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800502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内容提要:幼儿园建构区活动不但能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还对幼儿实 践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幼儿生活经验更丰富多样。3-6 岁儿童学 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 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在构建区介入有效的支持 互动,可使活动环节中动态性元素活跃度增强,同时有效提升了师幼关系感情指 数,创建亲密和谐的师幼关系。关键词:区域活动;建构区活动;大班幼儿一、大班建构区活动中观察与支持现状:通过较长时间对幼儿园大班构建区活动中教师实地观察与支持得知,虽说基 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

2、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均发生了较大改观,能在 建构区活动开展中自发性的应用观察与支持来优化活动质量。可因为一些教师互 动理念匮乏,不懂得怎样做到科学、合理的将观察与支持行为植入到构建活动中 导致教师观察与支持与构建区节奏产生不合拍的现象,使教师的支持行为很难在 最佳时刻发生。此外,由于构建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方式存有误区,并且观 察与支持形式老旧,使教师的支持在大班建构区中的功能价值无法体现。还有一 些教师个人素养与互动支持平较低,师幼互动中因儿童观的缺失,导致支持方式 在构建区活动植入开展中未能适宜融入,教师支持行为价值也荡然无存。就上述 现状的具体分析可得出,层次不一的各种问题阻挠,致使

3、幼儿园大班构建区活动 开展中教师观察与支持行为效果不佳。二、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存在的问题分析:1. 缺乏有效支持互动理念:在素质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教师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行为均 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们意识到观察与支持行为在构建区活动开展中植入的重要 意义,可因为观察与支持行为与原则应用理念,导致构建区活动开展中无法准确 捕捉到介入支持的最佳时机,因而造成了当前建构区活动中有效支持匮乏的行为 现状。就幼儿园大班构建区活动而言,因为教师观察与支持理念的匮乏,无法把 握好最佳时机实现观察与支持行为的有机融合,故想借助观察与支持提升构建区 活动品质则无从谈起。2. 缺乏有效的观

4、察与支持行为:(1)教师观察与支持方法单一通过多次对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 动的观察记录、总结得出,因为教师 对幼儿的观察与支持缺乏科学的认知, 很多教师表示在活动开展中,只要同 幼儿发生互动,就实现了区域活动中观察与支持的有机融合,也正是这种认知让 教师在思想上形成了观察与支持方式单一的局面,显现出当前观察与支持行为仍 旧匮乏的现状。例如:在大班构建区活动一建筑小能手开展中,此次活动主 要目的是让大班幼儿了解不同大小、形状建构材料的功能以及搭建的方法,教师 由于具有强烈的观察与支持行为动机,会有意识同幼儿一起进行建筑物搭建。虽 发生了支持互动行为,但是互动过程中教师把侧重点放在了建构材料上,同幼

5、儿 间言语、行为支持匮乏。只是单纯的教师参与,而支持行为根本目的和意义并未 实现,这样的支持只是形式主义,这种形式单一的支持方式限制了教师支持的范 围,不仅无法实现观察与支持在大班构建区活动开展中植入的价值,反而带来了 负面影响一教师参与致使幼儿活动紧张感增强。(2)观察与支持模式陈旧通过多次对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的观察记录、总结得出,由于部分教师对 幼儿观察与支持实践经验不足,对构建区活动流程及内容缺少科学、全面的了解。 为使管理工作容易进行教师在构建区活动中仅植入了传统的分组支持模式,正是老旧的支持形式淡化了师生互动全面性的特点,使师幼互动行为植入的功能淡化, 不利于建构区活动的开展。例如

6、:在大班构建区活动一我们的小城堡中,活 动是以分组式城堡搭建竞赛形式展开,重在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活动的积极性。教 师利用分组活动导入观察与支持行为,方便了活动管理,可分组后在人数减少的 实况下很难实现观察支持行为全面覆盖化的特点。致使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各小组 间来回穿梭,使观察与支持行为变得毫无意义,还致使教师指导工作量加重,使 建构活动开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无法满足新时代儿童的思维特点,更谈不上幼 儿建构区活动的目的要求,使观察与支持行为的价值无法在建构区活动中显现。(3)缺乏观察与支持问题设计4 V实践性可谓是幼儿园建构区活动最大的特点,不但为教师和幼儿提供了实践 能力发展的平台,同时也是教师

7、观察与支持行为导入的纽带。可通过大班构建区 活动开展的实际调研得知,一些教师在建构区难以植入有效的支持行为,产生该 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活动开展中教师支持问题设计匮乏,从而教师很难找到有效 支持行为融入的突破口。例如:在大班构建区活动一大雁塔中,这一主题活 动开展是为借助多样的建构材料的应用实现大班幼儿对具体建筑物的构建,活动 中使幼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精神奠定基石。在构建开 始后,教师只是单纯的通过介绍让幼儿对大雁塔有一定的 认知,了解建构结构,活动设计中并未有问答设计,从而 不能为教师有效支持融入创造良机。并且在有效问答缺乏 的情况下,令大班幼儿很难形成对大雁塔的深刻印

8、象, 那么文化传承更无从谈起,也削弱了大班建构活动的教育意义。三、解决大班建构区活动教师观察与支持行为的策略:1.完善观察与支持应用理念完善教师对幼儿观察与支持应用理念才能科学的为有效支持行为的导入创建 契机,实现在建构区运用观察与支持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大班建构区活动一 起建高楼中,教师在建构区活动之初即应为大班幼儿创建互动的氛围,营造互 动环境。不要让大班幼儿直接进入建构主题,才能避免大班幼儿进入建构区后直 奔材料而去,为观察与支持行为的导入创建先决条件。在进入活动区域后,教师 要在活动目标的提示中为大班幼儿进行建构任务的分配,并向幼儿提出问题:今 天建构的主题是什么?谁来搭建围墙?谁来搭

9、建高楼?准备用什么材料建筑!提 出建筑问题不但使幼儿建筑目标明确,更使互动支持意识增强。活动后续开展中 教师借助对观察与支持方式创新优化,通过具体实践促进幼儿教师有效支持模式 和理念的完善,从而达到提升大班建构区活动质量目的。2.构建观察与支持运用体系(1) 丰富观察与支持方法幼儿教师自身掌握多种观察与支持的方法,才能够在大班建构区的活动中发 挥出高效的支持性,从而为建立观察与支持体系打下夯实的基础,最终实现大班 建构区活动的目标。材料支持是依据建构区活动特点所创立观察与支持举措的手 段之一,其虽然是展开观察与支持行为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幼儿教师展开观察 与支持行为的全部。因此,幼儿教师在展开

10、观察与支持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语 言支持与材料支持的结合使用,通过提高语言支持的效率来提升观察与支持的整 体作用。例如,在大班建构区动物园活动的开展中,主要目的是引导大班幼 儿明确居民与建筑物两者间所存在的比例关系,从而提升其建构概念。幼儿教师 在展开有效支持行为后,可以凭借肢体语言来引导大班幼儿针对居民与建构材料 的选取,并对部分选取错误的大班幼儿进行及时纠正,通过语言支持使其认识到 自身的错误选择,并引导其进行更改。语言支持的运用,可以有效帮助幼儿教师 调动大班幼儿的积极性,从而使大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 为幼儿教师积累经验,还能够为日后师幼互动体系的搭建进行铺垫,不断提

11、高大 班幼儿在建构区活动的质量。(2) 创新观察与支持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大班幼儿受到年龄限 制,其自身思想观念还未成熟,需要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围绕大班幼儿 所开展的一系列建构区活动需要与时俱进,将传统的大班建构区活动进行多元化 发展,从而在大班幼儿心中树立正确的观念。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改 革传统的观察与支持体系,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展开多元 化的大班建构区活动。严格遵循建构区活动的初衷与策划内容,遵循大班幼儿的 实践操作能力与年龄特点,逐渐实现多元化观察与支持体系的搭建。例如,大班 建构区活动自由拼插中,教师应当针对大班幼儿

12、选取分组支持模式,建立起 大班幼儿间的联系,依据分组支持模式进行讨论,这不仅能够有效拉近大班幼儿 间的距离,还有助于幼儿教师观察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搭建行为,及时捕捉支持 契机,从而更好的展开观察与支持行为。此外,幼儿教师在大班幼儿面临困难时 及时介入活动,通过正确有效的引导,化解幼儿在搭建中的遇到的阻力和困难, 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支持行为的施展,从而提升建构区活动的展开效果,让 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无穷的乐趣,有效提高教师观察与支持的功能性 促进大班建构区活动的整体质量,推动大班幼儿综合能力的科学性、适宜性发展3. 优化教师观察与支持问题设计幼儿教师根据观察与支持行为展开大班建构区

13、活动,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立是 教师观察与支持成功的关键要素,更是观察与支持行为价值的具体体现。由此可 见,幼儿教师如何抓住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进行问题设置,调动其参与 活动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展开观察与支持时,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 年龄特点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立,提升大班建构区活动的作用,最终实现科学有效 的观察与支持。例如,大雁塔这类大班建构区活动的开展,幼儿教师需要围 绕活动主题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立。如:大雁塔是什么形状的建筑?我们搭建大雁 塔时哪些材料用得较多等等?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调动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加深幼儿对于活动主题的印象,更增强了幼儿对

14、搭建的思考和积极性。由此可见,有效的问题设立是整个活动展开质量的重要保 障,教师针对相关问题的设计内容和有效支持的频率因素以及对幼儿个体差异的 实际情况,细心地观察、耐心的给予适宜的引导和支持,将支持问题模式融入到 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在被赏识的氛围 中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从而有效的促进师幼互动情感的升华,最终实现区域活动 价值的高效发挥。结论本文将教师观察与支持行为的展开作为研究核心,探讨部分幼儿教师在大班 建构区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于观察与支持行为展开的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从而明确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有效开展教师观察与支持行为的三大要素。即,培养 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与提升有效支持效率。幼儿教师在实 践过程中注重观察与支持行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升大班建构区活动展开的价 值意义与作用。参考文献1 毛应春试论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学周刊,2017(3):202-203.2 李春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 学报,2017 (5): 167-1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