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777543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张志成河南省濮阳市眼科医院 检验科457000作者简介:张志成男1974年11月10日汉族 籍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血常规、生物化学【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6月至12月,选取在本院行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血常规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采血后对其标本实施3次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3次检测结果。结果:静脉血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在0min、10min、30min三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05)。末梢血组静置10min、30min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0min的检测结果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置10min、30min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检验结果因受时间的影响,必须在采血后马上检测,否则其结果准确率降低;静脉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短期内不受时间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明显较高,是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常用血液标本。研究重点不清晰,结论缺乏说服力。本文研究的是,不同类型血液血常规检查准确性?还是放置时间对血液检测结果影响?结果仅描述两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白细胞检测数值

3、比较,以此得出结论缺乏说服力。【关键词】静脉血 末梢血 放置时间 血常规检测 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基础、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主要对血液中的血细胞指标进行检验,为临床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对血常规检验的质量和效率也越来越高。血细胞分析仪是目前血常规检验的主要仪器,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检测效率高等优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异常【1】,而静脉血则相对稳定不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在放置时间上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笔者以2013年6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

4、检查的100例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健康体检者25例和疾病患者75例,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在376岁,平均年龄(492.3)岁;在75例患者中,白内障患者33例,青光眼19例,屈光度不正患者16例,眼底病7例。本组患者均排除了血液疾病或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将所有被检测者随机分成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每组50例,两组人群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例构成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1.2仪器和试剂本次用的仪器为SYSMEXKX

5、-21,日常均进行常规维护、保养以及室内质控(均在控)。其使用性能稳定良好。本次研究使用的试剂均是由正规公司提供的原装配套试剂,其质量符合临床医用标准。1.3检测方法本次研究对一组50例行静脉血常规检验:使用一次性负压抗凝管(抗凝剂为EDTA-K2),采集血液后立即混匀,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的全血模式进行检测,记录结果;将抗凝血放置10 min后摇匀并再次测定,记录结果;将抗凝血静置30 min后,摇匀进行第三次检测,并记录检验结果。对另一组50例行末梢血常规检验:采集末梢血20微升注入180微升稀释液后,立即混匀。以分析仪的稀释模式对血样进行检测,同样记录0 min、10 min、30 min

6、的检测结果,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1.4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被检血样进行三个时间点的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较组内和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1.5统计处理方法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如表1所示。静脉血组:抗凝血在0min、10min、30min三个时间点检测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结果均无明显变化,不同时间点的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组:标本静置10min、30min后,血小板计数数量明显升高,与0min时间点上的计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

7、义(P0.05),但10min、30min时间点上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10min、30min后,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0min时间点上的计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置10min、30min后两个时间点上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白细胞检测数值比较(,109/L)组别观察指标各时间点指标数值变化比较0min10min30min静脉血组(n=50)血小板231652297322678白细胞7.62.17.62.27.52.0末梢血组(n=50)血小板208612799328398白细胞10.65.39.

8、56.39.56.43.讨论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临床医学检验也趋向高度自动化、结果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而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使得血常规检验的快速高效成为现实。健康体检者、门诊及住院患者,大部分需要通过血常规检验来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所以血常规检验的工作量十分大,加上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要求检验工作者必须严谨、科学,血液检验结果必须准确、有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提高血液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一直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在临床检验中,采血方法包括静脉采血、动脉采血、毛细血管采血,其中静脉采血和毛细血管采

9、血是比较常用的采血方法,但两者采集的血液样本在化学组成和细胞成分上均有较大的差别【2】;动脉采血是在进行血气分析才会采取的方法,因此临床应当结合治疗需要和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采血方法。静脉血通常是通过肘静脉采血获得,而末梢血一般是耳垂血和指尖血,末梢血一般多用于简单易行、用量少的快速检验中。由于末梢血循环比较差,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受穿刺位置、穿刺深度、采集速度、人体温度等,致使末梢行血常规检验时,其检验数值与实际相差比较大,容易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3】。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末梢血组进行血液采集后立即检测,与放置10min、30min后再进行检验,其血小

10、板和白细胞计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这可能与末梢血采集有关,比如采集时受挤压或刺破皮肤,导致血液标本中混入较多的组织液,造成血小板快速形成聚集,导致检测结果偏低的现象发生。另外当末梢血中混入组织液时,还会造成血小板形态发生改变,血小板外膜发生变性并形成游离微小管,进而和血小板膜内的微丝组成伪足,大量伪足快速聚集,形成体积和形态与淋巴细胞十分相似的细胞群,导致部分细胞分析仪检测为淋巴细胞【4】,从而得出白细胞计数偏高和血小板计数偏低的检验结果。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自身即会发生凝集,但由于抗凝管中的EDTA-K2对血小板凝集具有抑制作用,使得血液中的血小板假性聚集现象被消除,细胞群释

11、放,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球状态,伪足随后消失,这时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值【5】。本次研究中末梢血组检验结果显示,静置10min、30min后血小板计量数明显升高,与0min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min、30min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0min、30min后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0min时间点的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置10min、30min两个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末梢血静置一定时间后的检测结果与0min的检测结果不一致。而静脉血组3次的检测结果比较一致,表明静脉血样

12、性质比较稳定,其检验结果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是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常用样本。综上所述,静脉血和末梢血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行常规检验,其检验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末梢血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有检测时间的影响,进而影响检测的结果,容易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而静脉血稳定性良好,血液样本静置一定时间后性质无明显变化,在医学检验中可重复操作,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参考文献】 1 李春华 祝建东 尹淑君,200例健康成人指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多参数检测对比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年01期2范英华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期3王娟.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2):102.4张红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J, 中国卫生检验,2007年12期5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