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最新整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784446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最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最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最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最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最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最新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最新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王婉丽学校:郑州 34 中科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2016 年部编版教材授课课时:26 课时(正课课时 21、复习课时 5) 授课教师:王婉丽授课对象:七年级 3-7 班一、课程目标:1. 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等途径,让学生了解隋唐起源到明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历史概念及内在联系。2. 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3. 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简单的历史材料和历史图片,尝试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的解释,作出正确的评判。4. 能够对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

2、强化作出分析, 认识这种制度在某一历史阶段的作用和弊端。5. 能够归纳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6. 能够归纳、分析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而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课时)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课时)6 课时1第 3 课盛唐气象(1 课时)第 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 课时) 第 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盛衰(1 课时) 复习课(1

3、课时)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 6 课北宋的政治(1 课时)第 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 课时) 第 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1 课时)第 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 课时)第 10 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 课时) 第 11 课元朝的统治 (1 课时)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 课时)第 13 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 课时) 复习课(1 课时)9 课时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1 课时)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1 课时)第 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 课时) 第 17 课明朝的

4、灭亡(1 课时)第 18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 课时) 第 19 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 课时)第 20 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 课时) 第 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复习课(1 课时)9 课时期末总复习模拟测验(2 课时)2 课时课时安排方面(考虑到节假日放假和阶段考试,灵活机动安排课时) 三、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资源、手段1、充分利用优教通、知好乐、教学视频、网络等多媒体资源。2、利用任务单教学,对任务单要及时批改反馈。课前复习和预习重要基础知识。3、通过精选习题检测训练,精讲精评提高学生做题、审题能力。4、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展示。教师

5、做好课堂的组织工作。5、通过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学生听课效果,培育学生创新意识。(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对学生学习状态(侯课、课堂上的纪律表现、注意力是否集中,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鼓励学生。2、学生整理课堂笔记、任务单预习(任务单预习情况基础知识必须全部做对。拓展性问题不空白,有自己的见解)。订正情况进行检查点评。3、课前默写是否达标最低标准基础知识默写必须全对。在此基础上信息班重点知识必须会背。4、布置临时性或者课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5、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找老师解决问题。(二)组长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1、课堂笔记是否记录准确清

6、晰,小组长定期收课本检查。2、基础知识读背,组长检查背诵情况并记录。四、课程评价1.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权重:40%,按照 A、B、C 三个等级来判定)(1)自学能力;(2)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能力;(3)课堂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的情况;(4)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5)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6) 识图能力和分析历史现象,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7)利用网络搜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等。2.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权重:60%,按照 A、B、C 三个等级来判定)(1) 当堂达标能力评价和单元综合练习评价;(2)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7、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

8、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礼仪/庆典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