浮现“谷贱伤农”的状况。第三是土地经营权长期不变的政策在农村贯彻的不到位,甚至浮现偏差。前些年土地经营权承包30年不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50年不变,还鼓励农村土地自由流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农户家里的人口大都会发生变化。按照政策规定,各村应根据各农户人口增减状况及时调节土地。但实际状况是,大多数村子调节步伐滞后,使得某些农户“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显失公平。据理解,我们村自19年土地调节过一次后,至今十近年再无调节,有的家

8、庭娶了媳妇有了小孩,但土地并无增长;而有的家庭老人离世,土地并无减少。三、村级自治组织的管理职能有待加强。目前,农村村一级自治组织人员局限性,机构松散。村里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忙于自己的事情,甚至一年连一次会都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甚至县一级党委、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至村民。同步涉及文化活动在内的各项村里活动更是十分匮乏。四、某些好事实事未能办好办实。目前,农民普遍反映,虽然党中央取消农业税,但农业生产资料例如化肥、农药、地膜等的价格却迅速攀升,并且粮食价格近年徘徊在低价位,这在一定限度上抵消了取消农业税带给农民的优惠。农村实行的新合伙医疗制度,目前只报销住院病人的某些费用,而某些需长年

9、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却无法得到补贴,这需要再进一步完善。尚有,前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省上的最低原则是农村水泥路的宽度不低于3.5米,事实上好多村子正好执行了宽度3.米这一最低原则,有些路段过窄,且路基高于两边田地(在“群众打底子”修路阶段,某些村子把老路路基稍作修整,直接在上面打水泥,使得路面抬高),两辆小车勉强能对开,稍微宽一点的越野车、农用车和小车不能对开,很是不便,甚至发生拥堵、打架等事件。有些村民戏称这些路是“不三不四”的路,的确应再加宽一点。目前的农村,虽然有上述种种问题,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不是主流。总体上,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

10、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多种问题正在得到逐渐解决。结合自己理解的状况,建言如下几种方面:一、进一步加强乡镇、村一级组织的建设。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加大乡镇一级的交流、提拔工作。绝大多数乡镇级干部属于“天花板”官员,几无晋升空间,工作缺少动力。前些年,某些地方试行给持续近年任职乡镇的重要领导以副县级待遇的措施,建议再调研完善,可以借鉴试行。村一级干部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不属于公务员系列,待遇更低,建议一方面加大培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待遇,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受教育限度,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目前随着筹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某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合疗方面,建议合适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某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也应予以合适报销,同步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三、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贯彻。尽快出台某些具体措施,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尽快把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的手里,让富余人进入都市或在种田能手的“农场”工作,加快农业耕作的机械化限度,提高工作效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国内农村各项事业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进入,我们必将继续见证农村的飞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