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概括面广泛的学问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78427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是概括面广泛的学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是概括面广泛的学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是概括面广泛的学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是概括面广泛的学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是概括面广泛的学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是概括面广泛的学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是概括面广泛的学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是概括面广泛的学问(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 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中国古代建筑地域特点的原因:1地理气候2材料与构造工艺3历史与社会4生活方式中国古建筑的形式1、主要形式:殿、堂、亭、台、楼、榭、轩、阁、枋、廊。2、主要样式: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卷棚、盔顶、录顶等中国古代建筑外观造型基本特点1大屋顶2三段式和多种屋顶样式三段式指的是:一栋建筑是由屋顶、屋身、台基组成木构建筑的优势:1材料的来源广泛 2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越、适应性强 3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 4便于加工和运输 5便于迁和维修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1. 屋顶样式:庑殿顶前后左

2、右都是坡歇山顶前后为坡,左右为半坡 悬山屋顶出来的房顶 硬山屋顶与山墙一平 攒尖屋顶四角、六角、八角、圆形攒尖屋顶(北京天坛)特殊卷棚顶园林建筑较多盔顶岳阳楼为代表的盝顶封火山墙属于硬山屋顶木制结构的优点抗震性2 开间数:两根柱子之间叫一个开间。最高等级是九开间 例如北京 故宫太和殿九开间皇帝的建筑用九开间 皇亲国戚,有爵位的官员七开间 朝廷一般 的官员为五开间 平民百姓用三开间3 建筑色彩:最高等级是黄色,其次是红色,再次是绿色,再次是蓝 色。北京的宫廷建筑基本色彩就是红墙黄瓦,在其他地方,只有皇家 的陵墓、皇家的寺庙(皇帝赐建的)、各地的孔庙文庙可以用4 彩画样式:彩画中国古代建筑的梁枋斗

3、拱等木构件上的彩色图案, 既起到装饰的作用,又可以保护木构件。彩画分三种1 和玺彩画:为最高等级,为皇帝专用,其特 点是有双括符的箍头,图案以龙为主2 旋子彩画:为次一等,其特点是单括符的箍头,图案以菊花为主,除最高等级以外的建 筑都可以使用3 苏式彩画:其特点使用各种艺术化的边框,框出一个中心画面。称之为“包袱”包袱里 面是一幅完整的画,一般用于园林中的亭廊 和一般的民居建筑上。外国建筑史新古典主义:法国( 17601830 )英国( 17601850 )美国 (17801880) 浪漫主义:法国(18301860)英国(17601870)美国(18301880) 折中主义:法国(18201

4、900)英国(18301920)美国(18501920)1 格罗皮乌斯:作品:模范工厂、行政大楼、包豪斯校舍 建筑思想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 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2 勒柯布西耶作品: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朗香小教堂建筑思想1 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2 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3 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4 横向的长窗: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 不互相影响。5 自由立面: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3 密斯-凡德罗作品: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魏森霍夫住宅新村 建筑思想少就是多 流动空

5、间4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作品:草原式住宅、有机建筑、流水别墅 建筑思想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它凝结了设计师对于自然和生 活的认识以及理解。5 阿尔瓦阿尔托作品:图伦-萨诺玛特大厦、维普里市立图书馆、巴黎世界博览会芬 兰馆、麻省理工学院宿舍建筑思想:建筑十书:第一个成就: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第二个成就:它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第三个成就:维特鲁威相当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 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 合起来,把理性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 的建筑艺术原理。他对

6、建筑美的研究,始终联系着建筑物的性质,位置,环境,大小, 观赏条件以及实用,经济等等,注意根据各种情况而修正规则,并不 教条式的死守规则。柱廊的艺术作用:具有光影的虚实变化它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符合庙宇在建筑群中的位置要求;它造成了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消除了封闭的墙面沉闷之惑;它使庙宇同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它的形象适合于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圣地上的节庆活动。柱的种类:1罗马塔斯干柱式、2罗马复合柱式、3罗马多立克柱式、4罗马爱奥 尼柱式、5希腊科林斯柱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1、斗拱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 系。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7、。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 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 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 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2、单体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 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 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3、山水园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 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 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4、木构架为主中国

8、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 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 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 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5、装修与装饰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 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 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 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

9、代木构 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 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 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 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 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 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 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 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 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

10、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 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 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 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 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 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 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 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 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 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

11、,就地利”的灵活布局 方式。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 棚等形式。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 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 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 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 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 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 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 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

12、,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 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 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 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 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 人、兽等。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 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 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 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 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