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身与治学》读书笔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76332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修身与治学》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修身与治学》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修身与治学》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修身与治学》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修身与治学》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修身与治学》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修身与治学》读书笔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身与治学读书笔记第 1 篇第 2 篇第 3 篇第 4 篇第 5 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书笔记第二篇:读书演讲 稿:修身养德 , 治学立教第三篇:季羡林谈读书治学第四篇:严 谨治学 _轻松做人 _读季老读书与做人有感第五篇:读书 修身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书笔记与本科生谈 论文与治学读书笔记其实一看本书的题目, 心中已明白了大概。 看了书后大家对此书 的评论, 才知道郑老师的才华, 能把社会学这样一门听起来乏味 枯燥的学科讲得让人一拿起这本书就爱不释手, 不禁迫不及待的 打开了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它的欲望,接下来的过程 便是一种享受,下面就

2、来聊聊我的所知所悟吧。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除了那些本身对读书有很大兴趣的人, 大多数则是有选择的学习了吧, 遇上一个好老师, 这便是你踏进 这学科大门的开始。 不像其他的教授级别的大师, 一上来就是长 篇大论的哲理,很高兴可以在书的开始就感受到郑老师那颗年 轻、跳跃的心,不知不觉就被这种积极的氛围给带动了。我很喜欢郑老师第一讲中的“喜欢和有用”这一小节,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做事的出发点早就不是心随我愿了吧,人们背负了太重的包袱,有太多的责任要承担,这也怪不得说现在 的人利欲性重了。也许是我还处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 里面,少了一点被世俗的熏染, 所以我还能讲我做这件事是因

3、为 我喜欢,一个特别喜欢的人绝对不管这事是有用没用的,在一点上许多人就会变得盲目,经常是头脑发热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有 时学院里搞个什么活动,先且不说对我们有没有用,就凭它刚好 对我的胃口,我就义无反顾的参与了, 但是事后想来我其实是可 以拿这个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这边是喜欢的缘故了。 可是作为师范生的我们,除了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以外, 教师技能是一 定要去锻炼的,很平常的演讲比赛、说课比赛、讲课比赛等等, 可以说这些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并且是有用的,但这并不代表是你所喜欢的,所以出于某些原因你还是不得不参加。 现实就是现实, 容不得你太随心所欲,保持你做事的一些热情,多考虑有用性, 最后经过锻

4、炼、积累,得到的远比你只从其中一方面出发做事多 得多。社会学是一门帮助我们解释周围的事情的学问, 学习社会学就是 在学习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说到这我又不禁想 到这是属于有用这一类吧, 好在我还能有想学下去的欲望。 搞社 会研究首先就是要发现社会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要做调查了,调查完才能写出好论文吧,这就步入我们的正题了。做社会 调查、写论文,我想说就是从三个方面讲,第一要以读书、知识 的沉淀为基础,第二就是涉及调查的环节, 第三就是最后的拟写 To第一所谈的读书,我用一句话总结郑老师的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要想开发兴趣其实就是要热爱读书, 从你自身的欲望出发,才能有博 览

5、群书的伟大动力。我从来都认为每个人读书的能力都是有限 的,不可能把各个领域的书都读精,既然大多数都读不精,那就 博一点吧,先从感兴趣的开始,不一定是专业书籍,向我们政治 专业的,天天对着马克思,天天谈理论体系也是很乏味的。什么 学科的都可以了解一点,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 无形之中你就 已经改变了自己,在做调查研究时,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说出 自己的一点见解,思维更开放,才能捕捉到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 这样你提出的观点新颖, 在起步上就可以超出别人一截。 有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既然我们有图书馆这样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就不要让这资源水漂了。总之,读书终身受用。第二是调查,首先是善于发现问题。现

6、在我们看惯了千篇一律的 报道,所以就有很多编辑、摄影者等来到民众间,从日常生活中 捕捉看似平凡却触动人心的镜头。 做研究也一样,密切注视身边 小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论题,做出来的调查既可以反应现 实,又能大家都明白、接受。随身带个小笔记本,记下精彩的一 瞬间,心里的某些触动、一时的灵感等,培养这个良好的习惯。接着就是选题,中学我们经常会看到作文时这样写道: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不偏离中心就行。选题之意就是打开人们思维的禁锢。郑老师在书中提到:好的选题时成功的一半。足见选题的重要, 每个人的眼光都不一样,视野所放之处到处都有人们思维存在, 即便是同一个问题,大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重点着手调查。

7、 这点 就是要放远你的目光了。再就是论文的范式了,我们写论文,应 该是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某家理论出发, 我们所侍奉的应该是 问题,不是某家大理论。而我们现在所写的大多数论文都是以某 个理论为核心而展开的讨论。中学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写记叙文, 因为简单易懂,写论文也如此,文章写出来就是要让大家看,最 好的希望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做出改变。我们所做的理论文章 很官方,除了本专业的人能看懂,拿出去人家一看,一是全是理 论既看不懂也灭了兴趣,所以叙事体是郑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建 议,最容易走进大众,最容易被外行人阅读和理解。第三就是论文的拟写了。最开始讲的就是文献收索, 因为其他的 调查工作已经做好,只

8、做最后的整理,论文格式也是现成的套路, 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记录。 最关键的就是文献收索,因为我们需 要文献做指导,做背景。先是收集文献的方法:网络、图书馆。 网络收索是较为明确的方法,因为你必须输入你所要收索的 类别,得到的就是这一类别的书,指向性明确。而图书馆内 的书很多时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从分类栏里面找书, 各种各样 的都有, 专业的书大家都能找到, 从旁科类找到与论题相关的书 就是一种最宝贵的资源了。再就是文献的类别了:刊物、辞书、 年鉴。我最常用的是刊物,一是刊物更新快,我可以获取最新信 息,而是刊物易收索。辞书则是做概念的解释,年鉴则是做相关 数据长时间的统计了。有方向做事才更有

9、效率。这本书给我感受最多的是做调查之前的一些准备, 而不是介绍的 一些论文套路东西。 我还是觉得随心一点好, 从自己的喜欢出发, 当然必要的有用的不得不做的除外了。 生活把每个人都逼得那么 紧,功利性的做事过程是痛苦的,就当是为了自己以后的考虑, 短暂的一生, 多做点让自己满意的事, 如果不去做那个人人鼓掌 称赞的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从论文与治学中,找出你人生的 目标与意义。第二篇:读书演讲稿:修身养德 , 治学立教修身养德,治学立教品读菜根谭有感宋文华 中国人喜言修身养性,也往往有人著书立说,讲修身养性之道。诸多著作中又以菜根谭最为有名。传说旧时文墨世儒人家的 子弟成弱冠之礼,先辈则贻赠他

10、两件东西,一件是锦冠,另一件 多为先贤集作、四书五经,但偶也有以菜根谭或诸如此类者 代替,寓意学后能明心净性,得其真谛。菜根谭这本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 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商人可以从中找到以仁取胜的机 智,僧侣则从中发现博大和宽宏,而我喜欢菜根谭 ,更多的 是书中的修身篇和治学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 舒”。要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必须悠然恬淡、恬情 修德、明志进取修身。作为一项关系到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工 程,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教师修身养德

11、,必须心静如水, 具有不为利益所动的坦然心境; 甘为人梯,具有不为世俗所惑的 奉献精神;清贫乐教,具有不为杂念所左的孜孜之心。概言之有.其一:明志致远。“立志明道卓然特立,为学之一必先立志”,“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星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 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紙羊角藩,如何安乎? ” “修其大业人 心自顺”。菜根谭有道家无为的处世思想,我认为“无为” 的“为”,为个人谋利,这个“为”要小;而“作为”的“为” 是“事业”,是“大为”,要谋“事业”,在“谋事业”之时要 抛开私心杂念及“无为”, 一心一意为“事业”而“作为”。 事 业上成就了,而“小为”自不待言。这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如

12、 何摆正“小为”的位鎔,而目的造就“大为”,以达到“无为境 界”。它还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实现自我价值。 曹雪芹一生 清平,成就了不朽的巨著;梵高一生潦倒,留下了伟大的艺术。或许教 师一生难成就如此伟业,但也可体会“待到山花烂痩时, 她在众 中笑”的惬意。其二:淡泊宁静。菜根谭提到“性定菜根香”,“咬得菜根 则百事可为” ?令人深思。就是位高三公,富夸天下,所食者不 过三餐,所居者不过一榻,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做个“胸中无半点 物欲,眼前自有空明”,淡泊名利,淡泊世俗的人梯。一言以蔽 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三:厚德固本。“

13、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种 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是影响整个人生 的重中之重的环节,“必厚培其根”,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是打 好人生基础的前哨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责任之重从 中可见一斑。 所以,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适应新时期的要 求,应该更加行之有效的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据有关调查 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 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 学生达到 53%。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 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学生“亲其师”,才会 “信其道”。台湾教育家

14、高震东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此言得之。学高为师, 治学是为人师的基础, 修身也离不开治学。 感悟有三: 其一:个体发展之必需。 古语:“不学若使墙面而立, 沐猴而冠, 所不取也。”“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也庸,不逮人也。旦 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这些 言论形象地说明不学习如同白痴, 跟猴子没什么区别, 这是不可 取的。学习靠勤奋,只要我们孜孜不倦地学,我们就不会迟钝、 平庸。知识就是黑暗中指明方向的明灯, 人多学习才能增长知识, 并能从中看到自身不足之处来加以修正。 说起“三味书屋”, 大 家都不陌生。“三味”的真正涵义,乃是清朝顺治

15、年间一个叫王了望的人写的中堂,即布衣 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穿得布衣、食得菜根,饱读诗书,是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立身之本, 尤其是诗书这一“味”,更是须 臾不可或缺;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却不可以一 日不读。尤其像我们这些“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读书治学, 何以立教。其二:教书育人之必需。凯勒说过,“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 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里。”我想,一个好的“老师”就像老船长,驾驭航船达到理想的彼岸, 他需教育学生 许许多多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使之成为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宋朝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 憎。”面对知识更新之快的新时代

16、,如不补充新知识,旧知识不 是“坐吃山空”,就是“过期无用”,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思想 僵化,头脑空空,讲起课来,照本宣科,味同嚼蜡。开卷有益, 书有乾坤。读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 张”,讲起课来,方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形象生动,讲者带 劲,听者入迷。其三:修身养德之必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腹有诗书 气自华。人不学习就落后,落后就不能进步,无进步就难求发展。 一个人没有学问,就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会固执,也就不知 道通权达变,谈修身又从何来?难怪有人说, 不读书只能活一辈 子,就是“这辈子”;而读书可以活三辈子,就是“这辈子”“上 辈子”“下辈子”。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知环宇之广,能明 古通今,晓人生,知冷暖;能从容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 起潮落。眼界开阔了,知识增长了,修养提高了,何乐而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