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783014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智取生辰纲遞晁导案环节1/亟耋悬课题智取生辰纲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1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情节。(重点)2.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难点)3引导学生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步骤備丽菲毛觀课前预习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施耐庵,兀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星象,无不精通。曾在钱塘为官,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述。著

2、有水浒。水浒又称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第十六回。有删节,标题是编者加的。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十万贯财宝送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因梁中书前一年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时,半路被人打劫,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阮氏三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金银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课文所选部分就是从杨志上路开始写起的。文体知识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

3、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一般篇幅很长。艺人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读准字音趱行(z0)虞候(yu)嗔(chm)干系(gan)撇下(pie)这厮(si)朴刀(pc)恁地(nE)兀自(w耳省得(xmg)喃喃呐呐(ndn)怄(Ou)濠州(Hdo)逞辩(ch和g)晁盖(Chdo)罗唣(zdo)剜(wan)窥望(kui)忒(tui)尴尬(gmgd聒噪(guozdo)勾当(gdu)面面厮觑(q喏喏连

4、声(nu辨清字形4塌(ta)倒塌.榻(td)卧榻怅(chdg)惆怅伥(chmg)为虎作伥候(hOu)候补-喉(hdu)咽喉侯(hdu)侯爵喏(nuo)唯唯喏喏诺(nub)诺言.偌(ruO)偌大理解词语端的:真的,确实。干系:责任。这厮:对人的轻蔑的称呼,相当于“这家伙”“这小子”一类话。吹嘘:嘴里嘘气。恁地:这样地,如此。怨怅:怨恨。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制忍耐不说什么话。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兀自:尚且,还。逞辩:卖弄口舌。怄:使人生气。喏喏连声:恭敬地连连答应。勾当:营生,行当,事情。寻思:思索,考虑。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聒噪:打扰,对不起

5、。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多含贬义)。环节细理魁毅晁学案厂步骤空卿氓JI期新课导入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梁山好汉都是有勇无谋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今天我们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片段中主要涉及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杨志、老都管、虞候、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2. 双线结构梳理。明线:杨志押送金银担一一智送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一一智取3. 课文中有哪些矛盾

6、冲突?主要矛盾冲突一一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一一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新课展开故事情节分析:第一部分(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故事发生。杨志押送生辰纲。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第三部分(“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第四部分(“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第五部分(“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动,说不得”):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第六部分(最后一段):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品味亮点词语】1

7、. 第段中,“跳起来喝道”“大骂道”“拿了藤条要打”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运用了动作描写。形象的动作刻画,生动地再现了杨志粗暴、野蛮的个性和急躁的心态,进一步激化了一行人内部的矛盾。2. 第段第1句中“痒”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一个“痒”字生动地表现出众军汉眼见贩枣客人吃酒无任何危险,心中渴望吃酒的急切心理。【感悟精彩句子】1文章开头“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一句有何作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酷热难行”为全文情节的发展奠定了背景。天热成了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及至解决的一个客观原因,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8、展。2. “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拿着一条朴刀。”为什么要如此写晁盖等人出场情况?这是晁盖等六个人第一次出场,故意摆出了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样,首先使自己处在暗处,同时也为后文证明酒中无药做足了铺垫。3. 第段中卖酒汉子所说的“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这句话有何作用呢?又一次欲擒故纵,故意卖关子,这就彻底让杨志放松了警惕心理,致使他最终上当受骗。【分析主体形象】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以下几方面:(1)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

9、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再次出现“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2)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遮挡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

10、“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3) 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为此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时,

11、无人会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的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却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1)智变行辰: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

12、由原来的“五更动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在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2)智藏行踪:不多带兵。(3)智选路径: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4)智察枣客: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以上诸多方面表现了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3速读课文,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1)忠于职守、精明谨慎:如“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

13、辰牌起身,申时便歇。”(2)急功近利、蛮横粗暴:如“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把握文章主旨】全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杨志与晁盖一行人斗智斗勇的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见识过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晁盖、吴用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反映了官逼民反、舌L自上作的历史规律。赞扬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及其斗争智慧。ta輙4、课堂学以致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善用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文中关于天热的描写很多,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

14、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例如酷热之中,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表现了他的谨慎;而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2通过行动和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杨志的精明警惕、粗暴蛮横,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无一不是在言行中展示出来的。卖酒人的言行更是妙笔。唱着歌挑酒上山,其轻松之举与众军汉的艰难形成对比。卖酒人的言语分量重:“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一句话含意丰富,真是妙人妙语。3巧用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文中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众军汉、虞候、

15、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不准喝酒与要喝酒的矛盾,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人智取的矛盾,这是主要矛盾。从全文看,小说无论是对杨志谨慎、精明、蛮横的性格刻画,还是对好汉们足智多谋、团结战斗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进行的。【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通过行动和语言的描写刻画出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形象。(100字左右)1上跖智取生展纲中计1好汉施计竝曲课后达标检测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1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且是节选自水浒传,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是关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分析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充分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们发言很踊跃,课堂气氛很好。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对名著的内容还不是很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方法指导:伏笔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