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品危害及急救措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760480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害品危害及急救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毒害品危害及急救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毒害品危害及急救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毒害品危害及急救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毒害品危害及急救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害品危害及急救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害品危害及急救措施(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氯化钡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101CAS号103372中文名称氯化钡英文名称bmchlod别名分子式a2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无臭分子量20825沸 点1560熔点965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醇,微溶于乙酸、硫酸密 度相对密度(水=1)3.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3(有毒品)主要用途制造钡盐的原料。也用作杀虫剂、人造丝的消光剂及制造色淀等钡颜料.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口服后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钾明显降低等。可因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吸入烟尘可引起中毒,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接触高温本品溶液造成皮肤

2、灼伤可同时吸收中毒。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钡化合物的工人,可有无力、气促、流涎、口腔粘膜肿胀糜烂、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血压增高、脱发等.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高毒类. 急性毒性:D5018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与三氟化硼接触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氧化钡.。现场应急监测方法:电位滴定法快速测定玻璃中的氯化钡玻璃与搪瓷,192,20(1),2125, 分析化学文摘 1921924实验室监测方法:监测方法来源类别比色法P方法 5、951水质滴定法EPA方法 92水质等离子体光谱法EA方法200.水质原子吸收法A方法 7080水质硫酸钡比浊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

3、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企业空气5。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3mgm3前苏联(17)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4m/L(以Ba2+计)前苏联(1975)污水排放标准10g/L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4、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2%-%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灭火剂:水、泡沫、砂土。氢氧化钡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1021CA号1223016中文名称

5、氢氧化钡英文名称brium hydrxie别名分子式B(OH)2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分子量171.蒸汽压熔 点0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易溶于稀酸密 度相对密度(水=1)4.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3(有毒品)主要用途制特种肥皂、杀虫剂,也用于硬水软化、甜菜糖精制、锅炉除垢、玻璃润滑等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口服后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钾明显降低等.可因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吸入烟尘可引起中毒,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接触高温本品溶液造成皮肤灼伤可同时吸收中毒.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钡化合物的工人,可有无力、气促、流

6、涎、口腔粘膜肿胀糜烂、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血压增高、脱发等。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高毒类。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钡。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等离子体光谱法(EPA方法 200。7)原子吸收法(EPA方法 080)5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3 B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

7、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

8、水,催吐,用2%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灭火剂:水、砂土。苯酚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1067CS号108952中文名称苯酚英文名称henl;caboic aci别 名酚;石炭酸分子式C6H6O;C6H5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分子量94。11蒸汽压0.kPa/。闪点:9熔 点。 沸点:181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密 度相对密度(水=1)1。07;相对密度(空气=1)3。24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苯

9、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5037mg/kg(大鼠经口);850m/kg(兔经皮);LC5031mg/m3(大鼠吸入);人经口100m/k

10、g,致死剂量。刺激性:家兔经眼:2m(24小时),中度刺激。家兔经皮:50g(2小时),中度刺激。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长期吸入酚蒸气(152204mg/m3)可引起呼吸困难、肺损害、体重减轻和瘫痪。致突变性:NA抑制:人el细胞1mmol/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5mol/L.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L0):1200mg/k(孕61天),引起胚胎毒性。致癌性: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1g/kg,40周(间歇),致癌,皮肤肿瘤。 污染来源:苯酚用于生产或制造炸药、肥料、焦炭、照明气、灯黑、涂料、除涂剂、橡胶、石棉品、木材防腐剂、合成树脂、纺织物、药品、药物制剂、香水、酚

11、醛塑料和其它塑料,以及聚合物的中间体。也可在石油、制革、造纸、肥皂、玩具、墨水、农药、香料、染料等行业中使用。在医药上用作消毒剂、杀虫剂、止痒剂等。在实验室中用作溶剂、试剂。 酚类化合物在微生物和光解的作用下,在环境中分解较快。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4小时之内酚的浓度可以从12ppb下降到10ppb以下,而这种酚的降解速度随着河水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冬季最冷的天气里,酚的降解速率则很弱。另外,酚的降解速率与水中溶解氧量成正比,酚的生物富集程度很低。 苯酚对人体任何组织都有显著腐蚀作用.如接触眼,能引起角膜严重损害,甚至失明.接触皮肤后,不引起疼痛,但在暴露部位最初呈现白色,如不迅速冲洗清

12、除,能引起严重灼伤或全身性中毒.苯酚为细腻原浆毒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质和沉淀,故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因此,任何暴露途径都可能产生全身性影响.通常酚中毒主要由皮肤吸收所引起,其腐蚀性随液体的pH值、溶解性及分解度和温度等条件而异。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实验室监测方法:监测方法来源类别气相色谱法;高压液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空气气相色谱法固

13、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企业空气液-液萃取色谱/质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和废水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美)水和废水5.环境标准:中国(TJ3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mg/m3皮中国(TJ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2mg/(一次值)中国(G16297-1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m3)100(表);15(表1)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二级0。2.6(表1);0。12(表2)三级0183。9(表);03.3(表)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08m/m(表2);01/(表1)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0。3g/L二级:0.4mg/L三级:1。m/前苏联(19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5mg/L前苏联(98)渔业用水最高允许浓度1g/L嗅觉阈浓度0。65pm美国EPA制定的关于酚的标准指出,在酚的浓度为2。56g/L的条件下,会对淡水水生生物产生慢性毒性,3.5m/L是该类化合物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极限浓度。0.3mg/L是保证河水不产生人们所不期望的味道的限定浓度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